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鼠型斑疹傷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鼠型斑疹傷寒,即是地方性斑疹傷寒(endemic typhus),病原體為傷寒立克次體(Rickettsia typhus),主要流行於家之間,印度鼠蚤為由鼠類傳給人的主要媒介[1]跳蚤吸血後獲得病原體,其在中腸上皮細胞增殖,再釋入體腔,隨蚤糞排出,經皮膚傷口或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體。此並不能直接人傳人,自然界的感染源存留於鼠→蚤→鼠的傳染環內。病人可以使用治療四環黴素或氯黴素治療。

概述

地方性斑疹傷寒亦稱蚤型或鼠型斑疹傷寒。由莫氏立克次體以鼠蚤為媒介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臨床特徵與流行性斑疹傷寒相似,但症狀較輕,病程較短,病死率極低。

病原學

病原為莫氏立克次體(Rickettsiamooseri),其形態、染色和對熱、消毒劑的抵抗力與普氏立克次體相似,但很少呈長鏈排列。兩者各含3/4種特異性顆粒性抗原,和1/4組特異性可溶性抗原;後者耐熱,為兩者所共有,故可產生交叉反應。不耐熱的顆粒性抗原則各具特異性,可藉補結試驗而相互區別。莫氏立克次體所致的豚鼠陰囊反應遠較普氏立克次體所致者為明顯,對小鼠和大鼠的致病性也較強。病原體接種於小鼠腹腔後可引起腹膜炎、立克次體血症,並在各臟器內查見病原體。

莫氏立克次體的形態、染色特點、生化反應、培養條件及抵抗力均與普氏立克次體相似。但在動物實驗上可以區別:①莫氏立克次體接種雄性豚鼠腹腔後,豚鼠除發熱外,陰囊高度水腫,稱之為豚鼠陰囊現象。莫氏立克次體在睾丸鞘膜的漿細胞中繁殖甚多,其鞘膜滲出液塗片可查見大量立克次體。普氏立克次體僅引起輕度陰囊反應。②莫氏立克次體可引起大白鼠發熱或致死,並在其腦內存活數月,故可用之保存菌種或傳代。而普氏立克次體僅使大白鼠形成隱性感染。③莫氏立克次體接種於小白鼠腹腔內可引起致死性腹膜炎及敗血症。

莫氏立克次體與普氏立克次體[2]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故二者有交叉反應,均能與變形桿菌OX19發生凝集反應。但二者的顆粒性抗原不同,用凝集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可將其區別。

視頻

鼠型斑疹傷寒 相關視頻

斑疹傷寒歷史
流行性斑疹傷寒的重要體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