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多聚体是中国的一个科技名词。
目前,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一种是方块文字,如汉字[1]、日文和韩文,还有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西夏文[2]、契丹文,喃字等;另外一种是字母文字,主要包括拉丁字母文字、阿拉伯字母文字、粟特字母文字等。
名词解释
多聚体是由单体(monomers)结合而成的分子。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糖)都是多聚体(polymers) 。
像英文的26个字母一样,以不同结合方式构成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单词;生物分子的单体以不同结合方式构成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多聚体。正如相同字母的不同组合能构成不同意义的单词一样,不同多聚体具有不同性质和功能。头发中建造蛋白质的氨基酸与肌肉中的氨基酸相同,但是它们却有明显不同的特性。 将单体构建材料串在一起而形成长长的生物分子的酶(enzymes)称为聚合酶。例如,构建DNA的酶称为DNA聚合酶,构建RNA的酶称为RNA聚合酶。
科技名词
科技名词,是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类名词、术语,属于科技术语。是科学技术形成、记录、积累、交流、传播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思维的基础和工具。
统一、规范科技名词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技创新和构建新时代中国科技话语体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中国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性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发布2019年中国语言文字事业和语言生活状况,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近6万条科技名词。
参考文献
- ↑ 日文是怎么来的,日本人是如何把汉文,改换成他们自己文字的,搜狐,2021-03-15
- ↑ 与汉文同宗同源的西夏文,国人看它如天书,俄罗斯人却如数家珍,搜狐,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