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佛图澄(232年-348年),又称竺佛图澄佛图橙佛图磴浮图澄,本姓西域人,南北朝高僧。

佛图澄
出生 龟兹国
逝世 邺城邺宫寺

目录

人物生平

佛图澄为西域[1],少年时在乌苌国出家[2],后至罽宾从学[3]

他深入经藏,深明佛理[4],同时又擅长方技咒语[5]

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79岁的佛图澄到西晋首都洛阳,原准备在此建立寺院,但因为发生永嘉之乱而不能成功[6]

永嘉六年(312年)2月石勒屯兵葛陂,准备南攻建康。其部下郭黑略为佛图澄弟子,引佛图澄见石勒。佛图澄以神通得到石勒的信任,在清水中变出青莲,并劝其少行杀戮。当时本将杀戮之人,大多获救[7]。石勒、石虎等人都尊重竺佛图澄,并谘以国事[8]

后赵建武十四年(348年)竺佛图澄于邺宫寺圆寂,享年117岁[9]

影响及贡献

佛图澄在乱世之中,以神通力,吸引统治阶级的崇信,再利用宗教力量来安定人民,推展佛教,是汉传佛教早期极为重要的宣教家[10]

他注重戒律,为僧团立下良好的传统[11]。他的德行与学识,为佛教义理的传入展开新页[12],下启鸠摩罗什与道安[13]

佛图澄在后赵弘扬佛法,共建了893座佛寺,弟子有数百,门徒上万人。

传承弟子

竺佛图澄的弟子有法首法祚法常法佐僧慧道进道安僧朗竺法汰竺法和竺法雅等人[14]

佛图澄的弟子极多,有远从天竺、康居来从学的[15]。弟子之中,泰山僧朗,安令首尼,皆是重要的弘教人才。但是在他弟子之中,最重要的则是道安

参考文献

  1. 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十:“天竺大国附庸小国之元子也。”
  2. 魏书》〈释老志〉:“石勒时,有天竺沙门浮图澄,少于乌苌国,就罗汉入道。”
  3. 《高僧传》卷九:“自云。再到罽宾受诲名师,西域咸称得道。”
  4. 《高僧传》卷九:“少出家,清真务学,诵经数百万言,善解文义。虽未读此土儒史,而与诸学士论辩疑滞,皆暗若符契,无能屈者。”
  5. 《高僧传》卷九:“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杂胭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如对面焉,亦能令洁斋者见。又听铃音以言事,无不劾验。”
  6. 《高僧传》卷九:“以晋怀帝永嘉四年,来适洛阳。……欲于洛阳立寺,值刘曜寇斥洛台,帝京扰乱。澄立寺之志遂不果。迺潜泽草野,以观世变。”
  7. 《高僧传》卷九:“勒喜曰。天赐也。召澄问曰:佛道有何灵验。澄知勒不达深理,正可以道术为征。因而言曰:至道虽远,亦可以近事为证。即取应器盛水烧香咒之,须臾生青莲花,光色曜目。勒由此信服。……勒甚悦之。凡应被诛馀残。蒙其益者。十有八九。”
  8. 《魏书》〈释老传〉:“后为石勒所宗信,号为大和尚,军国规谟颇访之,所言多验。”
  9. “高僧传”卷八“义解论”∶“释道安资学于圣师竺佛图澄,安又授业于弟子慧远,惟此三叶,世不乏贤,并戒节严明,智宝炳盛;使夫慧日馀辉,重光千载之下,香吐遗芬,再馥阎浮之地,涌泉犹注,实赖伊人。”
  10. 《高僧传》卷九:“妙解深经,傍通世论。讲说之日,止标宗致,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加复慈洽苍生,拯救危苦。当二石凶强,虐害非道。若不与澄同日,孰可言哉。但百姓蒙益日用而不知耳。”
  11. 道安“比丘大戒序”∶“我之诸师始秦受戒,又之译人考校者勘,先人所传相承谓是,至澄和上多所正焉。”
  12. 《高僧传》卷九:“澄自说。生处去邺,九万馀里。弃家入道,一百九年。酒不逾齿,过中不食。非戒不履,无欲无求。受业追游常有数百,前后门徒几且一万。所历州郡,兴立佛寺,八百九十三所。弘法之盛莫与先矣。”
  13. “高僧传”∶道安初到邺地,入中寺遇佛图澄,澄一见安便加以赏识,相语终日。众人见安形貌不称,全都轻怪。澄告众说∶此人远识,非尔等可比。安因事澄为师。澄讲学时,安每复讲。众人纷纷提出疑难,道安挫锐解纷,行有馀力,四座都震惊。于此显示澄对道安授以心传和教学的善巧。致使道安所证的经义和后来罗什译出的经旨符合,因而使佛法大显于中土。
  14. 乱世佛教宣传家竺佛图澄[失效链接]
  15. 《高僧传》卷九:“佛调、须菩提等数十名僧,皆出自天竺康居。不远数万之路,足涉流沙,诣澄受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