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牧坤
高牧坤,男,京剧武生、导演。
高牧坤 | |
---|---|
著名京剧艺术家、导演 |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京剧艺术家、导演 |
知名于 | 被国务院授予"特殊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
知名作品 |
《挑滑车》 《霸王别姬》 《艳阳楼》 《长板坡·汉津口》 《甘宁百骑劫魏营》。 |
目录
生平
简介
1956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专攻京剧表演艺术,从事京剧武生行当。经过九年的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于1965年毕业。同年分配到中国京剧院工作,是剧院的领衔主演之一。曾获"最佳演员奖"等多个奖项,他多次组团赴欧美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演出,严谨的台风精湛的表演受到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赞誉。
代表作
高牧坤扮相威武英俊,身段舞姿潇洒飘逸,功夫扎实稳健,善于塑造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经常上演的代表曲目有:《挑滑车》、《霸王别姬》、《艳阳楼》、《长板坡·汉津口》、《甘宁百骑劫魏营》、《铜网阵》、《铁笼山》、《智激美猴王》《十八罗汉收大鹏》、《闹天宫》等。在现代京剧《杜鹃山》中扮演田大江这一角色(该剧拍成了电影),同时也是该剧的主要编创者之一。他多才多艺,博采众长,集演、编、导于一身,是我国戏曲界的佼佼者。
编导作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更多从事编导工作,由他导演的剧目有:新编历史剧《火醒神州》、《七擒孟获》及《花木兰后传》、《尽瘁祁山》等,在大型新编历史交响豫剧《穆桂英挂帅》一剧中任总导演,曾荣获"优秀导演奖"及中宣部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等多个奖项。同时还参与策划编导了文化部与中央电视台的多个大型晚会。主要作品有: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文艺晚会《回归颂》、国庆五十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祖国颂》、《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世博会开幕式》、《元旦京剧晚会》、《文化部春节电视晚会》等多台节目。并参与策划了2001年第三届中国京剧节开幕式,担任总导演,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由于在"国庆五十周年"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荣立"三等功"。2000年8月受文化部委派,代表我国赴墨西哥参加国际形体戏剧节交流活动,并代表我国专家为各国代表进行讲学。2002年7月带团赴德国参加世界戏剧节的演出获得成功。曾应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与香港世界人物出版社之邀,入编美国《世界名人录》。2003年执导的主要剧目有:京剧《泸水彝山》(中国京剧院演出,荣获第四届中国京剧节金奖和优秀导演奖第一名),京剧、藏剧《文成公主》(中国京剧院与西藏自治区藏剧团联合出演),中国歌剧《木兰诗篇》等。2006年,在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部分院团武戏专场演出中任总导演。
2010年12月25日,由高牧坤担任总导演,于魁智、李胜素、李海燕、董圆圆、宋小川、黄炳强、魏积军、王润菁、张威、王璐、郭凡嘉、李晨等京剧老中青三代参演的国家京剧院贺岁巨制大型京剧音画《国韵·至爱篇》,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晚会总导演由高牧坤担当,并由其披挂上阵出演霸王,于魁智、李胜素、李海燕、董圆圆、宋小川等老中青三代演员将同台献艺。
2014年11月12日晚,由李瑞环编剧,著名京剧导演高牧坤指导的新排《安国夫人》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首演引起轰动,15-16日 国家京剧院推出的新编历史剧《安国夫人》亮相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中华剧院带领津门戏迷重温宋朝“安国夫人”梁红玉平内乱、抗金兵的英勇故事。[1]
2017年5月,由高牧坤执导的京剧《劫魏营》片段代表国家京剧院参加了第八届中国京剧节武戏折子戏展演,这出文武兼备的戏一出场便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叫好连连。2018年复排上演,该剧开票不久,便已全部售罄,很多观众对这出戏十分期待。
国家京剧院2018年重点复排剧目《劫魏营》11月30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
京剧《劫魏营》出自三国故事,展现了吴国大将甘宁有勇有谋的英雄形象。此剧始于前辈京剧大师杨小楼,多年来不断被后人传演。同时,此剧也是京剧表演艺术家高牧坤的代表剧目。此次复排,高牧坤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剧本进行重新整理改编,丰富故事内容,并根据此次主演田磊、魏积军等人的自身条件增加唱段,加上交响乐队伴奏营造气氛烘托剧情,力求达到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统一。高牧坤说:“这部戏讲的是家国情怀,要用作品咏颂忠诚,展现历史中的传统精魂。”[2]
