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加里波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加里波第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朱塞佩·加里波第

外文名: Giuseppe Garibaldi

國籍: 意大利

出生日期: 1807年7月4日

逝世日期: 1882年6月2日

朱塞佩·加里波第(意大利語:Giuseppe Garibaldi)(1807年7月4日-1882年6月2日)是個意大利愛國志士及軍人。他獻身於意大利統一運動,親自領導了許多軍事戰役,是意大利建國三傑之一(另兩位是撒丁王國的首相加富爾和創立青年意大利黨的馬志尼)。而由於在南美洲歐洲對軍事冒險的貢獻,他也贏得了"兩個世界的英雄"的美稱。[1]

早年經歷

1807年7月4日下午6時,朱塞佩·加里波第誕生在撒丁王國的古城尼斯,父親喬瓦尼·加里波第是一個船長,母親羅薩·雷蒙迪是普通居民。幼年的加里波第雖然家境並不寬裕,但勤奮好學,酷愛羅馬史,喜歡冒險和狩獵。1821年起他在俄國兩桅帆船"康斯坦察"號上實習,遊歷了大半個歐洲,他的思想則受到意大利革命黨人埃德阿爾多·穆特魯的影響,一心要把祖國從奧地利手中解放出來。加里波第參加了意大利海軍,準備組織起義,但被薩沃納的奧地利總督破獲,加里波第被迫流亡南美洲避難。

1835年,加里波第抵達巴西,那兒的意大利移民把他當英雄來歡迎,也就是在這裡,加里波第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當時,巴西由一個叫迭戈·安東尼奧·費由的神父掌權,此人奉行獨裁但很注意維護國家統一。南里奧格蘭德州是巴西最南部的一個州,面積大約28萬平方公里,移民很多,經濟比較發達,一向有分離傾向。加里波第到達巴西時,正值該州以反獨裁為由,在大地主本多·孔卡維斯·席爾瓦·平托的領導下宣布獨立。

孔卡維斯的智囊是意大利革命黨人蒂托·贊貝卡里,加里波第把這場鬥爭看做是正義事業給以熱烈支持。他指揮"馬志尼"號炮船為起義軍效力,後又接管了帕托斯湖上的一個據點。1839年4月17日,加里波第率14名戰士在這裡擊退了10倍於己的敵軍進攻,贏得巨大聲望。一連串勝利使孔卡維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不自量力發動了對卡塔林納的遠征,結果削弱了共和國的力量。四年後孔卡維斯被巴西一支騎兵隊俘虜,加里波第也被迫流亡烏拉圭。

初建軍團

1841年的烏拉圭與阿根廷正處於戰爭狀態。1843年2月16日,阿根廷軍隊包圍了烏拉圭首都蒙得維地亞,城中僅有42000多居民,其中絕大多數是歐洲移民,意大利人約有4200人。由於謠傳阿根廷軍隊會殺光城內居民,所以各國僑民都武裝自衛。

4月1日,法國志願軍首先成立,意大利人也不示弱,成立了由戴維·瓦卡雷扎指揮的700人的志願軍團,下設4個師,加里波第也是創始人之一。起初,意大利軍團表現欠佳,蒙得維地亞當局不得不請加里波第出山來指揮這支軍隊。加里波第走馬上任後對軍團進行了徹底改組,重新設計了黑色軍旗,上繡正在噴發的維蘇威火山圖案,以激發戰士們為自由而戰的決心。軍團沒有統一制服,不得不從一家肉類加工廠搞來屠夫工作服充數,加里波第最初很討厭這種紅制服,但很快就喜歡上了它,"緋紅色的上衣,配上一條色彩鮮艷的小領巾,顯得十分瀟灑"。當地居民親切地稱呼意大利軍團為"紅衫軍",這也就是後來威震歐洲的正義之師—意大利紅衫軍團的雛形。

