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南岩石窟

南岩石窟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南郊的南岩山南岩寺,1987年被列为第三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南岩山为丹霞地貌景观,山下有天然形成的内凹洞穴,洞口呈半月形,洞口宽60.6米、高14.93米,洞深29.2米,洞内面积达1770平方米。现存石窟开凿于南宋嘉定年间,石窟内沿洞壁开凿有石龛28座,佛教造像45尊。主龛内存主尊释迦牟尼佛及两弟子、两菩萨、两天王造像。主翕两侧各存九个圆形拱龛,为十八罗汉造像。罗汉造像两侧另有三世佛佛龛一铺五尊造像,存水月观音造像、维摩•文殊问疾品造像、听法倍众造像、男女供养人造像等。佛龛上周浮雕存云纹与山形、菩提树等佛传故事。

目录

详细介绍

南岩石龛于晋代建寺,唐末宋初时期初具规模,后经元、明、清等朝代的完善,形成江南一处颇具特色的石窟寺庙。

石窟,是石窟寺的简称,为佛教寺庙建筑的一种,系山崖开凿而成,起源于印度。我国开凿石窟以北魏至隋唐时最盛。著名的石窟有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等。

南岩石窟洞口宽70米,深30米,高近30米,可容1000余人。据史籍资料考证,北魏太和年间(477--499),佛教徒在此凿岩建寺,至今已有15000多年历史,后人在此寺内建殿门、堂庙、钟楼及架桥亭,并在寺内石壁上凿如来、观音、普贤、文殊、十八罗汉诸佛像和应真天神之像,配以木雕、泥塑及泥石混于一体(佛像头为泥塑、佛身及基座石凿而成)的佛、菩萨、罗汉诸像,共近百尊,其中从洞壁雕凿出来的佛像40尊,排列为上下两层,环列于石壁问,主佛像坐高2.5米,石佛像头顶及佛像左右洞壁上均刻有云彩、花纹、飞天及佛教故事图案,线条柔软而流畅,富有质感,雕塑形象生动,栩栩如生,“观之,诸佛如坐彩云中”,给人一种身临仙境佛地之感,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石雕技艺。另有摩崖石刻10余幅,依岩环列成半圆形,石窟前有池塘一口,约400平方米,为寺庙放生池。

地理位置

南岩石龛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江西弋阳县龟峰景区内。

文物价值

南岩寺的单窟体积超过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的奉先寺(奉先寺宽36米,深41米),形成时间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接近(云冈石窟开凿于460年,龙门石窟开凿于494年,南岩石窟开凿于477—499年),窟内佛雕、石刻风格与四大石窟一脉相承[2],江南极其罕见。其所保留下来的石刻衣冠服饰、建筑形制、装饰纹样等形象,为研究我国历代佛教传播、佛学文化、石刻文化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实物材料,有其重要的文物研究价值。

南岩寺于1959年11月即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视频

南岩石窟 相关视频

南岩寺宣传片
航拍弋阳龟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