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黑麂[1](學名:Muntiacus crinifrons),別稱烏金麂蓬頭麂紅頭麂麂子、青麂,屬於鹿科、麂屬,是麂類中體型較大的種類。體長100~110厘米,肩高60厘米左右,體重21~26千克。冬毛上體暗褐色;夏毛棕色成分增加。尾較長,一般超過20厘米,背面黑色,尾腹及尾側毛色純白,白尾十分醒目。眼後的額項部有簇狀鮮棕、淺褐或淡黃色的長毛,有時能把兩隻短角遮得看不出來「蓬頭麂」之名就是從此而來的。 [2] 黑麂全年都能繁殖,沒有明顯的季節性。雌麂8個月齡性成熟,妊娠期6~7個月。每胎1仔。產後就可以發情和懷孕,估計每4年內能產3胎。哺乳期內少數雌麂又開始懷孕,但大多數雌麂在斷奶後才發情,壽命10~11年。黑麂是中國的特產動物,沒有亞種分化,分布範圍十分狹小,分布於中國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東部的懷遠和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地區。棲息於海拔為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及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灌木叢。[3]

黑麂

黑麂為中國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物種,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瀕危等級列為易危。[4]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 黑麂 鹿科
拉丁學名 Muntiacuscrinifrons 亞科 麂亞科
別稱 紅頭麂,蓬頭麂、紅頭青麂、烏金麂,奉化人也叫烏獐 麂屬
動物界 黑麂
脊索動物門 二名法 Muntiacus crinifrons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分布區域 中國福建、浙江、廣東、雲南、江西、安徽
哺乳綱 命名者 Sclater
亞綱 真獸亞綱 命名時間 1885年
偶蹄目 IUCN評級 VU(2008),易危物種
亞目 反芻亞目 國家保護級別 一級

外形特徵

黑麂外形與雲南西部和緬甸分布的貢山麂十分相似。

黑麂是麂類中體型較大的種類。體長100~110厘米,耳長80~98毫米,尾長20~40毫米,後足長230~285毫米,顱全長132~147毫米。肩高60厘米左右,體重21~26千克。自吻端直至眶前區的面長為64~70毫米,一般短於顱全長的1/2。頭骨短小,吻部較窄,鼻骨長直(長44~46毫米),且其最寬處在前部。淚骨形態與林麝相反,呈長方形,即多數為長大於寬(長17~22毫米,寬16.5~18.5毫米),僅極少數是長寬相近。

黑麂冬毛上體暗褐色;夏毛棕色成分增加。雄性具角,角柄較長,頭頂部和兩角之間有一簇長達5~7厘米的棕色冠毛。黑麂體被的粗硬脆性波形狀長毛易脫落,且幾乎呈一致的黑褐色(包括頭部、耳和四肢)。半成體毛色略淡,多為暗褐;胎兒及初生幼仔體具淺黃色圓形斑點。背面黑色,尾腹及尾側毛色純白,白尾十分醒目。眼後的額項部有簇狀鮮棕、淺褐或淡黃色的長毛,有時能把兩隻短角遮得看不出來「蓬頭麂」之名就是從此而來的。[5]

生活習性

黑麂膽小怯懦,恐懼感強,大多在早晨和黃昏活動,白天常在大樹根下或在石洞中休息,稍有響動立刻跑入灌木叢中隱藏起來,其在陡峭的地方活動時有較為固定的路線,常踩踏出16~20厘米寬的小道,但在平緩處則沒有固定的路線。一般雄雌成對在一起,活動比較隱蔽,有領域性,一般在領域範圍內活動,還具有驚人的游泳本領。[6]黑麂早春時常在茅草叢中尋找嫩草;夏季生活於地勢較高的林間,常在陰坡或水源附近,偶爾也到高山草甸;冬季則向下遷移,在積雪的時候被迫下遷到山坡下的農田附近,大多在陽坡活動。

黑麂有遊走覓食的習性,在一定的範圍內來回覓食,直到吃飽為止。主要以草本植物的葉和嫩枝等為食,種類多達近百種,包括傘菌三尖杉矩圓葉鼠刺杜鵑南五味子爬岩紅等。曾在它的胃內發現過一些碎肉塊,表明它能偶爾也吃動物性食物,這在鹿類動物中還是絕無僅有的。[7]

