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亚历山大三世

亚历山大三世

图片来自loc

教宗亚历山大三世(Alexander PP. III;约1105年-1181年8月30日)本名罗兰多·巴蒂内利(Orlando Bandinelli),1159年9月7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9月20日即位至1181年8月30日为止。[1]从14世纪以来,他被认为是巴弟内利贵族家族中的成员,但这还没有被证实。

目录

生平

亚历山大三世是神学及法律家。1140年他在博洛尼亚教书时,写了一本法学大纲,而且为《格拉提安教令集》注释,另外则写有神学论文多篇。他在教宗恩仁三世时代被擢升为执事级枢机,在教宗亚德四世时为最得力的顾问。

腓特烈一世是中古世纪德国最伟大的皇帝,他梦想仿效查理曼能有效的统治义大利。亚德四世看出了他的野心,如果不抑制腓特烈的野心,他除了会成为全欧洲的主人外,连教会都会受他的控制。1159年,亚德死后,半数的枢机们选出了一位精通法典又意志坚强的卓越人物担任教宗,就是亚历山大三世。其馀的少数枢机们,得到罗马教士及皇帝的支持,另选一人为教宗,称对立教宗维笃四世 (1159年-1164年),虽然选举具有合法性,但腓特烈对亚历山大三世的坚强感到不安,所以他支持威克多,甚至召集一个教会会议,叫他们公开表示拥护威克多。但是亚历山大三世受到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匈牙利西西里的支持。

这种作法使得教会的自主性受到了威胁,亚历山大三世不得不处理,他将腓特烈和对立教宗开除教籍。可是德国大军已压境,1167年他只好先放弃罗马前往法国避难,联合义大利各城作战,双方互有胜负,战争拖了17年,1176年腓特烈军在莱尼亚诺战役惨败,腓特烈不得不认输。1177年,亚历山大三世当时在威尼斯,腓特烈前去求饶,在圣马尔谷大殿前跪伏亚历山大三世脚下请求宽恕。亚历山大三世把腓特烈拉起来,恢复了他的教籍,并赐他一个“平安之吻”(Kiss of Peace)[2],表示宽恕,因而签订了《威尼斯和约》,将对立教宗帕斯卡尔三世为腓特烈的妻子贝亚特丽丝主持的皇后加冕仪式视为无效,此后不得称贝亚特丽丝为皇后。和约还规定即使腓特烈驾崩,他的妻儿继承权力后也要遵守。至此,腓特烈企图控制教宗的计画破灭,他只能对德国境内各主教行使其威权。

在亚历山大三世的任内,坎特伯雷总教区总主教托马斯·贝克特和英王亨利二世在教会法庭的独立权力问题上发生严重争论。亨利二世在1164年《克拉伦敦法典》里,禁止教会向罗马上诉,冲突的结果,贝克特被放逐到法国。1170年圣诞,贝克特回到坎特伯里,在他自己的祭坛前被杀害。基督徒震怒,立刻奉贝克特为殉道者。亚历山大三世在1173年封贝克特为圣徒,并订立法规,规定以后一切敕封圣徒是教宗特定的权力。1179年,亚历山大召开第三次拉特朗公会议,为改革通过法案。亚历山大三世死在罗马近郊奇维塔卡斯泰拉纳,他的尸体安葬在拉特郎堂内。

政治观点

亚历山大三世是第一位直接关注波罗的海以东地区宣教活动的教宗,他可能于1164年在瑞典设立了乌普萨拉总主教,这件事是在他最亲密的朋友隆德大主教埃斯基尔的建议下做成的。 埃斯基尔曾经任命一位本笃会的修士福克为爱沙尼亚的主教,但他因为和丹麦国王有冲突,而被流放到法国的克莱尔沃。1171年亚历山大成为第一位解决芬兰教会问题的教宗,据称芬兰人骚扰神父并且只有在战争时期才倚靠上帝

亚历山大不仅击败了神圣罗马帝国巴巴罗萨,还因著1170年发生的托马斯·贝克特谋杀案,使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屈服。他和贝克特的关系非同寻常,后来在1173年,贝克特被封为圣徒。[3] [4] 这是由亚历山大封圣的第二位圣徒,而第一位是1161年的忏悔者爱德华[5] 不过,他在1172年确认了亨利爱尔兰之领主的地位。

通过1179年5月23日签发的教宗诏令,他承认了阿方索一世葡萄牙国王的权利,而这个国王的称号是阿方索自封的。这在葡萄牙成为一个被世界承认的独立王国的进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阿方索从1139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国王的称号。)[6]

改革成就

即使作为一名逃亡者,亚历山大仍然受到法国路易七世的青睐和保护。1163年,他召集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神父与主教参加图尔会议(Council of Tours),除其他事项外,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教会圣职的非法划分、教会牧者放高利贷,占用十一奉献。

1179年三月,亚历山大三世召开第三次拉特朗大公会议(即第三次拉特朗公会议),这是中世纪最重要的教会会议之一,天主教称之为第十一次大公会议。这个法案包括了好几个教宗为改善教会状况而制定的计划书,其中规定,如果未达到三分之二枢机的选票,没有人可以被选为教宗。[7]该规则于1996年略有改变,但2007年又恢复原状。这次会议标志著亚历山大三世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然而,这次会议结束后不久,罗马共和国就迫使亚历山大三世离开罗马这座城市,他从此就再也没有重新回到罗马。1179年9月29日,一些贵族建立了反亚历山大三世联盟。但教宗通过明智地使用金钱,仍然把握大权,控制局面,结果他在1180年1月被世俗权贵免职。1181年,亚历山大三世开除了苏格兰国王威廉一世的教籍,并且禁止他参加任何圣事活动。

他于1181年8月30日在奇维塔卡斯泰拉纳去世。

参考文献

  1. Pontiffs. Holy See. [2019-09-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9) (英语). 
  2. 祈柏尔,《基督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李林静芝译, (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6),147。
  3. Norton, Christopher (2006). St. William of York. Rochester, NY: Boydell Press. p. 193. ISBN 1-903153-17-4.
  4. St. Thomas Becket. Biography.com. Retrieved: 21 March 2013.
  5. Norton, Christopher (2006). St. William of York. Rochester, NY: Boydell Press. p. 193. ISBN 1-903153-17-4.
  6. Peter Linehan and Janet Laughland Nelson, The Medieval World, Vol.10, (Routledge, 2001), 524.
  7. Joseph F. Kelly, The Ecumenical Councils of the Catholic Church: A History, (Liturgical Press, 2009),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