形勢嚴峻,阿軍的包圍越來越緊,意大利軍團反攻並占領了巴拉那河上游的薩爾托城。阿根廷獨裁者羅薩斯暴怒如狂,9月20日,命大將烏爾圭扎率軍3000人立即奪回該城。連續三天,烏爾圭扎猛攻薩爾托,但付出重大代價也無法得手,加里波第又不斷派兵出擊,智窮力竭的烏爾圭扎只好撤退。1846年2月7日,雙方在聖安東尼奧又展開一場大戰。當時,共和國派阿納克萊托·梅迪納將軍的500騎兵增援薩爾托,加里波第親率一連步兵(186人)和一連騎兵(100人)到距城7里的聖安東尼奧去接應。不料消息走漏突遭阿軍包圍,加里波第鎮靜自若,命意大利軍團隱匿在一片廢墟里固守。

阿根廷上校戈麥斯接到的命令是必須生擒加里波第。光在正面他就投入了1500騎兵和300步兵,但地形對意大利人有利,挺立曠野中的阿根廷士兵成了活靶子。加里波第率意大利軍團在缺水少糧的情況下從早晨血戰到傍晚,斃敵無數。因為缺水,傷員的創口甚至流不出血,但無一人投降或逃跑,這支昔日惹人恥笑的軍隊已被加里波第訓練為一支勇敢善戰的勁旅。天黑後,意大利軍團突圍,與梅迪納的騎兵匯合後勝利返回城內,倒霉的戈麥斯只好趁夜溜走。

回國征戰

加里波第雖屢建戰功,但權利之爭卻讓他心灰意冷。梅迪納嫉妒他的功勞,處處作對。加里波第以大局為重,一再忍讓退卻,可是為軍團的將來着想,他不得不開始考慮出路。當時,意大利本土的革命如烈火燎原,割據的各封建王國也意識到統一是大勢所趨,各種政治勢力合縱連橫,以新教皇庇護九世登基為契機,革命運動風起雲湧。在這種情況下,加里波第決定率領意大利軍團起程回國。

1847年4月15日,加里波第率63名志願軍戰士登上193噸的"希望"號返回闊別12年的祖國,由於缺乏船隻,其他士兵只能隨後出發。6月21日,"希望"號抵達尼斯,加里波第受到故鄉人民的熱烈歡迎。當時,撒丁國王卡洛·阿爾貝托對奧地利宣戰,猝不及防的奧軍被分割包圍在曼圖亞、維羅納、萊尼亞戈和佩斯卡拉等幾座要塞中,革命形勢一片大好。缺乏政治經驗的加里波第誤認為阿爾貝托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於是宣誓向他效忠,以軍團士兵為骨幹,招募志願者組成了一支1000人的軍隊。

很快,加里波第向米蘭出發,沿路收兵,到芒扎時隊伍已擴充到3700人。這時,由一代名將拉德茨基元帥指揮的奧軍不顧戰線過長,孤注一擲向米蘭發動進攻,這種冒險戰法居然收到了奇效。米蘭輕易被奧軍奪占,本來就沒有決心作戰的阿爾貝托驚慌失措,竟秘密向奧軍乞降。消息傳來,志願軍出現了動搖,一些人當了逃兵,但加里波第仍然意氣風發,拒絕了馬志尼讓他退兵瑞士的要求,決定展開游擊戰。8月15日,加里波第率剩下的1000人開到意瑞邊境的盧伊諾,以突然襲擊方式殲滅一個奧軍獵兵營,俘敵400人。

在拉德茨基元帥看來,加里波第不過是一個南美洲的海盜和冒牌將軍。但游擊戰很快就令這位著名的元帥深感頭痛,以至他不得不從第2軍和南方戰線調來6個旅共19000人的部隊由達斯普萊指揮圍剿加里波第。強敵壓境,志願軍的形勢越來越惡化了。8月26日下午,只剩大約800人的志願軍在位於瑞士邊界的莫拉佐內村被5000奧軍包圍,加里波第親自斷後,率志願軍且戰且退,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撤退,來到瑞士的阿尼奧時竟只剩30人了。

