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区域经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也叫"地区经济"。指分布于各个行政区域的那部分国民经济。它的形成是劳动地域分工的结果。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经济的以及宗教等因素的作用,一些在经济等方面联系比较频繁的居民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1]

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缩影,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2]

自然条件

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每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受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水分、热量、光照、土地和灾害频率等自然条件都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时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受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劳动等因素的制约;技术经济政策对于特定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重大影响。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它反映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及其问题,尤其是指矿物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主要表现在地区生产力布局的科学性和经济效益上。区域经济的效果,并不单纯反映在经济指标上,还要综合考虑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

基本内容

区域经济1.jpg

"区域经济"有以下基本内容:1.国际关系中经济发展和经济量的时空关系、分布状况及其运行机制和运行轨迹;2.世界经济现象与地理关系、地缘区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3.地理现象、地缘关系对国际社会经济文化的互动作用和影响;4.为当代各国国际战略、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为经济、文化开发、设计、规划提供全方位的理论依据。

在区域经济中,地理因素是其基本要素,一个国家的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会对国家的发展、国家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区域经济正是研究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在国际竞争中保护国家的自身利益。人类在地球上活动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国家的经济活动中,总是选择临近地区的合作。

经济关系

地域上的连接产生的经济关系称之为区域经济关系。这种关系通常表现为或者是联合和合作即经济集团化,或者是对立乃至是遏制、互设壁垒等,前者1称之为互补关系,后者称之为竞争关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充分条件的情况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区域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区域经济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认为世界正在变为三个相互竞争的经济集团:(1)日本和中国率领的环太平洋经济区,包括韩国、东南亚等地区;(2)美国领导的西半球经济区,今后将包括拉丁美洲在内;(3)以法德为中心的欧洲经济区,将逐渐覆盖前苏联和东欧地区,也许还有北部非洲。

三大集团谁能获得较大优势,主要取决于各个集团的规模、地理位置、人口、文化、政治手腕等因素。

这三大经济区域的比较优势在于,欧洲经济区到目前为止最成熟也最成型,一体化程度最高而享受其好处也最充分;美洲经济区实力最雄厚资源也最丰富,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之最有可能"利益均沾",即在建立自己的经济势力范围的同时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两面扩展;亚洲经济区(主要是东亚)的经济水平相对最低,但合作形式最生动多样,而且在冷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该经济区的发展速度最快。

区域经济2.jpg

主要优势

跨国公司是资本国际化、科学技术革命和国际分工深化的产物,是生产国际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具有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选择的区位优势,其分支机构遍及全球,生产、销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一体化网络。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当代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积极的影响:第一,当代跨国公司的发展深化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开展的跨国经营,加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发展和深化了国与国之间的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产品开发研究方面的协作关系。第二,跨国公司促进了商品、劳务、资本和其他经济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更有效的流动和更合理的配置。跨国公司有全球完备的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商品、劳务、资本、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或生产成果能畅通的流动和合理有效的配置。经济全球化以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和内部贸易大规模增加,能充分说明这一点。第三,跨国公司开拓了区域贸易的新领域,扩大了国际贸易的流通量。

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内部化贸易。跨国公司通过其内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相互生产要素,生产成果和信息的交流。在国际贸易中,跨国公司的区域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左右。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促进了区域贸易的发展,繁荣了区域经济。

指标系统

衡量区域经济合理发展应当有一个指标系统,从中国许多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一般包括以下5个方面:

①考虑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分析地区经济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否适合当地的情况(包括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因素)。③规划设计的地区经济开发和建设方案能否最合理地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④地区内各生产部门的发展与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比较协调。⑤除生产部门外,还要发展能源、交通、电讯、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等区域性的基础设施。注意生产部门与非生产部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适应。

区域经济3.png

1、区域经济是需要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最早源于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至今已有近180年的历史。然而,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科学,它大体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区位研究由微观向宏观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各国政府为解决区域问题而加强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干预,大规模开展各种区域规划工作,区域经济学获得了迅速的发展。2、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和揭示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探索促进特定区域而不是某一企业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为政府的公共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3、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包括区域特征分析,目标系统与政策、手段、产业结构演进、人口增长与移动、城市建设与布局、区域国土规划,区域联合与区际利益的协调,区域比例关系。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与城市经济问题、空间结构理论、区域生产力布局、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农村经济、区带规划及管理、区域投融资等。