此次复排,高牧坤坐镇指导,每天很早便到排练场指导演员,一招一式都亲自示范。从定妆照的拍摄到舞美、剧本、唱腔的整理,75岁高龄的他都亲力亲为。
这出戏唱念做打舞融为一体,群体个人都有充分展现的空间。戏中有群体马舞的情节,要求所有演员的表演要整齐划一,而这也体现了国家京剧院突出团队协作的“一棵菜”精神。
国家京剧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这出戏的排演,剧院希望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武戏人才,打造一个高水平的艺术创作团队,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发扬国家京剧院的艺术风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个人荣誉
连续8年在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中直管理局共同主办的"新年京剧晚会"担任总导演,分别荣获2001年度和2002年度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戏曲节目一、二等奖。曾任文华奖评委和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
高牧坤重视继承、善于创新,推崇"无戏不感人、无情不动人、无技不惊人"的审美理念。他经历了传统京剧、现代京剧、综艺晚会、大型广场晚会的编、导、演实践,把艺术的"与时俱进"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最高追求。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国家一级演员、导演。被国务院授予"特殊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活动年表
1986年3月23日,农历丙寅年二月十四日:中国京剧院赴沪演出
1991年11月,农历辛未年: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闭幕
1993年5月15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四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四场
1993年5月20日,农历癸酉年闰三月廿九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七场
1993年5月27日,农历癸酉年四月初七日:中国京剧院首次赴台演出第十三场
2002年10月,农历壬午年:中国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成立
2004年12月15日,农历甲申年十一月初四日: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闭幕
2005年5月19日,农历乙酉年四月十二日:中国京剧院红色经典剧目佛山巡演活动举行
2006年1月21日,农历乙酉年十二月廿二日,晚:河南省豫剧二团首演《生死恋》
2006年5月7日,农历丙戌年四月初十日:京藏合演《文成公主》在北京首演
2007年1月2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十四日,晚:浙江京剧团首演大型贺岁京剧《宝莲灯》
个人观点
武戏在京剧历史上曾经辉煌过,很多武生挑班唱头牌,如杨小楼、李万春、厉慧良、张世麟、高盛麟等,均独树一帜,十分红火。上世纪80年代初武戏也很盛行,那时中国京剧院经常演武戏,而如今,京剧变成了以唱为主,有人说是声部时代,武戏只是演很少的折子戏,成了点缀。武戏演员演出少,没人练功,这对于武戏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武戏讲究传承,不同的演员有不同的演出风格,即使是演同一出戏,也有区别。如盖叫天以短打武生为主,注重造型美,有"江南活武松"之称;高盛麟则优美严谨、威猛稳健;张世麟身段挺拔,技巧纯熟;厉慧良武打功夫过硬并有真实感。这些老先生所处的时代,很少有录影资料,我在电视里看到一位武生配演李少春先生演的《长坂坡》,却张冠李戴地按厉慧良先生的路子演,哭笑不得。至少说明搞音配像的人不懂武戏。
武戏演员讲究气魄、功架、气质、风度,如《挑滑车》,扎着大靠的高宠挑滑车,凭的不光是高难度的技巧,也要有自信和大将风度。武戏也要塑造人物。杨小楼先生主张"武戏文唱",就是这个道理。而今的武戏演员,只注重表现个人技巧,而不注重表现人物,这样演观众还不如去看杂技和武术,因为杂技和武术的节奏快,难度更大,更好看。武戏故事、人物都很重要,中国京剧院曾创作演出《猎虎记》、《大破铜网阵》等武戏,都是故事紧凑,人物鲜明。但现在,编演武戏的人少了,因为很多编导不了解武戏,武戏中的开打一定要符合人物身份和剧情发展,不能没头没脑地上来就打。
武戏如今不景气,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电视里的一些晚会,演京剧时只是唱一段,很少有武戏演出。剧场里演的也是些很短的折子戏,很少演大戏。我认为一个武生演员,应多演大戏,这样利于塑造人物,提高自己的演技。第四届中国京剧节特意开设了武戏擂台赛,这是件好事,可以鼓励年轻演员勤练功。但在短短的20分钟内演一折戏,演员们拼的还是技巧,很少考虑怎样塑造人物,这是令人遗憾的。武戏要革新,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领导重视,专家研讨,创作人员扎扎实实地做,要以抢救文化遗产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来对待这件事,否则也只能是空谈。
参考资料
- ↑ 主创人员畅谈《安国夫人》, 网易新闻, 2014-11-15
- ↑ 国家京剧院2018年重点复排剧目《劫魏营》在京上演, 中华网, 201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