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1956年中華民國國慶閱兵

中華民國建國四十五年雙十節國慶閱兵典禮
圖片來自itsfun

中華民國建國四十五年雙十節國慶閱兵典禮 (代號:光復演習) ,大閱官由時任中華民國總統三軍統帥蔣中正擔任,閱兵指揮官由時任中華民國陸軍第一軍團第一軍軍長劉鼎漢少將兼任。中華民國國軍動員兵力21,500人、182架各型軍機參加受校,是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後歷年中華民國國慶日臺北市舉行的閱兵典禮中,參與校閱之三軍部隊兵力、車輛及飛機數量最多的一次閱兵大典[1]。3架美國空軍轟炸機亦象徵性參與。

目錄

背景

第二次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撤退來臺,時任總統蔣中正於民國三十九年(1950年)3月1日在臺北宣布復行視事,回任總統職務。

民國四十年(1951年)雙十節舉行慶祝建國四十週年閱兵,此後至民國五十三年(1964年)之間,幾乎每年均舉行國慶閱兵典禮。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適逢總統蔣中正七十歲大壽,閱兵是歷年規模最大的一次。當時韓戰結束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主力自朝鮮轉移到臺灣海峽美國政府則大力支持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美國海軍並派遣軍艦駐防。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底中華民國更在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支持下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初一江山島戰役後,大陳島撤退(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當時臺灣海峽風雲密佈。兩年後,民國四十七年(1958年)八二三砲戰(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即爆發。

內政方面,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蔣中正與陳誠兩人分別獲得國民大會選舉為第二任中華民國總統和中華民國副總統。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吳國楨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孫立人上將等留學美國的開明派,相繼在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與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去職。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孫立人之中華民國總統府參軍長職務也被革除。時任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中將的地位獲得進一步鞏固。

國民黨政府在臺灣持續推動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與臺灣省地方自治與基層選舉後,同為無黨籍吳三連高玉樹分別於民國四十年(1951年)及民國四十三年(1954年)成為第一、二任的市民直選臺北市市長。臺北市市長接連由非中國國民黨籍之臺灣籍人士當選,透露了臺灣白色恐怖時期政府「層級有別」的政策與當時的民心之所向。

籌備

閱兵行動代號是光復演習,大閱官是總統蔣中正,指揮官是陸軍第一軍團第一軍軍長劉鼎漢少將(黃埔軍校第七期)。中華民國陸軍參校各部隊分別於臺北林口苗栗坪林臺中后里彰化八卦山等處訓練,中華民國海軍中華民國空軍參校各部隊則在高雄左營岡山等地訓練。

預演

九月下旬,國防部參謀總長彭孟緝上將於陸軍第一軍團司令部(司令胡璉上將)之龍岡教練場預校陸軍參校各部隊。彭孟緝肯定陸軍參校部隊近三個月的訓練成果。國慶籌備會與閱兵指揮部又於10月6日、8日於臺北舉行兩次預校。

參考文獻

  1. 劉國青. 民國45年大閱兵. 世界新聞網. 2011-07-02 [2011-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