重要手段

今天区域经济决定了地缘政治,区域经济必将取代地缘政治成为地缘战略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地缘政治与国家利益之间找出最佳的平衡点,现实的摆在了共和国的决策者面前。但发展仍然是我们的核心任务,绝不能动摇。但在规定的时间内,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展国防力量,确保在领土主权,霸权主义侵略、干涉、威胁面前立于不败之地,是保障发展的根本。

2006年05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呈现东部快于西部、西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东北的态势,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差距均有所扩大。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四类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

区域经济4.jpg

"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过去只是粗略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更侧重于一种要求和理念,而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把理念变成了能够有效操作和运行的模式。"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俞国生代表认为,这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增强了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一季度,中国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14.0%、12.7%、12.2%、11.6%,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加快。东部地区与西部、中部、东北地区之间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0.6、0.8、1.8个百分点扩大到1.3、1.8、2.4个百分点。

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王新怀此前在"中国-欧盟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截止到2006年,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短时间内难以缩小。中国四大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5%,东部最快、东北最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在25%以上,西部、中部、东部增速均同比有所提高,东北下降;进出口贸易增速均超过12%,西部、东部增速同比提高,东北、中部下降。

统计显示

统计显示,1978年至2005年,东部GDP占全国比重已提高了11.8个百分点,而其他区域所占比重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成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之后,又先后批准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渝等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于2008年提出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是全国第一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面向东南亚,沟通东中西,服务西部大开发,充分发挥北部湾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门户和枢纽,中国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示范区, 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逐步成为带动支撑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我国沿海发展新一极。可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定性,就是建设成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开放合作

区域经济5.jpg

北部湾地区有很多优势,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等,但从开放、合作、发展的角度来看,最大的优势是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惟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北部湾的区位优势有如下两点值得特别重视:一是在地域范围上,放得广一点,在东亚地区它是东南亚与东北亚的结合部。放得稍窄一点,它是中国-东盟的结合部,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核心部位。搞好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有利于中国与东盟的交流和合作,有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和成长,有利于东亚地区的合作和发展。

二是它的特点是中国与东盟在此海陆相交,既有海相通,又有陆地接壤,既可从海上通达世界各国,尤其是东盟10个国家中的9个国家,也可从陆上到达中南半岛东盟大陆的7个国家,甚至可延伸到南亚地区孟加拉、印度等国家。北部湾,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门户、前沿和桥头堡。

文化交流

我国沿海地区中拥有优良港湾,可以开展海上国际开放合作的地区很多;沿边拥有便利陆路口岸,可以开展路上国际开放合作的地区也不少,但是惟有北部湾既拥有优良海上港口,又有便利陆路口岸的得天独厚优势,海陆都可以开展与东盟国家进行国际合作。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开放合作,北部湾就可以打造成中国-东盟的海陆空交通枢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平台、产业合作接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虽然位于广西境内,但经济区开放开发绝不仅仅是广西层面的事情,而是关系国家战略全局的大事。规划的实施,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开放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是完善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发挥北部湾地区资源环境优势,带动广西和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西南地区与粤港澳地区互动发展、形成国家新的经济增长带、深化中国与东盟合作,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北部湾开放开发无论是在国家沿海和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布局,还是在南向开放与东盟的合作中,都具有别的地区所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多年来,中国实施沿海率先开放战略。在开放发展序上,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第一个崛起,然后是90年代长三角相继崛起,21世纪头10年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崛起,北部湾经过5-10年的打基础,非常有必要也完全有可能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崛起成为新的增长极,以至于在中国沿海形成"两角两湾两岸"的开放发展大格局。

战略部署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我国西部的11个省区中,惟一的出海口就是广西北部湾地区,同时,湖南、湖北等中部省市的西部地区从北部湾出海也很便捷,所以北部湾地区的崛起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乃至中、西部部分地区开放合作的龙头。推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周边是首要",对周边国家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友好方针,尤其是与山水相连的东盟建立了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到2010年将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恰好是中国-东盟的结合部,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会全面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有利于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稳定与和平。