建立共和

歷時一年的第一次獨立戰爭以失敗告終,這激起了意大利人民更高漲的革命熱情,1848年,羅馬人民大起義,推翻了教皇庇護九世的統治,羅馬共和國在禮炮聲中宣告誕生。

教皇庇護九世向歐洲天主教國家求援,法國、奧地利、西班牙等國代表聚會西班牙加埃塔,制定了武裝干涉羅馬共和國的計劃。4月,烏迪諾率領的法軍9000人在契維塔韋基亞登陸,向羅馬進逼,奧軍侵占博洛尼亞,西班牙軍隊逼近羅馬以南,兩西西里王國(也稱那不勒斯王國)軍隊也向羅馬推進,反動力量形成合圍之勢。

當時,羅馬共和國有一支9000人的軍隊,包括國民衛隊、獨立戰爭老戰士和一支倫巴第輕步兵,力量薄弱。關鍵時刻,加里波第從南方趕來增援。共和國的主要敵人是法軍,1849年4月30日,被譽為"法蘭西頭號元帥苗子"的烏迪諾率5000法軍直撲羅馬西北的佩爾圖薩大門,指望一擊得手。防守那裡的正是加里波第,雖然只有2500人,但加里波第部署巧妙,以步兵占據四風別墅和潘菲利別墅等據點,炮兵控制賈尼科洛高地,形成縱深防禦。法軍對羅馬城幾座大門的進攻很快被擊退,經驗不足的羅馬學生軍誤認為敵人潰退便展開追擊,結果被法軍第20團打散,烏迪諾趁機占領了兩座別墅。危急時刻,加里波第親率預備隊和倫巴第步兵反擊,把法軍打得狼狽逃竄,烏迪諾被迫撤回了契維塔韋基亞,並丟下400名傷員。

法軍剛退,而西西里國王費迪南多二世率軍12000人又從南方的阿爾巴諾山壓來。共和國政府急調加里波第反擊,勇猛的意大利軍團不顧疲勞,連夜向羅馬以南快速機動。為了迷惑混入城內的敵方間諜,加里波第巧施瞞天過海之計。首先,他把出發地點選在波波洛廣場,讓敵人誤以為他們是遠征法軍;其次,加里波第率部迂迴前進,不斷改變行軍方向。與敵人接近時,加里波第派兩連騎兵占領了制高點,在共和國戰士勢如破竹地勇猛衝鋒下,敵軍大亂,沒放幾槍就逃跑了。加里波第當機立斷,派出一個營的預備隊,上刺刀全線衝鋒,追殲逃敵。戰鬥不到3小時就結束了,敵軍6000人被全部擊潰。

儘管加里波第連戰取勝,共和國領導集團卻對他十分猜疑,另委羅塞利為羅馬城防司令,後者在軍事上是個庸才,處處干預加里波第的正確指揮。一個星期之後,那不勒斯軍隊又捲土重來,這次敵軍由2萬人和30門大炮組成,占據着韋萊特里、阿爾巴諾、帕萊斯特里等戰略要地。左翼憑恃大海,右翼背倚亞平寧山脈,控制了通向羅馬必經的山谷,在兵力、裝備、地形上都占優勢。5月16日,羅塞利集中了共和國主力8000人與那不勒斯軍隊決戰,然而狡猾之敵主動放棄了陣地,向韋萊特里一線收縮。加里波第雖再次發揮軍事天才,率1500人的突擊隊消滅了敵軍騎兵,予敵以重大殺傷,但昏庸無能的羅塞利不讓炮兵及時投入戰鬥,結果只打了一個擊潰戰。

