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黄热病(英语:Yellow Fever,Yellow Jack, Yellow Plague;法语:la fièvre jaune ),是一种由黄热病病毒引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猴子和人类。此病毒流行于非洲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过去几年,在非洲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录得有黄热病个案,当中巴西刚果、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和南苏丹更出现了大型爆发。

目录

疾病概述

黄热病俗称“黄杰克”、“黑呕”,是由黄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也是第一个被证实是由蚊类媒介传播的疾病。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农村为趋血蚊和非洲伊蚊,传播途径是经蚊的叮咬,人群普遍易感。该病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以3至4月较多。临床表现差别悬殊,轻型仅有发热、头痛、肌痛、恶心、轻度蛋白尿等;重型除发热外,可有黄疸、出血、明显蛋白尿,且可并发细菌性败血症、肺炎、心率不齐、心衰等。病死率一般为2%至5%,重型可达50%。

黄热病为一病期短且严重度变化大的急性病毒传染病,症状轻微的病例在临床上难以诊断。病程上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急性期”与“中毒期”。急性期典型症状包括发烧、肝功能异常、猝发性冷颤、头痛、背痛、全身肌肉酸痛、食欲不振、恶心及呕吐。白血球减少在初期就出现,且在第5天左右时最明显,大部分的感染者约3至4天后便复原,但约有15%的患者在经过数小时至1天的缓解之后,就进入中毒期,会有发烧、黄疸、蛋白尿及出血征候,如流鼻血、牙龈出血、吐血或黑便,甚至出现肝脏或肾脏衰竭因而导致无尿。进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内死亡“”率约20~50%。

致病原

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是一种单股RNA病毒,属黄病毒科(family Flaviviridae),黄病毒属(genus Flavivirus)。

流行病学

 
黄热病高风险国家地图,图片来源:黄热病疫苗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黄热病主要发生在非洲及中南美洲,依据一项以非洲资料推估疾病负担的研究显示,2013年约有8万4千至17万例的重症病例,以及2万9千至6万例的死亡病例。在非洲,流行地区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范围包括撒哈拉沙漠以南至安哥拉,西非由于推动大规模疫苗接种计画,在2015年无疫情爆发;在拉丁美洲则以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巴拿马、千里达、委内瑞拉、盖亚那、法属圭亚那、苏利南阿根廷巴拉圭感染风险较高。黄热病在非洲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属地方性流行疾病。17~19世纪曾在北美洲(纽约费城纽奥良等)和欧洲爱尔兰英国法国义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传出黄热病疫情。近年较大规模之疫情发生于安哥拉、巴西奈及利亚;安哥拉2015年12月爆发的流行,截至2016年10月已累计近900例确定病例,其中约120例死亡,并且造成其他国家的境外移入个案,包括刚果共和国、肯亚中国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巴西2017年7月爆发的流行,截至2018年2月28日已累计723例确定病例,其中237例死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于东南部,以米纳斯吉拉斯州为最多;奈及利亚2017年9月爆发的流行,截至2017年12月19日共16州累计341例疑似病例,其中45例死亡。迄今未有证据显示曾有黄热病本土病例出现在亚洲地区,但埃及斑蚊的存在显示仍有发生之风险。

 
巴西黄热病的受害者-猴子,图片来源:黄热病引发恐慌!里约238只猴子遭扑杀 兽医:它们是受害者ETtoday新闻云

2016年3月13日,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发现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患者是浙江商人,正在北京接受救治。市疾控中心表示,北京市作为首都,国际交流频繁,与曾经或现在有黄热病病例的国家存在持续的人员往来。特别是在当前黄热病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安哥拉有大量中国务工人员,因此,不排除黄热病病例输入的风险[1]

