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加利西亚战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加利西亚战役,亦称伦贝格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发生在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一场大规模会战。也是一战东线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超过200万士兵在400公里的战线上激烈厮杀。该次战役前奥俄双方均尝试主动进攻,唯因交战双方均在战略上发生误判,导致会战完全偏离双方预先的构想。最终实力稍逊的奥匈帝国军先胜后败,被俄军从加利西亚击退。

战前局势

由于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于1914年7月28日入侵塞尔维亚[1]。做为对入侵的回应,俄罗斯在8月1日对奥匈帝国宣战。虽然奥匈帝国将40%的兵力用于对塞尔维亚作战,但俄奥两国在相邻的加利西亚地区率先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尤其两国均已经为这次冲突计划了很久。

战斗经过

突进

按照奥匈帝国的早先计划,奥军应该在俄罗斯宣战以后立刻发动进攻。然而因为奥军指挥和后勤的混乱,直到8月6日,奥匈帝国才对俄罗斯宣战[2]。奥军更耗到8月15日才对俄罗斯发动第一次进攻。奥军从加利西亚北部约200公里宽的战线上派出相当可观的骑兵部队对俄属波兰发起跨境侦查。奥军骑兵虽然饱受俄军步兵的骚扰,仍然向俄国境内突进了100英里。尽管这次伤亡惨重的侦察行动并未找到俄军主力,康拉德仍然在20日下令第一集团军和第四集团军出发,向俄属波兰的卢布林进攻。

当23日,丹克尔将军的第四集团军在克拉希尼克终于与俄军萨尔扎的第四集团军遭遇的时候,双方都大吃一惊。奥军没料到在这里就和俄军遭遇,而俄军则万没想到在此处的奥军实力如此之强。实力不济的萨尔扎部遭到击溃,并损失二万人。俄军虽然没有判定向北进攻的奥军是主力,但位于基辅的俄西南方面军司令伊万诺夫希望利用奥军北攻的空档,方便执行他右翼进攻加利西亚,达成包围他们想象中的奥军主力的目的。俄罗斯西南方面军下令普列维的第五集团军向西移动做为包抄加利西亚的先锋,同时为萨尔扎部解围。俄军主力西南方面军则开始缓缓向着加利西亚进军,准备迎击他们想象中的奥匈帝国军主力。

混战

普列维赶到了,情况却变得更糟——奥芬贝格的第四集团军此时赶到,并和普列维在科马鲁夫遭遇。由于俄军固执的坚持向西运动为萨尔扎部解围,结果后方反遭奥芬贝格包抄。到8月28日,该军已因奥芬贝格三面包围而陷入绝境。由于奥军进展迅速,虽然康拉德已经得到加利西亚东面出现大量俄军的情报,仍然将防守加利西亚的第三集团军中抽掉了一个军共二个师支援奥芬贝格进攻普列维的左翼,并将做为预备队的第二集团军调往北方。而丹克尔的第四集团军则追逐溃逃的萨尔扎部到卢布林,却在此受到俄军迟滞,进攻受阻。

然而俄军在加利西亚的反击也开始了。和波兰的情况不同,在加利西亚的俄军比奥军有五对二的优势。虽然前线指挥的鲁斯基将军担心遭遇想象中的奥军主力,故此俄军的进攻一直非常缓慢和谨慎。但他们面对的是实力已经削弱的奥军第三集团军。由于康拉德有意无意的没有在伦贝格一代设下工事,使得遭遇俄军的奥军一触即溃。俄军进攻仍然缓慢,但已在不知觉间威胁了奥芬贝格部的后方补给线。

逃亡

8月25日,防御加利西亚的奥军司令布鲁德曼奉康拉德之命幼稚的发动了一场对俄军的大反击。结果实力明显不足的奥军在此遭遇惨败。8月27日布鲁德曼再次发动反击结果一溃千里。等到8月30日,布鲁德曼才发现自己正在遭遇俄军主力。得到消息的康拉德立刻下令奥芬贝格归还第三集团军借出的两个师。加上俄军暂停了攻势(还是因为担心自己正在面对奥军主力),使奥军暂时稳定下了战线。但俄军迅速重启进攻,使奥军无法控制的溃败。布鲁德曼建议康拉德放弃已经守不住的伦贝格。等到9月2日康拉德勉强同意。同时他还下令奥芬贝格执行之前计划的向东南急转进攻西南方面军侧翼的计划。结果放跑了已经陷入绝境的普列维部。由于奥芬贝格对鲁斯基的反击一度奏效,9月8日康拉德再次下令发动对伦贝格的反击,却使奥军防线完全崩溃,部队控制不住的向后逃亡,加利西亚东部已经完全丢失。丹克尔将军要求撤退回桑河以后。犹豫不决的康拉德在意外截获了一份表明俄军计划的电报后承认失败,下令奥军后撤。

结束

9月初,奥匈帝国军已经处于完全溃败的状态。主力撤退到桑河以后。而普热梅希尔要塞就成为西里西亚和喀尔巴阡山口最后的屏障。代替布鲁德曼指挥第三集团军的博罗耶维奇请求康拉德放弃普热梅希尔,以免撤下来的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康拉德却下令加固普热梅希尔要塞,并幸运的赶在俄军抵达前修好了包括堡垒、炮兵阵地、壕沟和铁丝网的复杂阵地。抵达普热梅希尔要塞的俄军不等完成包围就发起猛攻,结果除了数万人阵亡外一无所获。俄军因此终止攻势。加利西亚战役结束。

视频

加利西亚战役 相关视频

解放乌克兰:“加利西亚”党卫师
科尔姆战役:1255年加利西亚自治区沃里尼亚与黄金部落之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