共和破滅

由於共和國的接連勝利,包括馬志尼在內的執政者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熱衷於與法軍進行和談,企圖不戰而屈人之兵。羅塞利也認為烏迪諾不過是三流將領,並認為他不敢破壞羅馬的文物古蹟。他還用抽籤的荒唐辦法來決定布防,人為地把共和國武裝力量分為三個師,孤守在互不聯繫的城區,部隊沒有抓緊時間修築工事,到處一片歌舞昇平,無人理睬加里波第的正確意見。反觀法軍方面,剛上台的路易·波拿巴給烏迪諾增派了大量援軍,還運來了重武器,法軍總兵力從9000猛增至30000人,精通工兵作業的瓦楊將軍也來到前線協助烏迪諾,敵我雙方力量嚴重失衡。

6月3日夜,法軍背信棄義發動全線進攻,當晚就拿下了當初固若金湯的四風別墅和潘菲利別墅。400名守衛者非死即傷,羅塞利引咎辭職,共和國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危急關頭,病中的加里波第不計個人恩怨,再次接過軍事指揮權。凌晨5點鐘,羅馬的聖彼得廣場上一片肅然,隆隆的戰鼓聲中,久經沙場的意大利軍團排成整齊的方隊,等候着加里波第的命令。這是一場不公平的競賽,3000意大利戰士要面對20000裝備精良的法軍。帶病的加里波第身先士卒,"共和國萬歲"的口號響徹雲霄,意大利軍團發起排山倒海般的反擊。7時30分,兩座別墅重新回到共和國手中,法軍被殺得丟魂失魄。加里波第的紅斗篷出現在那裡,法軍無不望風潰逃。烏迪諾和瓦楊急紅了眼,親督部隊反覆爭奪,別墅周圍躺滿了死屍,法軍甚至用血淋淋的屍體構築工事。關鍵時刻,增援的倫巴第輕步兵被羅塞利無理扣留2小時之久,致使兩座別墅得而復失。

投入戰鬥的法軍越來越多,兩個縱隊突破了斯帕達別墅和聖潘克拉奇奧大門,戰鬥變得沒有希望。共和國的許多領導忙着到英美國家的使館尋求庇護。7月3日,法軍占領羅馬大部分城區,共和國壽終正寢了。但加里波第沒有放棄,他在拉泰拉諾廣場集合了剩下的大約6000名士兵,準備把隊伍拉到亞平寧山區的翁布里亞和托斯卡納去打游擊。烏迪諾派法國第1師的7個營、4個騎兵隊追擊加里波第,希望抓住這個"法國最兇惡的敵人",其它各路反動軍隊也包圍上來。為了對付加里波第,動用了40000法軍、20000那不勒斯軍隊、9000西班牙軍隊、15000奧軍和2000名托斯卡納部隊。加里波第且戰且退,與敵人周旋,但是局勢越來越壞,隊伍最終被打散,加里波第的愛妻阿妮達也死於疾病,他只好第二次流亡美洲。

晚年生涯

隱退的加里波第一直閒居在卡普雷拉島,不再擔任任何官職,但他仍是意大利政壇的風雲人物。1874年,他的小說《千人軍》出版,首次印刷即獲稿費21000里拉。加里波第向來對金錢沒有興趣,只靠一點養老金生活,人們不禁想到,如果他當年叱咤風雲時稍有私心,也不至於淪落到如此地步。後來,巴勒莫市政府通過決議,每年撥給加里波第3000里拉作為養老金,意大利參議院也批准自1875年起,每年從政府利息中提取5%給加里波第作為生活費,但他一概拒絕。只是到晚年,加里波第經濟拮据,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勳章時,他才極不情願地接受了政府的補助。

在意大利,加里波第是一個萬眾敬仰的人物,人民不允許對他的任何誣衊。1879年,一個叫喬萬尼·吉諾·費蘭佐納的記者曾寫了兩本冊子《加里波第的政治色彩》和《忘恩負義的加里波第》對加里波第進行人身攻擊,結果該記者於4月19日遇刺身亡。最後還是加里波第親自發起募捐,為費蘭佐納的遺孀籌集了撫恤金。