里约猴子遭无辜扑杀

根据法新社报导,黄热病在巴西部分地区感染病例大增,2018年以来在里约州已发现238只猴子死亡,里约热内卢卫生当局表示,其中有将近7成遭到人类攻击,大多是被打死,部分是被毒死;其馀的则是自然死亡。猴子的尸体集中在里约兽医中心(RioVeterinary Center)的解剖室,中心统筹人卢塞纳(Fabiana Lucena)表示,恐慌的居民攻击动物,是犯了大错,“人们应该了解,传递黄热病病毒的是蚊虫,猴子是受害者。等到猴子被扑杀完,蚊子将转为攻击人类。”黄热病在巴西部分地区的感染病例增加,里约州今年已有25人死亡,让当地居民陷入恐慌,把猴子当作“瘟神”,采取情绪性的扑杀行动,导致大批猴子遭活活打死。目前巴西当局已开始停止杀猴的宣导行动,里约兽医中心卢塞纳(Fabiana Lucena)统筹人也出面呼吁,“这些猴子其实是受害者”。

相较于2017年,里约有602只猴子死亡,被人类杀死的比例仅4成[2]。巴西政府虽采取大规模注射疫苗防疫,但缺乏足够的疫苗数量提供所有人终生的完整剂量。卢塞纳指出,“猴子就像防疫哨兵,能显示病毒在哪里出没,若要加强防疫,我们必须确认感染黄热病死亡的猴子所在区域。如果人们继续扑杀猴子,就更难追踪病毒况扩散范围”,巴西当局才终于停止杀猴。

传染方式

经由受病毒感染的病媒蚊(主要为斑蚊属或趋血蚊属)叮咬传染,不会直接经由人或其他哺乳类动物传染给人。 黄热病共有三种传染模式:

  • 丛林型(Sylvatic)黄热病:在猴类和数种丛林蚊子之间传播,偶而感染进入丛林之旅客或工人,发生于非洲及拉丁美洲的热带雨林地区。
  • 中间型(Intermediate)黄热病:存在于野外丛林与住宅区之间的病媒蚊(semi-domestic mosquitoes)可同时传播病毒给猴类及人类,为非洲地区最常发生的流行模式。
  • 都市型(Urban)黄热病:在人类及斑蚊(主要为埃及斑蚊)之间传播,受感染者如进入人口密集的都市,可能造成流行。

城市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病人及隐性感染者,特别是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丛林型的主要传染源为猴及其他灵长类,在受染动物血中可分离到病毒。在非洲及美洲热带森林中生长繁殖的灵长目动物是丛林型黄热病的主要传染源。而城市型黄热病以病人为传染源。 在城市型中无论男女老少均属易感,但成年人大多已获得免疫,故患者以儿童为多。在丛林型中则患者多数为成年男性。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未发现有再感染者。

黄热病的轻型和隐性感染病例远较重病患者为多,可由前两者体内存在特异中和抗体而证实,这些病例对本病的传播起著极为重要的作用,当无免疫的人群大批进入会造成本病的暴发。

预防的重点因不同地区、不同情况而异,在南美洲各城市应以防蚊、灭蚊为主,在非洲由于镇、村等居民点比较分散,宜重点推行预防接种;有爆发流行时,预防接种和防蚊灭蚊需同时进行。一旦发现病例或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传染窝

丛林型黄热病传染窝为猴类和数种丛林蚊子;中间型黄热病为存在于野外丛林与住宅区之间的病媒蚊、人与猴;都市型黄热病则是人类和斑蚊(主要为埃及斑蚊)。

潜伏期

约3~6天。

可传染期

病例于接近快发烧时至发病后第3~5天为高力价病毒血症期(viremia),病媒蚊叮咬此时期的病例将感染病毒。受病毒感染的病媒蚊可能终身传播病毒。

感受性及抵抗力

复原后即有长效免疫力,目前未曾有二度感染的报告。管理传染源 患者宜就地收治,予以防蚊隔离,这在病程最初4日内尤为重要。加强国境检疫,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出示有效的预防接种证明书,必要时留检观察。

防疫措施

切断传播途径

防蚊灭蚊是防止黄热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方法包括发现和消灭孳生地、捕捉和杀灭成蚊等。对耐223、666蚊株宜改用马拉硫磷、杀螟松等新杀虫剂。巴西等南美国家采用防蚊、灭蚊措施已取得显著效果,1942年以来在城市中未发现本病患者。对来自疫区的各种交通工具如舟、车、飞机等给予严密灭蚊处理。

