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巨蜥
黃巨蜥 (Varanus flavescens) [1] ,又名黃色巨蜥,是一種巨蜥。黃色巨蜥體長1尺3寸,尾巴長1尺8寸。它們的吻尖而且短。鼻孔斜開,較接近吻。腳趾短,第四趾不會長過大腿骨。頭部鱗片細小,眶上鱗片向外漸大。背部鱗片呈圓形,腹部鱗片光滑,共有65-75行。一般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及孟加拉的印度河、恆河及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泛濫平原。
目錄
基本信息
簡介
黃巨蜥(Varanus flavescens),又名黃色巨蜥,是一種巨蜥。
形態特徵
黃色巨蜥體長1尺3寸,尾巴長1尺8寸。它們的吻尖而且短。鼻孔斜開,較接近吻。腳趾短,第四趾不會長過大腿骨。頭部鱗片細小,眶上鱗片向外漸大。背部鱗片呈圓形,腹部鱗片光滑,共有65-75行。尾巴扁平,鱗片突起。背部呈橄欖色或黃色,有不規則的斑紋。腹部呈黃色,有一些褐色的橫紋,在喉嚨位置清晰可見。幼蜥背部呈深褐色,有黃色斑點,逐步變成斑紋。腹部也呈黃色,有深褐色的橫紋。
生活習性
黃巨蜥棲息的很多區域都會受到極端的季節變化影響,它們在每年最潮濕的季節表現活躍,並在最乾燥的冬季(11月到次年2月)最不活躍。它們住在河岸邊上的洞穴和縫隙里和白蟻巢里,有時會用泥土把自己洞穴的出入口封堵起來。它們的爪子非常短所以它們並非有效率的攀援者。在雨季它們的棲息地會被洪水淹沒,這時候黃巨蜥會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在水裡度過,搜集並儲存過冬需要的能量。它們的食物主要包括蛙類、蟾蜍、水龜和蜥蜴的蛋,也吃蛙卵、哺乳類、鳥類和鳥蛋以及一系列的無脊椎動物,尤其是甲蟲和蚯蚓。根據 Auffenberg(人名)的記錄它們不吃軟體動物,儘管這種食物在大部分地區都很容易得到。然而Sarker(人名)記錄到它們有掠食蟹類的習性。它們在6-7月會進行交配,母蜥在8-10月會產下約16個蛋。但是並沒有證據顯示它們會在白蟻穴中產蛋,Theobald(人名)在聲稱緬甸的巨蜥會在白蟻穴中產蛋的時候他參考的一定是孟加拉巨蜥。黃巨蜥的蛋可能會產在較高的地區的洞穴中以防止被洪水淹沒。在印度初生的黃巨蜥幼體會在3月出現。據報道存在有同等數目的雄性和雌性黃巨蜥,但雄性在交配季節比雌性活躍。
人工飼養
在飼養狀態下黃巨蜥是一種相對較不活躍的巨蜥。唯一公開繁殖的只有Visser(人名)(1985)。他的一對黃巨蜥養在一個15平方米的空間裡,每天只在早上的半小時和下午的半小時內表現活躍。蛋在30攝氏度下經過149-155天裡孵化了,但不幸的是沒有一隻幼體能存活下來。和大部分其他巨蜥一樣,黃巨蜥喜歡在很高的溫度下曬太陽(45攝氏度)。應該給它們提供柔軟的底材讓它們挖掘,並提供足夠的水讓它們至少能在每年的部分時間潛水。在印度飼養每星期提供三隻大蛙就能提供足夠的營養,但在室內飼養則必須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物。一個多樣化的包括無脊椎動物、兩棲類和小型哺乳類的食譜應該更合適。在飼養狀態下它們可以活超過10年。
生存狀況
儘管黃色巨蜥受到保護,在八十年代據報道每年卻仍有幾乎50萬張的黃色巨蜥皮交易,大部分都出口到了日本。黃巨蜥的最活躍期間和當地農業區的失業季節相一致,因此很多失業人員收集它們的皮並賣給販子。黃巨蜥已經從大部分它們原有的棲息地中消失,成為了世界上除科摩多龍以外的最瀕危的巨蜥。
分布
黃巨蜥分布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及孟加拉的印度河、恆河及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泛濫平原。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爬行綱 Reptilia
目:有鱗目 Squamata
科:巨蜥科 Varanidae
屬:巨蜥屬Varanus
種:黃巨蜥 V. flavesc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