1882年6月5日,加里波第在卡普雷拉島因病去世,整個世界為之動容。一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他的墓碑兩側,每天都有意大利海軍戰士持槍守衛。

人物貢獻

意大利是古羅馬帝國的核心,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歐洲資本主義的搖籃。但是,自從中世紀以來,它曾長期陷入四分五裂、內亂不息的局面。從16世紀起,西班牙、奧地利和法國先後入侵意大利。意大利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經歷了幾個世紀的英勇鬥爭。到19世紀中葉,席捲意大利全境的民族解放戰爭即將來臨。

第一次獨立戰爭(1848—1849年)。這次戰爭是1848年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1848年1—8月,革命形勢不斷高漲,各邦國在人民運動推動下被迫對奧地利宣戰。但是各邦國君主作戰不堅決,甚至千方百計阻撓和破壞,導致對奧戰爭失敗。1848年1月,西西里島首府首先爆發人民起義,揭開意大利獨立戰爭序幕。3月,米蘭人民發動起義,解放米蘭;威尼斯人民起義,宣布建立獨立的威尼斯共和國。在各地人民起義浪潮衝擊下,各邦君主被迫對奧作戰。但是,戰至4月底,羅馬教皇呼籲停止反奧戰爭,並從前線撤回軍隊。西西里起義被鎮壓,各邦君主的叛變使奧地利獲得了喘息之機。6月,奧軍得到增援後轉入反攻。7月,奧軍重占米蘭並圍攻威尼斯城。8月9日,撒丁王國同奧地利簽訂停戰協定,將倫巴底、威尼斯、帕爾馬和莫德納等地割讓給奧地利。

反奧戰爭失敗,獨立戰爭進入資產階級民主派掌握領導權的新階段。

1848年8月—1849年8月,對奧戰爭的失敗激起意大利人民的憤怒,資產階級民主派掌握獨立運動領導權,將獨立戰爭推向高潮。威尼斯城人民堅守城池,托斯坎納人民發動起義,成立共和國。1849年初,羅馬共和國建立。1849年3月,撒丁王國國王決定重新對奧作戰,但奧軍7萬人重創撒丁軍隊,撒丁王國的對奧戰爭徹底失敗。奧軍乘勝長驅直入。

羅馬教皇向歐洲天主教國家求援,法國、奧地利、西班牙等國聚會加埃塔,制定聯合干涉羅馬共和國計劃。4月,法軍1萬人向羅馬進逼,奧軍侵占博洛尼亞,西軍逼近羅馬以南,對羅馬形成圍殲態勢。加里波第率共和國軍多次挫敗敵軍進攻,遲滯敵軍推進。羅馬共和國暫時轉危為安。6月,法軍得到增援後,雙方在羅馬城外激戰。6月23日,法軍發起總攻,共和國軍損失慘重,無力再戰。7月1日,議會決定停止戰鬥,撤出羅馬;3日,法軍開進羅馬城。1849年8月22日,威尼斯城被奧軍攻陷。至此,第一次獨立戰爭結束。

第二次獨立戰爭(1859—1860年)。第一次獨立戰爭的失利,資產階級民主派受到沉重打擊。50年代,民主派不斷分化、瓦解,資產階級自由派應運而生。1859年4月初,撒丁軍隊開始動員,月底,奧軍開始出擊,戰爭爆發。5月底,雙方進行首次交戰,聯軍獲勝,加里波第率志願軍深入敵後,連戰皆捷,解放大片地區,廣大群眾揭竿而起,紛紛加入志願軍,加里波第力量不斷壯大,有力地牽制奧軍作戰行動。6月戰事,聯軍損失慘重,其中奧軍被逐出倫巴底。對奧戰爭的勝利,推動意大利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人民起義席捲意大利北部和中部。7月,加里波第解放西西里島全部,為進軍意大利本土做了準備。8月初,加里波第開始進軍那不勒斯;8月19日拂曉,在卡拉布里亞登陸;20日發起勒佐之戰;勒佐之戰後,加里波第揮師北上,直取那不勒斯;9月,進入那不勒斯城,王國守軍不戰而降;10月,加里波第與西西里島守軍展開激戰,由於敵軍兵力占絕對優勢,加里波第付出重大傷亡後重創守軍,守軍退卻,死守陣地;11月初,南部地區宣布併入撒丁省。戰至1861年3月,意大利基本實現統一。

