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大潭水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大潭水塘

图片来自ulifestyle

大潭水塘Tai Tam Reservoir)是香港南区一组水塘,位于港岛东南部的大潭郊野公园之内,毗连毕拿山渣甸山紫罗兰山柏架山。大潭水塘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大潭笃水塘,在1888年至1917年间分期落成,为港岛食水的主要来源,统称为大潭水塘群[1]

2009年,大潭水塘联同薄扶林水塘黄泥涌水塘九龙水塘城门水塘香港仔水塘等5个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务设施,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水塘内21项列为法定古迹的水务历史建筑群,连成大潭水务文物径[2]

沿革

大潭上水塘

香港首个水塘薄扶林水塘在1869年落成,供水需求仍不足供应市民使用。港督坚尼地委派负责工务工程的总测量师派斯(J.M.Price)寻找新水源,在1873年提出当时规模最庞大的大潭计划,选址大潭谷兴建香港第二个水塘,原因是该处能提供大面积的集水范围,日后亦可进行扩建工程,但选址与市区较远,须克服输水问题,从港岛南部把食水向港岛北部供水,故派斯建议挖掘贯穿黄泥涌山岭的隧道管道,紧接地面依湾仔山势而建的宝云输水道,以连接西端的滤水池和配水库。计划中的水塘容量136万立方米,本来造价达35万英镑,后修改方案后减省至12.26万英镑。不过,因当时经济不景气,加上1874年发生严重风灾后需要赈灾,令兴建水塘计画被逼搁置。

1882年,英军投诉中国人聚居地区卫生情况恶劣,英国殖民地部派出的卫生专员查维克(Osbert Chadwick)提交多份评估报告,促请香港政府展开大潭水务设施的工程,加上香港在1880年代初财政状况改善,令大潭水塘兴建计画重新启动。首期工程在1883年至1888年进行,兴建高90呎、长400呎、阔60呎(高27.4米、长121.9米、阔18.3米)的水坝(1897年加高至100呎,即30.5米),其他工程则包括建造一条长7,344呎(2.2公里)的输水隧道;一条长16,505呎(5公里)的宝云输水道;亚宾尼谷的6个滤水池和1个配水库。首期工程在1888年完成后的大潭水塘,可储存3亿加仑(136万立方米)食水,储水量是薄扶林水塘的4倍,其后为识别而更名为大潭上水塘。

大潭副水塘

大潭上水塘的储水量仍不及人口增长。因香港岛缺乏可供发展成集水区的土地,政府决定扩建大潭谷的供水系统,落实派斯提出的大潭计划的第二期工程,兴建大潭副水塘,以收集从大潭上水塘溢出的食水。工程由大潭水塘兴建计划的常驻工程师柯宁(James Orange)设计,储水量为2,240万加仑(10万立方米)。大潭副水塘由两条水坝组成,主坝是一座混凝土重力坝,副坝则在主坝左边不远处。两条水坝之间有一座矮墩。水塘在1904年竣工。

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笃水塘

工务局局长漆咸(W. Chatham)在1903年10月17日向立法局提交大潭供水系统的扩建计划草案,工程名为“大潭笃计划”,分两期进行,首期兴建1.955亿加仑(90万立方米)储水量的大潭中水塘,工程于1904年至1907年进行。大潭中水塘在地理上低于大潭上水塘的隧道进水口,故须在大潭湾西岸兴建大潭笃原水抽水站,把存水抽往大潭谷,经输水隧道口调配到中区的供水系统;工程也配合第二期工程,兴建4座位于大潭笃水塘的石桥,并在抽水站周围兴建两幢职员宿舍,分别于1905年及1907年落成。水务署在1977年基于安全理由,把大潭中水塘水坝溢洪道的全段降低了3米,坝顶呈轻微内凹的现貌。

港府在1912年展开大潭笃计划的第二期工程,兴建以混凝土建造,采用花岗石块作骨料,并以花岗石筑砌饰面的大潭笃水塘主坝,储水量达14.2亿加仑(645万立方米)的水塘,水坝溢洪道上筑有由半圆形花岗石柱支撑的12个拱券,以承托连接赤柱大潭柴湾石澳大潭道,西面则建有水掣房和出水口。工程亦扩建大潭笃原水抽水站,加装两部以蒸汽推动,每天可输送300万加仑(13,638立方米)食水的抽水机等机械,大潭笃水塘及配套工程于1917年竣工,1918年2月2日由港督梅含理揭幕。大潭笃原水抽水站其后于1925年再次进行扩建。1936年建成的压力滤池室,后来改建为职员宿舍。

按原来设计,大潭笃水塘的水坝原先建于大潭港海面(今大潭童军中心对出),主坝高60呎,长约800呎(高18.3米、长243.8米),但相信由于技术困难,无法解决海浪冲击坝基的问题,最终要将水坝退入了大潭湾现址,并将水坝加高一倍,以补偿储水量的损失。否则,大潭笃水塘能早于1968年竣工的船湾淡水湖,成为香港及世界首个建于海上的水塘[3]。水坝由总工程师谢斐(Daniel Jaffe)负责设计和监建,当时此坝属划时代设计,被誉为“亚洲第一坝”。水塘建成后,淹没了塘底的大潭笃村[4]

影响

香港在1863年至1899年间,供水系统依赖薄扶林水塘为主,而大潭水塘群组成东区供水系统,成为港岛食水供应的骨干,工程技术亦优于薄扶林水塘。随着食水供应系统得到改善,香港市区范围也逐渐延伸至港岛东部,亦促进了水务设施的技术发展,改善了维多利亚城的卫生情况,推动香港的城市发展。

影片

【大潭水塘】简单舒服行山路线|亲子郊游乐|欣赏水塘景色|铜锣湾出发

参考文献

  1. 宣布战前水务设施构筑物为古迹 古物谘询委员会委员备忘录,2009年5月21日
  2. 大潭水务文物径资料小册子 水务署,2009年9月初版
  3. 点滴“再”话当年—大潭笃水坝位置之谜 《点滴》第50期,香港水务署
  4. 大潭笃水塘落成100年 谢斐同你讲历史. 苹果日报. 2018-02-21 [2018-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