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綠刺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麗綠刺蛾 學名:Latoia lepida (Cramer) 類屬:鱗翅目刺蛾科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0-17mm,翅展35-40mm,頭頂、胸背綠色。胸背中央具1條褐色縱紋向後延伸至腹背,腹部背面黃褐色。雌蛾觸角基部絲狀,雄蛾雙櫛齒狀。雌、雄蛾觸角上部均為短單相齒狀,前翅綠色,肩角處有1塊深褐色尖刀形基斑,外緣具深棕色寬帶;後翅淺黃色,外緣帶褐色。前足基部生一綠色圓斑。
卵 扁平光滑,橢圓形,淺黃綠色。
幼蟲 末齡幼蟲體長25mm,粉綠色,背面稍白,背中央具紫色或暗綠色帶3條,亞背區、亞側區上各具一列帶短刺的瘤,前面和後面的瘤紅色。
蛹 橢圓形。繭棕色,較扁平,橢圓或紡錘形。[1]
發生規律
年生2代,以老熟幼蟲在枝幹上結繭越冬。翌年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並產卵。一代幼蟲為害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下旬,二代為8月中旬至9月下旬。成蟲有趨光性,雌蛾喜歡晚上把卵產在葉背上,十多粒或數十粒排列成魚鱗狀卵塊,上覆一層淺黃色膠狀物。每雌產卵期2-3天,產卵量100-200粒。低齡幼蟲群集性強,3-4齡開始分散,共8-9齡。老熟幼蟲在茶樹中下部枝幹上結繭化蛹。天敵有爪哇刺蛾寄蠅。
分布與危害
麗綠刺蛾[Latoia lepida (Cramer)異名Parasa lepida (Cramer)]別名綠刺蛾,屬鱗翅目刺蛾科,全國各地廣泛分布,可以為害油桐、油茶、蘋果、梨、柿、芒果、桑、核桃、咖啡、刺槐等樹木。
為害特點 幼蟲食害葉片,低齡幼蟲取食表皮或葉肉,致葉片呈半透明枯黃色斑塊。大齡幼蟲食葉呈較平直缺刻,嚴重的把葉片全部吃光,影響植株正常生長。[2]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結合營林措施,清除枝幹上、雜草中的越冬蟲體,破壞地下的蛹繭,以減少下代的蟲源。
(2)物理防治。 利用成蛾有趨光性的習性,在6-8月盛蛾期,設誘蟲燈誘殺成蟲。
(3)保護與利用天敵。
(4)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
參考文獻
- ↑ 【雲養蛾】樹上蛋蛋的奧義—麗綠刺蛾微信
- ↑ 世界上最有毒的毛毛蟲前10名搜狗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