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院
高德院位於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的長谷,是一間佛教淨土宗的寺院。供奉的本尊阿彌陀佛一般人稱為「鎌倉大佛」,坐落於大異山,正式名稱是大異山高德院清淨泉寺阿彌陀如來坐像。是鐮倉唯一被指定為國寶的佛像。開基(創立者)與開山(初代住持)均不明。
這座日本著名的佛像,高13.35公尺(加上底座),重121噸的露天阿彌陀佛青銅塑像[1],它的尺寸在全日本僅次於位於奈良市東大寺的另一尊佛像。
目錄
起源與歷史
高德院是以日本國寶的青銅製阿彌陀佛坐像、俗稱鎌倉大佛(也稱為長谷大佛)為本尊的寺院。全名是大異山高德院清淨泉寺(しょうじょうせんじ)。
寺當初屬於真言宗,由鎌倉的極樂寺開山的忍性(にんしょう)一類密宗僧人當住持。後來歸於臨濟宗,成為建長寺的屬寺。江戶時代正德年間(1711-1716年)由江戶増上寺的祐天上人重新興旺以後歸於浄土宗,成為材木座的光明寺(淨土宗關東總本山)的屬寺。
關於大佛的建造,正史《吾妻鏡》記載在曆仁元年(1238)由一位名為「淨光」的僧人發起,開始建造木像大佛,五年後完成,建造大佛的雕塑家是One-Goroemo和Tanji-Hisatomo。[2] 同一本《吾妻鏡》當中,亦有記載在建長4年(1252)(建町四世)建造銅像大佛,但木像大佛與銅造大佛兩者之間的關係與造像的經緯至今仍然未明。當初做了一個木像大佛,但因某些原因失去,就建造了現在見到的大佛來代替,這個解釋雖然簡單直接,但幾乎成為定論。
最初的木像大佛在西元1247年被大風吹倒,又集資於西元1252年以青銅鑄作,並建了大佛殿供奉。大殿在西元1334年、西元1369年兩度被風吹倒、重建,但又被(明應4年(西元1495年)和明應7年(西元1498年)兩種說法均有)的大海嘯席捲。從此,佛像就一直露天供奉。四百二十五年後,大災難又來了,西元1923年關東大地震將佛像台座震坍,大佛向前傾倒,額頭、頸部受損,西元1925年重建台座,並特別加強防震。西元1960-1961年間,大佛曾經歷過一次修繕。在那次修繕中,大佛頸部結構被加強,並且採取了相對應的抗地震措施。由於未遭嚴重破壞,氣宇莊嚴的佛像完全保存著宋代的藝術風格,被指定為國寶。
文化財產
鎌倉大佛的建立始於建長4年(1252年),其代表了鎌倉時代的佛教雕刻。與後世經過甚大補修的奈良東大寺大佛比較起來,鎌倉大佛完全保留了造像當初的風貌,起角、平面的面相、低肉髻、帶點駝背的姿勢、頭身比例上頭比較大等等,都顯示出鎌倉時代流行的「宋風」佛像特色。
鎌倉大佛有一對長及肩的福耳,長約1.9公尺,耳垂有穿孔。大佛的右臉頰現在還留有金箔的痕跡,證明造像當初,大佛表面曾覆蓋一層金箔。另外,現在的大佛周圍仍殘留著56個基石。大佛的背後有門,可以進入佛像內參觀。由於內部沒有燈光的照明,建議在太陽下山之前入內參拜。
高德院境內尚有:
供奉著被認為德川秀忠(德川幕府第2代將軍)曾經擁有的聖觀音(しょうかんのん)像的觀月堂。
與謝野晶子的「鎌倉やみほとけなれど釈迦牟尼は美男におわす夏木立かな」歌碑等。
大佛的草鞋 懸掛在高德院休息處的大草鞋,是茨城縣的孩子們贈送的,據說是包涵了孩子們向大佛傳遞的信息:「不要總坐著,一起去散步吧」。單只草鞋長1.8公尺、寬0.9公尺,重達45公斤。[3]
參考來源
- ↑ 高德院(大佛). Kamakura City. [2019-02-26].
- ↑ 高德院鎌倉大佛殿-鎌倉大佛和歷史資料 高德院鎌倉大佛殿
- ↑ IKIDANE NIPPON(粹日本) -鎌倉-觀光 IKIDANE NIPPON(粹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