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黃埔軍人》遭遇多次革命血腥失敗,「要革命先要有革命軍」於是孫中山聯俄聯共,催生黃埔學校,全國熱血兒女湧向広州黃埔島。1924年,宋岩與姜漢在開往軍校的船上邂逅並因志氣相投結為摯友。姜漢在宋岩的協助下,如願入校。他們的生活、訓練、思想、感情、戰鬥、乃至決裂也由此張開。並目睹了蔣介石從受孫中山的器重到獨攬大權的形成過程:出任校長,第二次政治婚姻,東征,大義滅親,工於心計排除異己,北伐;而26歲的周恩來取代原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就職,其俊朗瀟灑,胸懷天下,才華橫溢更吸引不少軍人追隨加入C.P.組織。近代天下之裂變始於此。

黃埔軍人組成東征軍,討伐廣東軍閥陳炯明。一群娃娃大戰一方土霸王,淡水城一役,場面恢弘,天混地暗,氣壯山河!作為敢死隊後衛的姜漢英勇善戰身負重傷,也擊敗了仕途飛黃的宋岩,贏得同學虹雲的愛情……至抗戰期間,姜漢已經是新四軍指揮,而宋岩則是國民黨的五道槓。姜漢戰死沙場。宋岩被捕,1975年獲特赦,赴台受拒,旅居美國,在與孫女的回憶中引導了劇情的發展,在最後收到了來自黃埔軍校的同學會邀請函,獲周恩來特批,因此重新回到了黃埔軍校,遇見了虹雲。

目錄

影評獲獎

《黃埔軍人》在第一屆好萊塢國際電影電視節上,獲得「2004好萊塢國際電影星光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電影編劇獎(尤建華)、最佳電影音樂獎(方瑛)和傑出電影成就獎(方莘莘)[1]

特別介紹

中國電影《黃埔軍人》奪好萊塢國際影視節4項獎

中新網6月29日電,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日前從在美國洛杉磯的第一屆好萊塢國際電影電視節上傳來消息:中國電影《黃埔軍人》成為大贏家,獲得了四項大獎,而電視電影《為奴隸的母親》則獲得了「最佳電視電影獎」。由中國殘疾人藝術團拍攝的《我的夢》也獲得了最佳電視藝術片獎。

《黃埔軍人》真實地再現了上個世紀20年代中國年輕軍人為實現理想,在血與火的戰爭年代裡轟轟烈烈地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樂章。影片於電影電視節期間在好萊塢金色劇院上映,正逢黃埔軍校建校80周年,在當地居住的一些黃埔老將聞訊趕來觀看,重溫他們的戎馬生涯。有意思的是,黃埔軍校這一題材對於美國觀眾雖然很陌生,但當地觀眾被影片情節打動,隨着劇情的起伏時而鼓掌時而嘆息。哥倫比亞電影電視大學校長鮑爾?洛說:「我是流着眼淚看完這部影片的,實在是太感人了。」而當地觀眾對中國作曲家方瑛為影片創作的音樂也給予了較高的評價,稱其為「一部音樂史詩」。電影電視節的評委會慷慨地將「2004好萊塢國際電影星光獎」的最佳故事片獎、最佳電影編劇獎、最佳電影音樂獎和傑出電影成就獎頒發給《黃埔軍人》。原上海人藝的編導、在洛杉磯堅持電影電視創作、影片《百老匯100號》的編劇兼出品人李道極還獲得了「傑出電影電視成就獎」。

拍攝花絮

寧海強:「少帥」挑大樑 自稱「出道很順」的八一電影製片廠青年導演寧海強[2],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在一部片子裡,我就完成了從場記、副導演、執行導演到導演的全部過程」,對此,寧海強頗為得意。出生在海島上的一個軍人家庭,骨子裡流淌着軍人的血液,寧海強拍攝的電影、電視劇大多對準的也是軍旅生活。從雪域高原的《昆倫女神》,到走遍中國版圖上的邊關哨卡、追逐《雪太陽》:從《神聖的軍旗》遠赴歐洲拍攝,到長篇電視連續劇《壯志凌雲》,調動50多年來中國空軍所有的機型,寧海強嚴然一軍中少帥指揮若定。完成海陸空三部曲後,他又萌生了「尋根」的念頭:探究共產黨、國民黨兩支軍隊勝利和失敗的癥結在哪裡。鄧穎超曾說過「中國軍隊的根在黃埔軍校」,接拍《黃埔軍人》,寧海強就是想探尋軍人本質的東西。

對於這段過往的歷史,寧海強認為以往歷史題材影片強調的所謂「真實地再現」其實未必那麼真實,每個人對過去的歷史都有自己的解讀。寧海強稱,他所看重的是營造那段歷史氛圍,以自己的感受去體味,鈎連起一段故事,這樣即使藝術形象是虛構的,觀眾同樣會受到感染。

視頻

黃埔軍人 相關視頻

黃埔軍人紀律嚴明,顧祝同早練遲到,被校長蔣介石罰跪一天
黃埔軍人 (2000) 預告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