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周蘭蓀 | |
---|---|
] | |
出生 | 1939年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乒乓球運動員 |
周蘭蓀,乒乓球運動員、教練員。運動健將。江西上饒人。1957年入山西隊。次年被選入國家隊。1973年起任國家隊教練。是第二十八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冠軍中國隊的主力隊員。四次獲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
與我國諸多名將不同,周蘭蓀沒進過業餘體校,沒受過正規訓練。他完全憑着對乒乓球的摯愛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韌勁兒,自己苦練出來的。周七歲學打球,到初中畢業也沒打出名堂。他告別了西子湖畔的家鄉,應招來到黃土高原上的太原化工廠,隨身攜帶的行李里夾裹着正膠海綿球拍。每逢星期天,他都自費乘長途汽車去市里打球。吃、住兩項幾乎耗光了他當時的全部31元工資。平時,則執拍練習基本動作,或者是琢磨如何克「敵」制勝。不久,他一躍而成為太原市冠軍。翌年,他進了山西隊,又過了兩年,進國家青年隊;後來參加了第二十六屆世乒賽。然而,由於一些比賽成績不理想,使人們對他的希望變成了失望:「年紀大了,技術到頂了。」一時之間,圈內議論紛紛。面對這些,周蘭蓀用更加刻苦的訓練來回應。他根據自己身高力大的特點,練出了力貫千鈞的正手攻球和重炮式的反手推擋。靠這獨樹一幟的打法,先是在國內賽場衝上前列,後又連續取得國際比賽的好成績。第二十八屆世乒賽,26歲的周蘭蓀以「實力派」的代表取代左手驍將王家聲躋身「五虎將」之列,搭上了團體賽的末班車。28屆開賽以來,周蘭蓀卻也不負厚望,團體賽八戰八勝。單打也是一路所向披靡,直到站在了名將木村的對面。周蘭蓀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為自己的運動生涯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其後,周在國家隊擔任女隊教練,先後帶出張德英,曹燕華和齊寶香以及台灣名將蔣澎龍,曹燕華在38屆世錦賽奪得女單和混雙兩枚金牌後含着熱淚將其中一枚掛在周蘭蓀的脖子上,足見師徒情深。[1]
主要經歷
1956年到太原化工廠當培訓工人,同年獲太原市乒乓球賽冠軍
1957年進入山西省乒乓球隊集訓
1959年進入國家青年隊
1964年獲全國錦標賽亞軍
1965.04 獲第二十八屆世乒賽男子團體冠軍,
1966年在一次國際邀請賽中獲男子單打冠軍
1973,執教中國乒乓球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