保护易感者

预防接种是防止暴发流行和保护个人的有效措施。当本病流行时,宜在一定人群中普遍进行预防接种,而以易感儿童为重点对象。许多国家已生产和接种鸡胚减毒活17D疫苗,皮下注射0.5ml一次即可,成人和儿童剂量同量,95%的接种者可于接种后7~9月产生免疫力,并维持10年或更久。对鸡蛋过敏者禁用,或用疫苗作皮试后再决定是否接种。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能接种疫苗,最好在1岁后接种,以免发生脑炎。免疫功能低下者也不宜接种疫苗。防止人员、进入疫区的部队、林业人员、猎民及与本病病毒有接触的实验室人员,以及去疫区的旅客等均需接种。

预防方法

1. 预防注射
(1) 年龄满9个月以上者,前往高风险地区或已有疫情区域,建议接种黄热病疫苗,且应于出国10天以前接种。接种疫苗后,90%以上的人可产生长期保护力,故不需例行追加接种。
(2) 参考国际资讯,下列对象建议追加接种黄热病疫苗:
A. 前往流行地区前追加1剂: a. 在怀孕期间接种过黄热病疫苗者。b. 接种过黄热病疫苗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者。
B. 欲前往流行地区前且距上次接种超过10年,追加1剂: a. 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以下简称HIV)感染者。b. 因旅行季节、地点、活动或停留时间而有较高感染风险者。
C. 常规性处理野生型黄热病病毒的实验室工作者,每10年追加1剂。

(3) 疫苗接种禁忌:

A. 未满6个月的婴儿。
B. 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者,如对“蛋”之蛋白质严重过敏者。
C. 免疫力不全者,如胸腺功能异常、先天免疫缺乏、HIV感染者有病征或CD4 T细胞<200/mm3 或爱滋病、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及恶性肿瘤患者。

(4) 疫苗接种应注意事项 (precaution):

A. 下列对象经评估感染黄热病之风险大于产生严重副作用者,必要时(例如无法避免前往流行地区)可考虑接种:

a. 年龄6~8个月的婴儿。
b. 60岁以上。
c. 无病征之HIV感染者。
d. 孕妇。
e. 哺乳中妇女。

B. 正处于高烧或急性感染症者,宜待病情稳定后再接种。

2. 病媒蚊控制:宣导民众做好孳生源清除工作,可预防都市地区黄热病的传播机率。

3. 避免被病媒蚊叮咬:住屋加装纱窗、纱门,出入高风险地区宜穿著浅色长袖衣裤、以及在裸露部位使用政府主管机关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药剂。

黄热病疫情发生之防疫措施一览表

类别 疫情发生程度 防疫措施
1 接获黄热病疑似病例通报 隔离:于指定隔离治疗机构施行隔离治疗,要求发病5天内的病例隔离及做好防蚊措施,避免病媒蚊叮咬。

疫调:调查病例在发病前3至前6天内所有停留地点,寻找其他可能之疑似病例,及病例于发烧前1天至发病后第3~5天的病毒血症期间曾经停留的地点,以找出日后可能发生疫情的地点。

2 出现黄热病境外移入确定病例
(病毒血症期未于台湾境内或未暴露于台湾境内埃及斑蚊)
如“类别1”防疫措施,加上:

扩大疫调:追查旅行社名称、导游姓名及同一旅行团之所有团员及同一旅游行程之所有同行者并进行健康监视。
卫教:加强对民众及医院诊所的卫教宣导与访视。

3 出现黄热病境外移入确定病例
(病毒血症期可能暴露于台湾境内埃及斑蚊)
如“类别2”防疫措施,加上:
病媒蚊防治:以病例居住地为中心,尽速对周围至少半径100至200公尺范围内同步实施地毯式孳生源清除及成虫化学防治工作。
4 出现黄热病本土确定病例
(无埃及斑蚊分布之地区)
如“类别1”防疫措施,加上:
扩大疫调:追查病例可能感染地点,并对该地点周围半径200公尺内之民众进行健康监视。
卫教:加强对民众及医院诊所的卫教宣导与访视。
5 出现黄热病本土确定病例
(有埃及斑蚊分布之高风险地区)
如“类别4”防疫措施,加上:预防接种:该地区民众建议接种黄热病疫苗。

