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安-12

增加 12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安-12.jpg|350px|缩略图|右|<big>安-12</big>[http://cdn.feeyo.com/pic/20070310/200703101035103136.jpg 原图链接][http://pic.feeyo.com/posts/211/2114814.html 来自 民航资源网 的图片]]]
''' 安-12 ''' 运输机简称安-12,北约代号“幼狐”(CUB),是前苏联 [[ 安东诺夫设计局 ]] 研制的一种四发涡桨 [[ 军用运输机 ]] ,由安-10旅客机发展而来,但重新设计了后机身和机尾。
==简介==
1956年首次试飞,1958年投入批 [[ 生产 ]] 并交付使用,1973年停产,总共生产约850架,其中军用型700多架,民用型100多架。安-12曾是苏联运输航空兵的主力,从1974年起逐渐被伊尔-76取代。安-12除供 [[ 苏联 ]] 本国军用和民用外,还向波兰、 [[ 印度 ]] 、埃及、 [[ 叙利亚 ]] 和伊拉克等十多个国家出口100多架,其中大部分供军用,少量民用。
安-12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制的一种 [[ 运输机 ]] ,第一架原型机于1957年12月16日首飞。试飞中曾遇到一些特殊情况, 如在空中打开货舱后大门时, 无法关闭。由于某些原因,安东诺夫不得不取消货舱的密封, 只在驾驶舱和紧接其后的中部机舱( 可容纳14名乘客) 采取密封增压措施。安-12的后舱门由品字形排列的3块校接壁板组成, 没有整体货桥。它不能像美国 的C的[[C-130 ]] 等飞机那样,当后舱门的一部分向外放下时,构成货桥,使车辆直接驶入货舱,而安-12的货桥是在地面上另加上去的。
安-12的后机舱( 货舱) 可容纳100名伞兵, 或65副伤员担架,或2门小型火炮加一辆拖车, 或一辆中型 [[ 坦克 ]] 。由于后机舱不密封, 所以运送大批兵员时, 飞行高度要限制在5000米以下。安-12的机身后部没有采用件壳式后舱门。它的机身后部是平面形的, 这样的 [[ 设计 ]] 对结构和气动都有好处。不知是否巧合:美国的大型远程运输机C-133“运输霸王”大约与安-12同时,从生产的第8架开始,将它的后机身从锥形改成了扁平形( ([[ 海狸 ]] )
安-12的尾部设有 [[ 炮塔 ]] 和警戒 [[ 雷达 ]] ,并配备有2门23毫米口径航炮。1965年在军用型基础上发展成为民用型的安-12B,它的尾部炮塔被改为卫生间。
安-12是一种用途广泛、使用时间较长的运输机。自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 [[ 俄罗斯 ]] 的许多重大 [[ 历史 ]] 事件中,都少不了它的出场。
 安-12共有几十种改型, 共生产1247架。曾向17个 [[ 国家 ]] 出口了100多架。我国从1966年底开始引进。我国生产的 [[ 运-8]](Y-8)飞机系列也是以它为原准机发展而成来的。但机载设备更先进、性能更好,已成为我国空中运输的重要力量。
==设计发展==
安-12原型机于1957年3月首飞。定型生产超过900架,军用民用均有涉及,1973年停产。安-12BP于1959年进入苏军服役。其规格、尺寸、性能与同时期的 [[ 国C国]]C-130大力神运输机非常相似,被视为其对应版本。
==中国版本==
1960年代,中国从苏联购买了若干架安-12运输机试用,并计划在国内设置 [[ 生产线 ]] 。但随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不予 [[ 技术授权 ]] ,生产计划未能成行。安-12后来在苏联已经停产,也不能购买整机的状况下,中方决定自行研制,开始制造飞机。1975年,中国在其基础上仿制的运输机首飞成功,改变了这一状况。直到1981年,中国已经完全具备独立制造安-12的能力,并已经以“运八”为投产的运输机命名,此后即使 [[ 俄国 ]] [[ 乌克兰 ]] 退役了他们的安-12机队,运八仍继续的发展,并逐渐跳出安12的框架,发展出独立的衍生型号和改进型号。
==视频==
269,787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