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泻心汤
主治
心胃火炽,迫血妄行,以致吐衄、便秘,或三焦积热,目赤口疮或外科痈肿属于热毒炽盛者。泻心汤是经典的止血方,有清热泻火、除痞、等功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表示,“泻心汤”可应用于以心烦心悸、心下痞为特征的疾病。
中医古籍方证中提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所谓心气不足;是指心下悸动,心悸亢进的意思。而心下痞,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的不适感,或疼痛,或嘈杂等,但按压局部没有肌紧张及肌卫现象。
此方适用体质,包括面色潮红而有油光;舌质暗红,舌苔黄腻或干躁;腹部充实有力,或上腹部不适;头痛头昏,烦躁易怒,失眠,昏睡。易于吐血、咳血、流鼻血、皮下出血等;还有,易于排便干结或便秘;血压偏高,或血脂偏高,或血黏度偏高,心跳快。
泻心汤用药比例可配合患者出血状况做调整。三种药材剂量可适当调整,治疗出血时黄芩用量可增加;应用于治出血问题,包括上消化道如胃炎、胃溃疡、食道静脉破裂等出血;下消化道如结肠溃疡出血、痔疮出血;呼吸道如支气管扩张、鼻出血及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皮下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以及感染性化脓性炎症等。
泻心汤治的是实热体质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局部的问题,更是全身的反应,所以涉及的脏器和系统比较多。现代药理研究也显示,三黄泻心汤具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消化性溃疡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解热镇静抗惊厥作用、抗发炎等作用。[2]
现代药理研究指出,“三黄”在个别成分的分析上都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癌的功效,复方实验上,上述功效增强外,更有明显降血脂、降压的功能,而且能防止血红素、红血球、白血球数下降,并改善肝肾功能。[3]
抗癌应用
中国医药学院和卫生署台中医院、光田医院合作,研究发现,中药“三黄泻心汤 ”不仅能降低高血压,还具有抗癌功能,尤其是正接受放射线或化学治疗的癌症患者,在三黄泻心汤的辅助下,反应更好,有些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
动物实验显示,三黄泻心汤能够抑制肝癌、肾脏癌和卵巢癌的生长,因此卫生署台中医院和光田医院展开临床研究,有二十二人正在接受放射线或化学治疗的各类癌症病人配合服用,不但肿瘤缩小,对放射线和化学药物的反应也敏感多了,总缓解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五。[4]
古典记载
- 医方考:明朝,吴昆(公元1584年)【卷二火门第八】三黄泻心汤
黄芩黄连大黄(酒润,各等分)心膈实热,狂躁面赤者,此方主之。味之苦者,皆能降火。黄芩味苦而质枯,黄连味夺而气燥,大黄苦寒而味浓。质枯则上浮,故能泻火于膈;气燥则就火,故能泻火于心;味浓则喜降,故能荡邪攻实。[5]
- 普济方:明朝永乐四年,朱橚(公元1406年)【卷一百三十八伤寒门】伤寒吐血
夫伤寒吐血者。热在阳经。邪盛于表。应汗不汗。热毒入深。结于五脏。遂成瘀热。熏于上焦。热随气行。并入胃中。胃得血则满闷气逆。故吐血也。歌曰。皆因邪热中三阳。当汗医家失料量。热毒入深留五脏。故成吐血可惊惶。言当汗失汗也。返故热毒入深。故吐血也。瘀血盛者。抵当丸。轻者。桃仁承气汤。兼服犀角地黄汤。证治论。三黄泻心汤。柏皮地血散。大下后。寸脉沉迟。尺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者。麻黄升麻汤。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犀角地黄汤。吐血。诸阳受热邪。不发表。咎在医家。因而热毒流于脏地。三黄汤主之。凡诸阳受热。其邪在表。当汗不汗。致使热毒入脏。积瘀于内。遂成吐血。盖伤寒失汗。则邪热化为恶血。蕴毒不除。亦能蒸腐其血。凡眼闭目红。神昏语短。心忪痛闷。眩冒迷忘。漱水燥烦。呕吐 喘促。惊狂谵语。鼻衄吐血。脊冷足寒。骨热肤开。四肢厥逆。多汗。顽痰。胸胁少腹满急。大便黑而微利。小便多而不禁。此等皆瘀血证也。男女切有此血脉。妇人伤寒尤多见之。以其得病于经水来去之期。或受病中间。经水适至耳。血之为痛。大抵夜重日轻。或昼明而暮谵语。血属阴。从其类也。前证不必悉具。但见三分晓。便作血证主张。犀角地黄汤。小柴胡汤。桃仁承气。三黄汤。凡酌量轻重。用于血结。其抵当汤丸主之。以川芎为佐。尽大便黑物。则佳。虽然。伤寒咯血。尤难救疗。况吐血乎。凡吐血。皆非美恙。初病犹可用攻。有陆续而来。或经散时而复吐者。断不可救药也。方药详见解题。通用萝卜汁一小盏。入新汲水。煎茅花主之。血热者。黄连阿胶汤。证治论。用地血散。柏皮汤。三黄泻心汤。大下后。寸脉沉迟。尺脉不至。咽喉不利。唾脓血者。麻黄升麻汤。此有两证。一阳毒。一少阴。[6]
影片
参考文献
- ↑ 三黄泻心汤 卫生福利部中医药司
- ↑ 大黄、黄连、黄芩组成泻心汤:经典止血方 新北市药师公会 中医药健康资讯
- ↑ 传统中药加现代科学治绝症 立生中医诊所
- ↑ 三黄泻心汤 可抗癌 乌托邦王国
- ↑ 《医方考》[明代吴昆(公元1584年)] 医源世界
- ↑ 普济方 明永乐四年 朱橚 公元1406年中医古籍 医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