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無編輯摘要
[[File: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jpeg|有框|右|<big>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做实验</big>[https://news.uestc.edu.cn/upload/image/37da15373aeb848a8691ca19d9134175.jpg 原图链接][https://news.uestc.edu.cn/?n=UestcNews.Front.Document.ArticlePage&Id=55820 来自 电子科技大学新闻中心 的图片]]]
''' 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 [[ 电子科技大学 ]] 为依托,于2006年7月经科技部批准建设,2008年10月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科技部 ]] 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实验室紧密结合电子信息系统微小型化和单片集成的重大需求,重点围绕电子功能 [[ 材料 ]] 的薄膜化和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开展基础、应用基础与工程应用的研究。2012年及2017年在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类实验室。
==科研领域==
实验室紧密围绕 [[ 家IT 家]]IT 领域的战略目标,立足于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的发展前沿,坚持需求与发展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致力于新型电子薄膜材料与集成电子器件的研究和开发,促进 [[ 材料 ]] ——器件——微电子技术的交叉和集成,形成了三个重点研究方向:
(1)磁电薄膜与微型器件
主要解决集成器件中电、磁信息的探测和 [[ 传输]]
(2)功率 [[ 半导体 ]] 器件及集成技术
主要解决集成系统中 [[ 能量 ]] 的输入输出
(3)电子 [[ 聚合物 ]] 与微结构传感器
主要解决微型结构中电、光信息的获取和传感
==学术团队==
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80人,管理人员4人,辅助人员2人;客座研究人员16人。在固定研究人员中已形成以 [[ 陈星弼 ]] 院士为带头人的一支以40岁左右为核心、30岁左右为主力的骨干研究队伍。队伍中包括了中科院院士1人, [[ 中国工程院院 士1 士]]1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奖评委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0人,部级专家组成员3人, [[ 四川省 ]] 杰出创新人才奖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6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博导26人。现有研究队伍中,9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50%有海外经历,45岁以下的中青年技术骨干占85%。
==人才培养==
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博士点以及5个 [[ 硕士 ]] 点,已具备每年250名左右硕士生、40名左右博士生、20名左右博士后的人才培养规模。2002年以来,共为国家培养硕士生1300名,博士生40名,博士后10名,为改善和提高我国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究水平提供了人才保障。实验室共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国拨纵向经费1.3亿元。2002年-2009年,实验室共获得国家奖7项,省部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6项,获得发明 [[ 专利 ]] 授权80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在APL、JAP、PRB、IEEE等国外刊物上发表500余篇,发行著作7本,有40项成果被采用,直接 [[ 经济效 益5 益]]5 亿元。
==科研设施==
实验室充分利用国家 “211 “[[211 工程 ]] ”/ “985 “[[985 工程 ]] ”建设经费、学校自筹学科建设经费等,集中资金重点建设了四个研究平台(“材料与器件制造工艺平台”、“微细加工平台”、“电磁性能测试与微结构表征平台”和“集成电路设计平台”),同时,为满足具体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需要,实验室科研人员经过与设备厂家的深入讨论,采用部分部件改进、部分功能调整、 [[ 软件 ]] 升级等多种形式对本实验室的MOCVD系统、脉冲激光溅射沉积设备、四靶三英寸超导镀膜沉积装置、熔体快淬纤维/薄带炉、旋转式真空晶化炉、球型真空室、熔体转轮超速急冷炉、高真空磁控与离子束溅射镀膜系统、AFM等大型设备进行了改进,以上设备改进后,使用率上升,保障了实验室科研项目高 [[ 质量 ]] 的完成,有力地推动了实验室环境、科研设备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使器件 [[ 设计 ]] 、材料制备、测试和分析的实验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验室拥有各种仪器设备700余台套,总价值8000余万元。 [[Category:303 科學教育及研究]]
127,420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