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越劇古裝舞台戲(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中關村在線 的圖片

鴛鴦被》,古裝戲,該劇1958年由寧波越劇團演出,毛佩卿、汪秀貞、楊桂芳、葉小宛主演。

目錄

劇目介紹

越劇《鴛鴦被》根據同名評劇移植。寫被貶府尹李彥實之女李玉英,其父赴京借了劉員外一百兩銀子、劉員外欲納玉英為妾,並買通了玉清庵老尼姑為他說項。玉英輕信老尼姑的話,答應晚問在庵堂相親。劉員外晚間爬牆被更夫誤捉,老尼姑又因事他去。玉英拿着親手繡的鴛鴦被來到尼姑庵相會的卻是一個進京應試,在此借宿的書生張瑞清,二人情投意合,便訂了終身。後來,劉員外以債權逼迫玉英允親,遭到拒絕。劉就叫玉英以身抵債,到客店做工。一年後,張瑞清應試高巾得官歸來,與玉英在客店團聚。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鴛鴦被 相關視頻

中國戲曲絕活展示
【紀錄片】中國戲曲瑰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