发展规划

20190513-85e499330d6be61b 680x5000.jpg

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从全国及沿海的经济布局看,是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国东中西均衡协调发展;从国际层面看,北部湾作为中国与东盟进行区域合作的主要板块,有助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助于东亚地区的合作。

抓住机遇,突出打造三基地一中心

建设中国-东盟海陆空交通枢纽,涵盖了海上的港口群、陆上通达中南半岛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系统,以及中国经北部湾地区到东盟各国的空中运输系统。交通是物流的载体和商贸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前提,北部湾在形成中国-东盟交通枢纽的基础上,将会发展成为中国-东盟的物流基地和商贸基地。

产业合作是区域合作的核心。承接中国大陆特别是珠三角的产业转移,结合东盟国家推进工业化的需要,北部湾可以成为中国-东盟科技和工业产业合作的接点。通过推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合作,大力发展研发业务,北部湾地区将会发展成为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

广西北部湾地区作为中国-东盟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丰富、拓展、提升中国-东盟博览会,在时间、空间和具体内容上提出更多的创意,把更多的中国与东盟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事项放在北部湾区域来进行。中国与东盟在北部湾进行的频繁交流合作,将有力促进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在该地区的建设和形成。

发挥区位优势,重点--搞好开放合作

北部湾地区的开放合作是全方位的,既要和国内的相关地区开展合作,也要面向国外的东盟开放合作,还要向第三国和地区开放合作。只有创造条件,实行主动开放和高度开放,让中国与东盟以及第三国和地区的人、货、资本在北部湾地区充分接触和交流,资源集聚、交流、发酵,才能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在国内,重点是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主动承接粤港澳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和辐射,成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加强与粤湘黔滇周边省交通、物流、旅游、能源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合作。依托西南出海大通道,进一步扩大与西南地区的经济协作,推动形成联系紧密、带动力强的南(宁)贵(阳)昆(明)城市带。同时,还要加强与中西部的其他地区联系,为这些地区的对外开放服务。

面向国外,重点是积极扩大与东盟的区域合作。加快推动形成以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两翼、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尤其是积极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打造中国-东盟海上次区域合作的新亮点。北部湾经济圈是北部湾地区乃至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核心。中越合作建设包括北部湾经济圈在内的"两廊一圈"侧重也在北部湾,因此也要大力推进中越海陆区域经济合作。

北部湾区域合作基本上还是弱-弱型合作,因此合作要在更大范围进行,积极拓展与日韩、欧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实现合作各方的共赢。

区域经济7.jpg

要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立为中国面向东盟高度开放的地区,要主动开放、全面开放、高度开放,在维护主权、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在边境一线和港口要主动开放,让外国人在有管理的前提下进来进行经济合作和开展旅游活动。扩大开放,当务之急建议把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以及南宁空港开辟为自由港或保税港区;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和前后一段时间内,南宁市实行免签证,参展货物全部免税;加强南宁市与越南河内的合作,在火车站设立海关、边防,像广州到香港的直通车一样,促进两地的往来;放开东兴市、凭祥市等边境地区一线,加强二线的海关边防管理,扩大中越边境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广西北部湾地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定位为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这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举措。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就是要促进沿海、中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均衡发展,推进中国的南向开放合作。开放促合作,合作促发展。通过大力推进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合作,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将打造成中国-东盟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新的经济高地和增长极。

资本市场

田书华:利用资本市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011年08月29日02:29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银河证券研究所 田书华博士后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解决大开发所需的生产要素等问题,其中,资本投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要形成大规模资本投入,最佳途径就是借资本市场的推动。

区域经济8.png

造成我国各区域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资本市场发展不均衡是导致我国各经济区域差距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对四大经济区域资本市场发育情况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东部、中部、东北部和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东部10省市共有1516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151.6家上市公司;中部6省市共有347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57.8家上市公司;东北部3省共有133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44家上市公司;西部12省市共有348家上市公司,平均每省市29家上市公司。东部区域上市公司数量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区域上市公司数量。

从上市公司市值的比较来看,存在东部经济区域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所占比例最大,而其它三大区域市值较小的现象。截至2011年7月底,东部经济区域(10省市)上市公司市值总量占A股市值总量的76%;西部(12省市自治区)占A股市值总量的11%;中部(6省)占A股市值总量的10%;东北(3省)占A股市值总量的3%。