照护处置

病人、接触者及周遭环境之处理
1. 病例通报:依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黄热病属第五类传染病,应于24小时内通报当地主管机关。发现或接获任何疑似黄热病病例通报,应立即进行疫情调查,最迟于24小时内完成。
2. 隔离:于指定隔离治疗机构施行隔离治疗,发病5天内的病例应于病房或住处悬挂蚊帐,同时加装纱窗纱门,并要求其离开蚊帐时于身体裸露处涂抹经政府主管机关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药剂,以避免病媒蚊叮咬。
3. 接触者及感染源调查:调查病例在发病前3至前6天内所有停留地点,以确认可能感染地点,再追查任何曾经往返该可能感染地点的人,以寻找是否还有其他未通报之疑似病例。若病例于发烧前1天至发病后第3~5天的病毒血症期间未加以隔离,则也须调查此段时间曾经停留的地方,以找出日后可能发生疫情的地点。
4. 特定疗法:目前并无特定治疗方法,以支持性疗法为主。请勿使用阿斯匹灵 (Aspirin) 或非类固醇消炎剂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治疗,以避免增加出血风险[3]

流行之因应措施

※出现黄热病境外移入确定病例时之防疫措施:
1. 扩大疫情调查:追查旅行社名称、导游姓名、同一旅行团之所有团员及同一旅游行程之所有同行者并进行健康监视,如有疑似症状者,应采检送验。
2. 扩大卫教宣导
(1)加强医院诊所的卫教宣导及访视,请医师提高警觉,有疑似病例就医时立刻通报,以掌握所有可能被感染者,必要时得办理医师教育训练,以提升医师对黄热病之诊断及治疗能力。
(2)提醒民众已出现黄热病确定病例,使民众提高警觉,若有任何疑似症状时,请主动就医。
(3)宣导民众加强自我保护措施,出入高风险地区宜穿著浅色长袖衣裤,身体裸露处涂抹经政府主管机关核可含DEET或Picaridin之防蚊药剂,以避免病媒蚊叮咬,降低感染风险。
3. 病媒蚊防治:病例之病毒血症期如可能暴露于台湾境内埃及斑蚊,应以病例居住地为中心,尽速对周围至少半径100至200公尺范围内同步实施地毯式孳生源清除及成虫化学防治工作。 ※出现黄热病本土确定病例时之防疫措施:
A. 扩大疫情调查:追查病例可能感染地点,并以该地点为中心,尽速对周围半径200公尺内之民众进行健康监视,如有疑似症状者,应采检送验,并通知其就医。
B. 扩大卫教宣导:比照出现黄热病境外移入确定病例时之扩大卫教宣导措施。
C. 病媒蚊防治:以病例可能感染地点为中心,尽速对周围至少半径100至200公尺范围内同步实施地毯式孳生源清除及成虫化学防治工作。
D. 预防注射:黄热病本土确定病例如处于有埃及斑蚊分布之高风险地区时,该地区民众建议接种黄热病疫苗。
4.国际措施:
1. 发现第一个境外移入或其他非境外移入病例,必须由国家卫生行政机关通知世界卫生组织及邻近国家。
2. 检疫:来自疫区之船舶、飞机、车辆之检疫依国际卫生条例规定办理。
3. 国际旅游:“国际卫生条例”规定,接种黄热病预防疫苗,必须由国家卫生行政机关指定的接种中心实施,并且使用经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疫苗,否则不予认可。许多国家规定来自疫区或途经疫区的旅客在进入该国之前必须预先接种疫苗并携有正式的国际预防接种证明书,国际预防接种证明书自接种10天后生效,自2016年7月11日起核发之证明书终身有效,而之前已核发之证明书不受原注记之10年有效日期限制,不需换发或注记即可继续使用。

国际疫情

台湾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公布黄热病国际旅游疫情建议等级表

洲别 国家  等级 最新发布日期
非洲 奈及利亚 第一级:注意(Watch) 2019/10/07
美洲 巴西 第一级:注意(Watch) 2019/10/07

视频

黄热病的预防 中文版(台湾)
黄热病疫苗供不应求 小剂量也有效果
黄热病蔓延 扩大接种疫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