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东倒西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成语信息

东倒西歪
bái jū guò xì

中文名称 :东倒西歪

外文名称 :East invertedwest crooked

读音 :dōng dǎo xī wāi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杂乱无章一团乱麻乱七八糟

反义词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出 处 :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

体 裁成语

释 义 :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

结构 :联合式

拼音代码 :ddxw

东倒西歪 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dōng dǎo xī wāi ,释义:意为身不由己,倾斜不稳。或者是有的倒,有的歪。可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 建筑物等破旧不牢固。 也释义:1、摇晃欲倒的样子。2、倾倒零落的样子

成语

东倒西歪

拼音

dōng dǎo xī wāi

基本解释

  • ①形容身不由己,倾斜不稳。
  • ②有的倒,有的歪。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 建筑物等破旧不牢固

引证解释

1、摇晃欲倒的样子。

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二折:“哎,却原来醉醺醺东倒西歪。”

元·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明 施耐庵 《水浒传》第二十八回:“虽然带著五七分酒,却装做十分醉的,前颠後偃,东倒西歪。”

《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家人们不知为甚,吓得东倒西歪,儿啼女哭,没奔一头处。”[1]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个丫鬟被缠不过,勉强吃了,各不胜酒力,东倒西歪。”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当下,虔婆前后共吃了几大杯,吃的乜乜斜斜、东倒西歪。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时过午夜,在车轮有节奏的飞转声中,车厢里的旅客多半东倒西歪地睡去了。”

2、倾倒零落的样子。

施耐庵《水浒》第四十四回《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早被那大汉一拳一个,都打的东倒西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三回:“子期使侍卫阻之。熊宜僚用手一拉,侍卫东倒西歪,二人径入殿中。”

《封神演义》第九十六回:“层围木栅撞得东倒西歪,铁骑连车冲得七横八竖。”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三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不整齐

歇后语: 不倒翁;缠脚妇女走道;二醉汉睡觉;不倒翁坐大车;破庙的菩萨。[2]

例句: 麦穗被风儿吹得东倒西歪。

相关视频

小品:小碎包袱大雷子,程野丫蛋让观众乐得东倒西歪!这叫实力!

参考文献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