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澤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吳澤霖 | |
---|---|
中國當代民族學家、教育家 | |
出生 |
1898年 江蘇常熟 |
逝世 | 1990年 |
國籍 | 中國 |
母校 | 清華學堂 |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社會約制》,《現代種族》,《社會學及社會問題》 |
吳澤霖(1898年-1990年),中國當代民族學家、教育家[1]。生於江蘇常熟。漢族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吳澤霖和孫本文、吳景超、陳達、許仕廉等先後發起組織東南社會學社和中國社會學會,並組織出版定期刊物。抗日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常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族學調查,積極倡導發展中國民族博物館事業。1979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中日友好訪問團,赴日本進行學術交流。
人物簡介
解放前
1913年考入清華學堂(清華大學的前身),1922年畢業後留學美國。先後在威斯康星大學、密蘇里大學、俄亥俄州大學獲學士、碩士、 博士學位。
1927年赴歐洲考察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的社會情況。
1928年回國後,先後任上海大夏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社會學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教務長。
1935~1937年兼任上海暨南大學海外文化事業部主任和教務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吳澤霖隨部分大夏大學師生內遷貴陽。
1941年2月赴昆明西南聯大任教。
1943~1945年兼任昆明譯員訓練班副主任,主持訓練了約3000名大學生,擔任美軍來華抗日作戰部隊的譯員。
1946年任清華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兼教務長[2]。
解放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吳澤霖先後任西南民族學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館館長[3]、中央民族學院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1958年,吳澤霖被錯劃為右派,是人類學、民族學界著名五大右派(吳澤霖、潘光旦、黃現璠、吳文藻、費孝通)之一。他所受到不公正的遭遇一直到80年代得到部分的更正,他所受到家破人亡的打擊和歲月的丟失是無可補償的。
1982年調中南民族學院,任教授、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此外他還擔任中國社會學會、中國民族學學會、 中國人類學學會、中國世界民族研究學會、中國民俗學會、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中國南方少數民族哲學社會思想研究會、北京市和武漢市社會學學會的顧問、湖北省社會學學會名譽會長等職。
吳澤霖致力於社會學、民族學和民族學博物館事業的研究,對中國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學科基礎的奠定和發展作出了貢獻。主要著作有:《社會學及社會問題》、《現代種族》、《社會約制》、《世界人口問題》(與葉紹純合編)、《貴州苗夷社會調查》(與陳國均合編)、《貴州定番縣鄉土教材調查報告》、《貴州清水江流域部分地區苗族的婚姻》等,並有譯作多種。
吳澤霖 | |
---|---|
偉人銅像_吳澤霖 |
曾任職務
中國社會學家、民族學家、人類學家。1898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常熟。1922年畢業於北京清華學堂,隨即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密蘇里大學主修社會學,1927年獲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學位。曾赴英、法、德、意諸國考察當地社會情況。1928年回國後歷任上海大夏大學社會學教授、系主任、文學院院長,上海光華大學、暨南大學、復旦大夏聯合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教授、人類學系主任兼教務長。1928~1930年與孫本文、陳達等發起組織東南社會學會和中國社會學會,擔任首屆理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任西南民族學院教授兼民族文物館館長,中央民族學院教授兼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南開大學貴州大學兼職教授,中南民族學院教授等職。1989年離休。曾任中國社會學會、中國民族學研究會、中國人類學學會、中國世界民族研究會顧問。1990年8月2日在武漢逝世。
主要著作
《社會約制》(1930)、
《現代種族》(1932)、
《社會學及社會問題》(1935)、
《世界人口問題》(1937)、
《爐山黑苗的生活》(1940)等。
吳澤霖將社會學與民族學、人類學等學科聯繫起來,對社會現象作了跨學科的研究。30年代初,他在《現代種族》一書中,即預見中國人口過剩的危機,主張提高民族素質。後與潘光旦、陳鶴琴等學者呼籲"立即公開提倡節育"。他對種族的意義、產生、劃分標準和分類提出了獨到見解,並批駁了種族天生不平等的觀點。他撰寫的《社會約制》是中國最早專論社會控制問題的社會學著作。他強調社會控制的相關性,認為必須使全社會發揮這種控制的作用,才能保障社會的正常運轉。他還明確區分了社會控制的工具與方法。
遺囑
"我去世後請不要為我開追悼會,也不要舉行遺體告別儀式,只希望將我的骨灰撒在中南民族學院民族學博物館附近的南湖水面上"
"我個人的全部專業圖書都捐獻給中南民族學院的民族研究所"
"請將我原放在安倫處的歷年稿費共八千元人民幣捐獻給中南民族學院民族學系作為學生的科學研究獎勵基金"
視頻
吳澤霖 中國民族學家 202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