第三次獨立戰爭(1866—1870年)。意大利王國成立後,企圖通過王朝戰爭,奪取威尼斯。1866年4月,時值普魯士和奧地利爭奪德意志統一的領導權而發生尖銳矛盾。1866年4月,普意結成反奧軍事同盟,6月,普奧戰爭爆發,意大利乘機對奧宣戰,第三次獨立戰爭爆發。6月24日,奧意兩軍在庫斯托扎進行大規模會戰,意軍遭重創,被迫撤至明喬河。

同時,奧軍主力撤回本土,意軍免遭打擊。加里波第協助政府軍作戰,深入敵後,連戰皆捷。但意大利政府迫於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的壓力,強令加里波第撤出奧軍戰略據點南提羅爾,致使該地重歸奧軍之手。同時,奧意海軍在亞得里亞海附近海域進行一場殊死海戰,意軍損失慘重,3艘裝甲艦沉沒,其餘艦隻撤出戰鬥。奧軍損失甚微。奧意戰爭結束後,加里波第為解放羅馬奔走呼號。1866年10月,加里波第率軍打敗一支教皇部隊,攻占蒙特羅頓多要塞。法國拿破崙三世為阻止加里波第進攻羅馬,派遠征軍經海路在奇維塔維基亞登陸,於10月26日進駐羅馬。11月3日,加里波第率部進至門塔納,遭法軍和教皇軍隊阻擊。由於法軍裝備新式步槍,火力密集,加里波第部遭重創,進軍羅馬行動再次受阻。

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拿破崙三世被迫撤回駐羅馬法軍。9月2日,法軍在色當之戰中大敗,拿破崙三世成為階下囚。意大利王國政府不再擔心法國的干涉,遂派6萬大軍日夜兼程,趕在加里波第部之前奪占羅馬。9月20日,政府軍和加里波第部同時開進羅馬城。羅馬教皇庇護九世下令停止抵抗,避居梵蒂岡。至此,意大利統一大業終於完成。1871年1月,意大利王國首都由佛羅倫薩遷至羅馬。

意大利的獨立和統一,經歷了長期、艱苦而又曲折的鬥爭過程,喚起了意大利民族的覺醒。1848—1870年的獨立戰爭最終獲得了勝利,使意大利擺脫長期受外族壓迫和分裂割據的局面,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大大推動了歷史的進步。

在意大利獨立戰爭中,資產階級民主派和自由派之間始終存在着矛盾和鬥爭。民主派主張「自下而上」的道路,自由派主張「自上而下」的道路。由於民主派勢單力薄,加之內部不團結,「自下而上」道路行不通。然而,自由派力量雄厚,政治上比較成熟,因而成為獨立戰爭的領導力量。

意大利獨立戰爭造就了傑出代表人物,其中首推加里波第。加里波第在戰前通過一系列軍事實踐活動,獲得了豐富的經驗。在三次獨立戰爭中,他指揮若定,多次打敗兵力上占優勢的敵軍,取得輝煌戰績。他善於發揚革命軍隊的政治優勢,深入敵後開展游擊戰,積小勝為大勝,為意大利統一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後人稱他為「現代游擊戰之父」是當之無愧的。他在軍事實踐中創立的一整套戰略戰術,是意大利乃至全世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