从各省市值平均量来看,东部区域平均每省市值总量为23568.69亿元,中部区域平均每省市值总量为5157.09亿元,东北区域平均每省市值总量为2852.97亿元,西部区域平均每省市值总量为2734.29亿元。平均来说,东部省份是西部省份的8.62倍,是东北省份的8.26倍,是中部省份的4.57倍。

从各区域证券市场上募集到的资金量来看,自中国设立证券市场以来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募集资金量最多的是东部区域,共募集资金198233亿元,其它三个经济区域募集到的资金分别是:西部11224.7亿元,中部10677.5亿元,东北3833.71亿元。可以看出,东部占有绝对优势。从四大区域人均募集到的资金量比较,仍然是东部区域占绝对优势为4.09万元/人,其次分别是东北0.352万元/人,西部0.306万元/人,中部0.2999万元/人。

可见,无论是从上市公司市值总量还是从证券市场募集到的资金量来看,我国四大经济区域都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

解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生产要素和资源问题,因此,资本投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而要形成大规模资本投入,最佳启动点就是借资本市场的推动。如何利用资本市场促进落后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第一,国家在政策方面对于落后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区域给予照顾或优惠。譬如可以在符合产业发展政策前提下,对这些地区的公司上市条件、再融资条件、债券发行等给予照顾或其它特殊政策;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税收、投资等给予优惠政策;对于投资中西部地域上市公司的资本利得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等等。

区域经济9.jpg

第二,积极培育中西部资本市场。截止2011年,我国只有上海、深圳两家证券交易市场,严重加剧了资金在地区分布上的失衡。今后应该考虑设立中西部证券交易所,改变我国资本中心偏集东部的状况,营造金融资源在中西部汇集的金融中心。

第三,落后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要积极培养和开发一批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后备军,支持本地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在利用证券市场振兴区域经济的过程中,不但要促进现有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培养和开发一批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后备军,以便使本地企业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为证券市场上的"中部板块"、"西部板块"提供新鲜血液。

第四,资本市场的中介机构尤其是证券公司要重视在中西部地区开展资本市场业务。要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资源优势配置功能和机制转换功能服务中西部发展。

发展方向

以培养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为目标,借鉴国外经济学说的成果,运用财政、金融等产业部门经济学理论以及计算机技术和数量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旨在培养不仅能从事高层次的经济理论研究和数学,还能够胜任发展战略、发展计划、发展政策的研究、制订和咨询的高级人才。

人才培训,区域经济在职研究生培养方式

1、学制两年,利用周末及公众节假日上课;

2、北京周末班:利用周六或者周日上课;

3、全国假期班:利用公众节假日上课;

区域经济在职研究生课程开设院校北京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区域经济0.jpg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

南开大学

武汉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

特点:注重精英培养,国际经济研究院只有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无本科生教育。学院一向注重教学品质,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

结合经济环境来规划产业发展方向:本专业立足于掌握经济学理论,放眼世界经济环境,通过经济发展规律,为各级政府和各企业中有关部门解决现代管理和项目管理等实际问题。

区域经济00.jpg

课程特有国际性、前沿性、实践性,对外经贸大学自身国际化特征显著,所设课程同样与国际接轨密切,如产业发展规划、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区域品牌营销等等。

每个月为在职研究生开展主题讲座论坛,请部委专家、名师教授、高层高管每个月开设讲座论坛,内容:就当月全球范围内发生的经济大事件做出分析评论,以及对个人工作生活产生的影响。

配备最强师资组合,院长桑百川和副院长庄芮在该领域内享有很高声誉,均参与在职研究生授课。部分教师还具有在我国驻外使领馆及国外大学工作和培养资历。

培养目标:当区域规划与招商引资已是各级政府及各企业发展经济的重要工作,为了提升各级政府和各企业有关部门的现代管理能力和项目管理水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开设区域规划与招商引资项目研究生课程班,服务于区域发展和企业,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招商引资高级管理人才。

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3、国际经济学 4、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5、财政学 6、货币银行学

