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利南鑽石
卡利南鑽石 |
---|
|
卡利南鑽石(Cullinan), 世界上已知最大天然鑽石, 1905年1月26日在南非卡利南礦場發現,重約3106卡,[1] 則有621.2克,體積一般在5×6.5×l0cm左右, 相當於一個成人的拳頭那麼大。
其成品乾淨透徹,並且略微帶有淡藍色的色彩,是最佳品級的寶石金剛石,另外庫利南鑽石在當時以5萬英鎊的價格被收購了, 後被切割成九粒大鑽石和多粒小鑽石,成為英國皇室所收藏。
據地質學家推測:庫里南鑽石晶體僅為原完整晶體的三分之一左右,尚有三分之二鑽石晶體沒有被發現。目前,寶石界估計「卡利南」鑽石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2]
目錄
歷史背景
卡利南鑽石的發現
1902年5月,當時的大英帝國結束了與南非「布爾人」之間的戰爭。也就是在這一年,來自約翰尼斯堡的建築承包商托馬斯·庫里南,與探礦工作者特蕾西合夥以52000英鎊買斷了位於南非德藍士瓦的一個金伯利岩筒礦。隨後,他倆組建了採礦公司,開採這個金伯利鑽石礦。
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伯里梅爾(Premier)發現了一顆巨鑽,該鑽石取名叫「卡利南」(Cullinan),重達3106克拉,該枚鑽石長100mm,寬65mm,厚50mm,相當於一個成人的拳頭那麼大。
進貢
當時南非是英國殖民地,殖民地政府花費了15000英鎊買下了這枚大鑽石,將該天然鑽石送給英皇愛德華七世作為66歲生日賀禮。1905年4月,卡利南鑽石乘坐從開普敦駛出的一條輪船,以普通掛號包裹的形式到達倫敦,當時該枚鑽石包裹的保價費僅為5英鎊。
1907年,卡利南鑽石被送到當年琢磨鑽石最權威的荷蘭阿姆斯特丹阿斯洽(Asscher),由三個熟練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時,琢磨了8個月才成功的,共有9粒大鑽石和96粒小鑽石。[3]
其中最大的一粒重約530克拉,是全球最大切割鑽石,名為「大非洲之星」(Great Star of Africa),又稱「卡利南一號」Cullinan I),為水滴形, 琢磨成74個面, 鑲嵌在英國君主權杖上。
第二大的「卡利南二號」鑽石, 外觀方形, 有64個面, 鑲嵌在帝國皇冠下方正中央處,英女皇許多照片上戴着的皇冠都展示了這顆鑽石。[4] 而三、四號鑽石則被鑲嵌在瑪麗皇后的皇冠上。
南非要求英國歸還
過去多年來,南非有部分人士主張,英國在殖民時期取得卡利南鑽石的手段並不合法,要求英國皇室歸還「大非洲之星」和其餘鑽石,並作出賠償,但被英國拒絕。女皇逝世後,要求歸還「大非洲之星」的議論再次在南非掀起。
大型鑽石的形成
現在科學家宣稱,他們破解了這些稀有寶石的形成之謎。美國寶石學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GIA)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科學》(Science)期刊上報告說,大型鑽石可能源自地表之下400公里至750公里的超深部,在液態金屬中形成。
鑽石的一個特點是,它在生長過程中會把一些周圍物質包裹在內。由於鑽石是純碳物質,非常穩定,包裹在其中的物質幾乎不太可能跟外界物質發生反應,因而保留了鑽石形成時周圍環境的特徵。從包裹物主要成分為鐵來看,大型鑽石應該是在液態金屬環境中形成的,這與小型鑽石的形成環境完全不同。[5] 而其他天然鑽石一般是在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的深度、攝氏1200到1400的溫度下形成的。後來這些鑽石伴隨著火山噴發等地質活動上升到地面。
天然鑽石可分為一型鑽石與二型鑽石,兩者主要區別是氮含量,二型鑽石的純度特別高,氮雜質極少,這種鑽石只佔天然鑽石的2%。
大型鑽石基本是二型鑽石,這是因為大型鑽石在液態金屬環境中形成,而氮會被金屬吸收,所以大型鑽石純度也較高。而絕大多數鑽石可能在矽酸鹽環境中通過其他化學反應形成,所以地下150公里至200公里處形成的鑽石容易包裹更多的氮,純度相對較低。
視頻
參考來源
- ↑ 南非卡利南英國女皇頭上的那顆鑽石. udn. 2018-02-16 [2023-05-16].
- ↑ 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庫里南鑽石的故事. 資訊咖.
- ↑ 庫利南鑽石介紹,於1905年1月25日發生(重量為621.2克). 探靈網.
- ↑ 南非要求歸還「大非洲之星」呼聲升高. 日報. 2022-09-17 [2023-05-16].
- ↑ 未解之謎-地球大鑽石何時及何因形成. vivid venture. 2017-04-24 [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