生長繁殖

黑麂全年都能繁殖,沒有明顯的季節性。雌麂8個月齡性成熟,妊娠期6~7個月。每胎1仔。產後就可以發情和懷孕,估計每4年內能產3胎。哺乳期內少數雌麂又開始懷孕,但大多數雌麂在斷奶後才發情,壽命10~11年。

合肥野生動物園2013年的繁殖資料統計結果表明,圈養條件下育齡母麂平均每12個月產一胎(多數在11~3個月,少數僅6~9個月),孕期240天左右,哺乳期2~3個月,少數母麂可產後發情,但極少有兩年三次產仔現象。圈養條件下黑麂多在9~11月交配,4~7月產仔。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海拔為1000米左右的山地常綠闊葉林及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和灌木叢中,比其他麂類棲息的位置較高。

分布範圍

黑麂是中國的特產動物,沒有亞種分化,分布範圍十分狹小,局限於安徽南部、浙江西部、江西東部的懷遠和福建北部的武夷山地區,為中國特有種,包括:浙江的桐廬安吉餘杭臨安富陽諸暨建德淳安東陽金華開化常山衢州遂昌武義縉雲龍泉慶元等縣,偶見於臨海縣;安徽的廣德寧國涇縣青陽貴池石台太平旌德績溪歙縣休寧黟縣祁門東至等縣;江西的婺源玉山縣;福建的浦城縣,整個分布區瀕及4省39個縣,面積約7.65萬平方公里。

種群現狀

野生種群

中國:1978年從安徽南部和浙江西部的9546隻狩獵物中,檢出黑麂430隻,按黑麂比例從總收購「麂皮」數中推算,該年在皖南捕獲黑麂400隻左右,從浙江西部捕捉535隻,三者合計1365隻,將福建及江西地區的合計,1978年被捕的黑麂數多達1400隻左右,估計黑麂的總數7000~8500隻。

1998年時,國家林業局中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結果為8800隻。

1978年全國的種群數量尚有7000~8500隻,2011年時則不到5000隻,皖南山區估計有2600~2700隻,總體呈逐年下降之勢。

1999~2000年浙江省專項調查結果為,全省黑麂資源量為3500~4000隻,九龍山自然保護區所在的遂昌縣黑麂數量為769隻

2000年,牯牛降保護區黑麂種群的理論數量為250隻,但實際數目上可能不足。

全球: 20世紀80年代初期,估計中國有10000隻,1989年估計有5000~6000隻,越南種群大概為12000隻。

人工繁育

中國: 合肥野生動物園自1978年開始飼養和繁殖,1989年第一胎圈養條件下繁殖的黑麂出生,到2001年底累計繁殖黑麂51隻,繁殖種群正處迅速增長期。

保護級別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易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Ⅰ。[8]

保護方法

保護現狀

野生的黑麂有2個分布中心,一個是在安徽南部,另一個在浙江西部,總數僅有5000~6000隻。已經在這2個中心區建立了清涼峰、古牛降、九龍山、鳳陽山等自然保護區。[9]

浮梁首次拍到國寶黑麂 全世界僅存不足6000隻

5月7日,經省野保部門確認,繼4月下旬江西武夷山自然保護區拍攝到黑麂畫面後,5月3日,浮梁縣林業局工作人員在黃字號黑麂省級自然保護區開展野外監測工作,在對紅外監測設備數據讀取時,監測編號為A6號紅外相機拍攝到一隻成年黑麂,而這也是浮梁縣首次拍攝到黑麂的影像。黑麂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野生黑麂分布範圍十分狹小,全世界僅存不足6000隻。[10]

視頻

黑麂 相關視頻

鳳陽山保護區監控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麂


CCTV-1秘境之眼 不被打擾的相逢 黑麂的作息時間表

參考資料

  1. 黑麂 ,2017-07-03
  2. 黑麂,中國網,2012-06-25
  3. 黑麂 Muntiacus crinifrons (Sclater, 1885)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2015-05-26
  4. 黑麂 Muntiacus crinifrons (Sclater, 1885)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2015-05-26
  5. 黑麂,中國網,2012-06-25
  6. 黑麂,中國網,2012-06-25
  7. 黑麂,中國網,2012-06-25
  8. 黑麂 Muntiacus crinifrons (Sclater, 1885)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2015-05-26
  9. 黑麂 Muntiacus crinifrons (Sclater, 1885)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2015-05-26
  10. 浮梁首次拍到國寶黑麂 全世界僅存不足6000隻,鳳凰, 201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