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地帶 |
中文名稱;地帶 拼音;dì dài 基本解釋;具有獨特的天然邊界的區域 詳細解釋;具有某種性質或範圍的一片地方 |
地帶,讀音dì dài,漢語詞語,是指具有獨特的天然邊界的區域,是具有某種性質或範圍的一片地方。[1]
解釋
[zone;belt;district;region;terrain] 往往具有獨特的天然邊界的區域,在其生物物種與形態上有其獨特的表現。
出處
楊朔《萬丈高樓平地起》:" 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遙遙對峙,形成渤海海峽 ,正是兵書上所說的咽喉地帶。"
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不僅只是民兵,而且所有在戰爭地帶的人民,全都捲入了這個轟轟烈烈的運動當中。"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一:"車子走過了這果園地帶,轉到了街上。"
軍事術語
長條形或帶狀的作戰區域。用以區分軍團、兵團任務範圍。通常用4個端點來劃定並加以表示,如"方莊、李村、南川、尖山地帶"。
按基本類型,分為進攻地帶和防禦地帶;按規模,分為方面軍(集團軍群)、集團軍和軍、師的進攻地帶與防禦地帶。
方面軍(集團軍群)的地帶包括若干集團軍的地帶,集團軍的地帶包括若干師或軍的地帶。
進攻地帶中還包括突破地帶,防禦地帶中又分為掩護地帶(保障地帶)、第一防禦地帶、第二防禦地帶、火制地帶、障礙物地帶等。地帶的大小,依軍團、兵團的任務,兵力編成,敵情,以及地形等情況確定。
同級軍團、兵團的地帶,因任務、敵情、地形等不同,其大小也不同。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