专业课程

1、开发区模式与案例分析 2、招商引资项目管理

3、区域品牌营销 4、商务英语

5、商务沟通与谈判 6、招商引资政策与实践

7、市场经济 8、产业发展规划

9、区域发展规划 10、数据模型与商务分析

选修课

T011da104f41d14f4a2.jpg

(1)投资环境分析(2)市场营销

(3)跨文化交流(4)金融理财(含财务报表分析)

(5)国际金融与外汇管理(6)商务礼仪

(7)公司财务战略(8)人力资源管理

(9)有效沟通策略(10)国际工程招投标

区域经济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经济学,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有着广泛的市场,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密切相关。该专业培养具有较高学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城市经济、城市规划与管理、区域经济规划、区域融资与投资环境评价、地方经济发展与政策、区域开发与管理、房地产营销等。重点培养城市管理行业、城市和企业规划行业、房地产行业、咨询策划业、政府机关、金融机构、教学科研等方面经济管理和研究人才

从世界经济的实践看,政府经济规划是在尊重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弥补市场的缺陷,任何"布局天下"或"强行引导"的行为都可能产生出负面的结果。

2006年12月,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相继召开。一时间,区域协调风起云涌,令人为之额手称庆。然而,区域经济并非真正的协调,此中,种种丝缕纠结、难以厘清的"边界困扰"为祸不少。

在沪苏浙座谈会上,中国第一个区域规划草案--长三角区域规划送审稿浮出水面。但部分规划专家却指出,这个被发往相关省市征求意见的草案集中关注了生产力总体布局与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语焉不详。至于造成这一状况的主因,是编制人员在政府与市场边界分割问题上认识不清。

区域协调

这一判断正确与否还尚难辨明,但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确实在不少地方存在有含混与模糊之处。譬如,区域内城市分工互补、错位发展问题。这个提法表面上合情合理、逻辑清晰,但实际上,如何分工、如何错位,通过什么分工,通过什么错位……一系列疑问仍没有十分清晰的答案。

根据有关人士透露的消息,关于这个问题,在编制长三角规划草案的专家组内部也曾有过激烈争论。一种观点是,规划应该对长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进行相对明确的划分;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规律行事,规划不会有执行力,划定某具体城市要发展什么产业会导致长三角出现"经互会"的状况。

这一争论的实质涉及了一个长期存在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政府如何把握调控经济的尺度。如果把争论中的城市这一基本经济单位替换为某一个具体城市的下辖区县或乡镇,争论就会转换为地方政府在当地具体产业布局中应起什么作用问题。而这一问题是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普遍问题。

毋庸讳言,当下,虽然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承认,但地方政府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竞争。在江苏南通,一个规模颇大的国际家纺城横跨通州、海门这两个县级行政区。结果是,虽然这个家纺城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整体,但两个行政区却都在各自做规划。就连家纺城的名字,相关地方也在争,通州方面要叫中国通州国际家纺城,海门方面则要冠中国海门字样。

这一地区间竞争的格局在国内几乎所有地区都有存在。出于政绩、财政收入等方面的考虑,地方政府依旧把自己当作竞争的主体,而不是协调的主体。进而,在主导产业、产业集聚等地方经济核心要素的管理上,政府倾向于以规划形式予以控制,其中不少还会产生出"指点江山"、"布局天下"、"凭空造集聚"的冲动。遗憾的是,从世界经济的实践看,政府经济规划的作用是在尊重市场作用基础上弥补市场的缺陷,任何"布局天下"或"强行引导"的行为都可能产生出负面的结果。

五大特点

区域经济发展五大新特点:

一是全国经济版图呈现五个梯队;

二是中西部地区的GDP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三是各省市的经济增速普遍出现下滑;

四是中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地区;五是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我国东中西经济 发展阶段不同,政府应顺应形势,采取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政策。

一是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发展阶段不同,制定差别化的产业政策。东部地区在保持一定经 济增速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努力实现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还处于成长过程中,在接受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也要注重产业链的 完善,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上中下游产业链,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动力保障。

二是警惕投资过度带来的新一轮产能过剩。2013年我国地方政府换届将初步完 成,换届后政府往往有投资冲动。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借新型城镇化之名,行过度投资之实。中央政府应加大政策引导,警惕投资过度带来的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