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亞型BA.2 流行病毒株
Omicron亞型BA.2 流行病毒株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進入第三年,左右全球疫情走勢的主導病毒株從德爾塔(Delta)變異株變成奧密克戎(Omicron),而奧密克戎本身持續演變,亞型株 BA.2 迅速取代了最初流行的 BA.1。
近日Omicron亞型變異株BA.2持續擴散,讓許多已經解除防疫限制的國家確診數再次飆升。[1]
奧密克戎是迄今為止變異程度最深、突變最多的新冠病毒變體,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關切變異株(VOC),已知特點包括最容易傳播,但整體而言症狀較輕,導致住院重症或死亡的病例明顯少於之前各種變異株,這其中不能排除全球疫苗接種普及和自然免疫產生抗體的因素。
目錄
BA.2是什麼?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官網資料,Omicron變異株在全球流行,類型包括BA.1、BA.2及BA.3。BA.1就是大眾認識的Omicron,在全球疫情傳染占了主導地位,但近幾週BA.2案例顯著上升。BA.1與BA.2的基因序列不同,在刺突蛋白及其他蛋白中的氨基酸有差異。[2]
BA.2比BA.1更難以偵測,實驗室必須採取額外步驟對病毒定序才能找到,因此也被稱為「隱匿Omicron」。
症狀
專家指出,BA.2和Omicron主流變異株症狀一樣,各國臨床數據也顯示,BA.2與BA.1引發的疾病嚴重程度沒太大差異,不過傳播力更高。
美國首席防疫專家佛奇(Anthony Fauci)表示,BA.2傳染力比BA.1高出50%至60%。
長庚大學新興病毒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指出:「BA.2 的確在受體結合位置有明顯變異,跟 BA.1 相比有差異,但在毒性上有目前沒有證據有變毒的跡象。」 [3]
疫苗能防範 BA.2 嗎?
近期香港疫情嚴重讓人聯想是不是疫苗失效?施信如解釋:「香港主要是老年人的大量感染,他們可能沒有打疫苗,也可能是打過科興疫苗,但科興疫苗數據上顯示相對其他 WHO 認證疫苗,讓人體產生抗體、免疫反應較弱,加上時間一久可能保護力也比較差。」
疫苗跟藥物仍是防範 COVID-19重要的策略及手段,施信如說:「打完第一劑族群應該打第二劑,兩劑是我們基礎劑,讓身體產生免疫力、記憶力,第三劑要看第二劑相隔的時間,如果已經相差六個月以上,盡量趕快打增加身體的記憶力。」[4]
並非打完第三劑就沒事 「效期長短」為全球課題
因不同時期全球主流新冠病毒株不盡相同,目前國際針對基礎劑效力持續時間的相關研究,多建立在過去流行的Alpha、Delta數據之上,而Omicron的出現是否改變疫苗保護力維持的時間,第三劑與第四劑建議間隔期間又有多長,都仍是全球待解的課題。
Omicron「隱形變異毒株」全球擴散中
不少研究指出,BA.2的傳播力恐怕比BA.1強。像是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在2021年12至2022年1月分析超過8500個家戶就發現,BA.2的傳染力比BA.1高33%。同時,若在家庭中接觸到BA.2病毒,7天後確診的機率是39%,BA.1則為29%。
在日本近期進行的實驗當中,研究人員將白老鼠置於BA.1及BA.2的病毒環境,也發現BA.2的傳染力較BA.1高出約30%至50%,肺功能惡化亦更嚴重。該研究還發現,當BA.2遇上用來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單株抗體」,會產生抗藥性,導致治療效果下降。
但有學者認為,目前尚未有確切數據顯示BA.2造成更為嚴重的病情,若是曾經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的患者,血液中的抗體對於BA.2仍有一定保護作用。來自丹麥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研究也指出,曾經感染BA.1或是Delta變種病毒者,重複感染BA.2的情況並不多,多數重複感染的案例出現在未施打疫苗的年輕人身上,症狀相對輕微。對於BA.2造成的病情發展,各界仍在密切觀察中。 [5]
「BA.2亞型」或較主流病毒株引發更嚴重症狀
日本東京都亦出現懷疑社區傳播,當地最新研究指,BA.2較主流病毒株BA.1可能引發更嚴重症狀。
世衞之前稱,無跡象指Omicron的「BA.2亞型」和較主流病毒株BA.1引發的病情嚴重程度有區別。不過日本東京大學最新研究顯示,BA.2除了更易傳播,亦可能引發更嚴重症狀。研究指BA.2相較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發生高度突變,和BA.1亦有幾十個基因變異,感染力比BA.1高出三至五成。
與此同時,BA.2的複製速度快過BA.1,並且和Delta病毒株一樣,能更熟練將細胞黏在一起,形成更大塊狀,以供複製更多病毒,可能對肺部造成更嚴重傷害。
研究發現,BA.2和BA.1一樣,能很大程度逃脫疫苗防護,但若接種疫苗加強劑,受感染後出現症狀的機會,會減少七成四。現時用於治療BA.1的單株抗體治療藥物,卻對BA.2無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