鮫綃記
劇目介紹
崑劇《鮫綃記》劇情是:襄陽魏從道之子必簡與沈必貴之女瓊英早有婚約,但富豪劉均玉(演出本作劉君玉)看中瓊英欲求為兒媳,遭到回絕後懷恨在心,重金賄賂訟師賈主文設計陷害。魏從道被誣告判斬,幸得大理寺少卿周三畏力救而免死;沈必貴押戍崖州,魏必簡發配淮州。必簡之解差單慶受賄於劉均玉,欲在途中殺死必簡,但遇一相士言必簡久後大貴,單慶積陰德則可得子,單慶遂罷歹念。淮州大帥劉錡愛必簡之才勇,任以為將。必簡又立了戰功,升為經略使。沈必貴戍崖州,招討張彪看中瓊英求而不得,遂遣沈必貴抵抗金兵,沈必貴年老體病,驚怖而死,其同年驛丞張叔度將沈妻與瓊英養在一尼庵之中。時值元宵,經略使魏必簡以軍情為重,禁放花燈。張叔度恰逢誕辰,筵前稍稍放燈,沈氏母女以當日必簡所贈聘禮傳家寶「鮫綃」為賀,懸於筵前。張彪率兵將鮫綃奪去,並向經略使控告叔度放燈之事。必簡仔細盤問,弄清了事情的始末,於是報知朝廷,與瓊英結為夫妻。奸人劉均玉父子雙雙被誅。魏必簡攜帶夫人及岳母衣錦榮歸,回到襄陽,拜見了老父魏從道,至此一家重獲團聚。
《寫狀》原本第十齣《謀害》。劉均玉(演出本作劉君玉)對沈必貴懷恨在心,找到惡訟師賈主文,請他設計陷害沈必貴,賈主文起先佯作不肯,但劉均玉以重金相賄後,即改變態度,替劉均玉寫了一張狀紙,誣告魏從道父子與沈必貴同謀結黨,企圖行刺宰相秦檜。
《獄別》原本第十五出。魏從道被關在獄中,禁子告訴他已經給他定了死罪,魏從道十分悲傷,央求禁子讓他和兒子見一面,禁子答應了。父子相見,分外悲傷,知道了被陷害的罪名後,抱頭痛哭。
《監綁》原本第十六出。魏從道被押赴刑場前,與兒子痛哭而別。刑場上,監斬官正要下令將魏從道斬首之時,忽然聖旨降下,赦了魏從道的死罪,原來是周三畏奏本辨誣才得以免死。
《草相》原本第十八出《相面》。單慶押着必簡來到曠野無人之處,正要謀害時,卻被一個相士撞着。相士說必簡長相不凡,將來必有將相之分,單慶若行一段功德,會有兩個兒子送終。相士一番話打動了單慶,便放了必簡,由他自去淮州。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尚書堯典》上說:「於!子擊石拊石,百魯率舞。」《呂氏春秋古樂》上也說:「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日《玄鳥》,三日《遂草木》四日《奮五穀》五日《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禽獸之極》。」 如在許多古老的農村, 還保持着源遠流長的歌舞傳統,如「儺戲[1]」;同時,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適應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誕生。正是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藝嫻熟的民間藝人,並向着戲曲的方向一點點邁進。《詩經》里的「頌」,《楚辭》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牴」(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2]」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視頻
鮫綃記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儺戲是什麼?儺戲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網,2015-07-18
- ↑ 歷史知識 > 參軍戲,國學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