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魏巍娄山关(吴玲)

魏巍娄山关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魏巍娄山关》中国当代作家王吴玲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魏巍娄山关

初识娄山关,源于多年前品读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每每诵读这首词,其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意境引人入胜,升腾起一种重振旗鼓、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

为了深入领略《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之美,我们踏上了大娄山这一片神奇红色土地。“天险娄山关”位于遵义以北的大娄山脉中段,是渝黔交通险要关隘,是黔北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晚清著名外交家在《丁亥入都纪程》里对大娄山写道:“自黑神庙上至关门,甚是陡峻,惟立关门下瞰,则深壑中,线路如蛇,阴森可畏。”遵义历史文化名人在《续遵义府志》对大娄山这样叙述“山势绵亘,横蹲遵(义)、正(安)、桐(梓)、绥(阳)数百里之间……犹北之太行,南之庾岭也。”1935年,红军长征在娄山关取得了两次大捷,遵义会议顺利召开。

我们乘坐观光巴士蜿蜒蛇行在崇山峻岭与沟壑万丈之间。公路形如若干个首尾相连的欧姆符号缠绕在山腰。半个小时后,我们直抵娄山关主峰笋子山的制高点——西风台。西风台海拔1788米,台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句“西风烈”。其名取得真可谓恰如其分。矗立的巨石上镌刻着“西风台”三个红色的潇洒的大字,“西风台”跟前是几尊人物和一匹战马雕像。其中,毛泽东鹤立鸡群,魏然屹立,镇定地抬起右臂,坚定地眺望着远方,仿佛在指明胜利的方向,似乎在分析娄山关地形,阐析敌我军情,调整战役计划,其指挥若定之气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站在西风台上极目远眺,天高地远,浩气长舒。

西风台背后是望海楼和悬空玻璃栈道。一看“望海楼”就心生疑窦,这里群山环抱,重峦叠嶂,何以见海?楼名不免牵强吧!正当困惑不解之际,身旁,一个柔美的声音骤然响起:“望海楼”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句“苍山如海”。于此眺望群山,可以好好感受“苍山如海”的豪壮。一位妙龄女子话音刚落,我便急切地站在观景台上眺望远山。初看,只看见群山和白云;再看,看见了起伏不尽、层层叠叠的苍山,云蒸霞蔚;久久注视,我看见的不再是苍山和白云,我分明看见了碧波万顷的大海!在水天相接的海平面,大海茫无涯际,苍山如海涛般起伏翻滚,烟波浩渺,意蕴无穷。好一幅绝美的海景图!

西风台的西侧是夕照亭,亭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句“残阳如血”。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当年红军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历历在目。坐在夕照亭,感受西风台上善变的天气。晌午时分,一小时内,忽阴忽晴、忽风忽雨,忽冷忽热。一会儿热得欲吃冰激凌,大汗淋漓;一会儿冷得欲穿棉衣,瑟瑟发抖。我想,恐怕惟有西风台的天气变化如此富有个性,正如人的心情瞬息万变,更像战斗局势神鬼莫测、变化多端。

从西风台下山经过小尖山战斗遗址来到长空桥。桥名源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句“长空雁叫霜晨月”。 此吊桥悬空于小尖山与大尖山之间,险要壮观,走在桥上晃晃悠悠,惊险无比,还可以远眺深壑之间的板桥方向,两山之间重崖叠峰、峭壁绝立、景色秀丽。

过了长空桥就来到闻名天下的大尖山战斗遗址,一架机枪经历了血雨腥风的洗礼,经历了岁月沧桑,早已锈迹斑斑,依然架在山顶丛林战壕遗址中间。据介绍,娄山关第二次战斗中,红军在关口大尖山、小尖山、点金山一带与敌鏖战,相继占领黑神庙、板桥等地,并连夜兼程疾进,在此攻占遵义城,揭开了著名的遵义战役序幕。

雁鸣塔恰好耸立在大尖山山巅,灰白色相间。塔身为五层阁楼,高二十多米,巍峨挺拔,直刺苍穹。于此塔可瞰娄山关风光,远眺桐梓方向(与板桥相反方向)。一座娄山关,将板桥与桐梓完全隔绝开来。天险娄山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从雁鸣塔下山即欣赏到“娄山关”摩崖石刻,顺道而行,一幅行草手书体《忆秦娥·娄山关》镌刻于高14米,宽25米大理石碑上,此为毛泽东笔迹,苍劲飘逸,气势恢宏,增添雄关声色。

最后参观的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是一座独具匠心、造型别致的建筑,它几乎镶嵌在地底下。从弧形步道缓缓下到陈列馆一楼参观,然后经过曲曲折折的楼梯下到负一楼继续参观。出口楼道别出心裁的设计让我们大开眼界,从负一楼继续下到负二楼,然后升至地面,楼梯设计在建筑物外面的透明玻璃廊道内,曲曲折折,弯来拐去,像走迷宫一样,这似乎寓意着革命道路坎坷不平,经历过不少转折。我联想到了曾国藩,他的人生经历完美地诠释了人生不是赢在起点,也不是赢在终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仿佛看见了恰似黑铁的漫漫长路,我仿佛听见了步履铿锵的声音,我从“从头越”三个字悟出了奋发突破的豪情。谁也不知人生会经历多少个转折点,只要有正确的人生方向,哪怕经历平平淡淡,乃至挫折、失败都无所畏惧。人生的转折点是走向成功的历程中一次次华丽转身,一次次正确抉择,一次次破茧成蝶。[1]

作者简介

吴玲,女,《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