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高密剪纸

高密剪纸

高密剪纸,山东省高密市传统民间艺术三绝之一。其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它的流传同高密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

高密剪纸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和人物皆可入剪。所剪事物,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戏曲故事,象征性强,造型朴实夸张,粗犷中见清秀,拙朴中藏精巧,反映出独到的民族审美观。

2006年12月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目录

基本内容

中文名:高密剪纸

非遗级别:国家级

申报地区:山东高密

批准时间:2006年

遗产编号:Ⅶ-16

遗产类别:传统美术

历史渊源

高密剪纸是中国剪纸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素有“九穴五龙之抱流、西砾东岗之叠嶂”之称的高密,以“南挹九岭之秀、北瞰古城之雄”的优越地理条件,哺育了勤劳智慧的高密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其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密民间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自立于中国民间艺术之林。

高密地处胶东半岛,属龙山文化,早在5000多年以前,就有氏族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正是氏族社会图腾艺术繁盛的时期,图腾艺术中的物象开始以图案的形式显示意的寄寓,具像手法开始转向意象手法,从而出现了简练夸张的锯齿纹、月牙纹、水波纹、弧形线、弦线、圆点等表现手法。高密剪纸最早作为胶东剪纸的一个派系,已经初步具备了细腻的风格。汉朝以后特别是明朝初年,由于时代的变迁,战争的频繁,大批移民从山西、河南、河北、江南等地汇集高密,并在高密保持了相对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也使高密民间剪纸艺术得以繁荣发展。这些移民大多是一个村一户人家或亲戚几个由官方迁移而来,这些人中不乏能工巧匠,工于剪纸的人不少。因此,河北剪纸的浑厚、山西剪纸的粗犷、江南剪纸的清秀细腻传到了高密。通过互相交往、交流、借鉴、学习,各地的剪纸艺术逐步渗入到高密剪纸艺术之中,融南糅北,兼收并蓄,形成了高密剪纸的独特艺术风格。

艺术特点

首先,高密剪纸以精巧的构思见长,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且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夸张变形而不失真,粗犷中见清秀,稚拙中藏精巧,简约而不单调,质朴而灵秀,托在手上有一种扎人又爱不释手的感觉。既忠实于自然,又不拘泥于自然。有时则大胆地冲破常规,巧妙地运用独特手法,达到自己的创作目的。如:剪纸“笼上蝈蝈”。生活中的蝈蝈都是养在笼子里的,可高密剪纸艺人却独出心裁地将蝈蝈放了出来。一只看上去体重如牛的蝈蝈,用一双坚硬的后腿紧紧地钩在一只精细乖巧的笼子上,双须前伸,二目圆睁,宛如猛虎卧山岗。整幅画面,黑、白、灰对比强烈,笼子玲珑剔透,蝈蝈粗犷豪放,两者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人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其次,高密剪纸造型稚拙,风格淳朴,线条刚劲挺拔,金石味很浓。

这是高密剪纸区别于其它剪纸品种的一个重要特征。“八仙”是全国剪纸艺人乐于表现的重要题材。高密剪纸“八仙”一改其它剪纸“八仙”的风格而独具特色。那象鱼纹、网纹一样的细线组成的金石一样挺拔而又轻柔的衣饰、那黑黑的脸膛上神情各异的人物形象,那浓重的衣、飘逸的云,构成了一幅幅出神入化的画面。既不象江南剪纸“八仙”那样玲珑剔透,纯以轻柔的细线、手绘式的五官来表现八仙人物;也不象河北剪纸“八仙”那样浓厚粗犷、以块为主、大面为黑、只求整体轮廓而无细部刻划;也不象山西剪纸“八仙”那样有刀劈斧凿之感。高密剪纸“八仙”有种巧夺天工、强烈醒目而又耐人寻味的美感。

第三,高密剪纸是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手法,块与线组成黑、白、灰色调,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富有韵律感。

线条布局有种笔情墨趣,一把剪刀如一把笔,剪出的作品有割出去之挥运美。那长长的“老鼠娶亲”队伍,看上去似一幅国画长卷,浩浩荡荡,旗、牌、伞、扇、吹、打、乐、舞、笙、管、琴、箫,好不威风。远远看上去,对比强烈,形象分明。值得称道的是整个“老鼠娶亲”队伍的顺序全是按照民间习俗的结婚仪仗而排列的,这说明了民俗风情对高密剪纸风格所起的作用。

第四,高密剪纸在形象刻划上注重夸张而不失真。

在表现形式上,运用阴剪和阳剪手法,巧用黑块和细线,善使锯齿纹和光滑面,有定规而不拘束,剪出了生动又传神的艺术效果。如“霸王出世”,那凶猛的老虎,不再是虎视眈眈,而是一个充满母爱的形象,老虎温顺地侍候着刚出世的霸王,那虎仔却懂事地躲在母亲胸前,吸吮着自己母亲的乳汁。这种变凶恶为善良的美好向往和惊人的拟人手法,正是高密剪纸的独特风格所在。

剪纸种类

高密剪纸的纹样大致可以分为:人物鸟兽文字器用鳞介花木果菜昆虫山水等,还有人提出加上世界珍奇、现代器物两类,共计11类。根据剪纸的寓意,还可以分为:纳吉祝福、怯邪、除恶、劝勉、警戒、趣味等七类。

高密剪纸以用途为据,可分为:

(1)装饰类

贴于它物之上以供欣赏或增加它物之美的剪纸,如窗花。

(2)俗信类

用于祭祀、祈福、怯灾、怯邪、驱毒的剪纸,如门神。

(3)稿模类

用于版模、印染的剪纸,如绣稿。

(4)设计类

能增加它物之美,或能宣扬它物的剪纸,如电影或电视的片头。

传承意义

关于高密剪纸,有个美丽的爱情传说。汉武帝爱妃李夫人不幸早逝,汉武帝悲痛欲绝,日夜思念。有人报告说齐地高密有个叫少翁的人,好讲神仙方术,自称能将李夫人的魂招来。汉武帝听后大悦,命令少翁立即前来招魂。少翁用纸剪了李夫人的影像,到夜晚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像真人一样的李夫人,汉武帝在另一帐中远远看见,更加悲伤,泣然曰:“是也非也,立而望之,翩何姗姗起来迟?”据说这就是高密剪纸的起源。从一些考古遗存来看,剪纸至迟在北朝时候就已经出现,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

形成因素

高密剪纸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是深受民间艺术绘画的影响

从分布在高密境内的汉墓室壁画、画像砖和画像石中所具有的艺术造型来看,与民间剪纸在造型上所讲究的稚拙淳朴极为相似,二者关系密切。

二是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

高密地处胶东半岛西部,受北方内陆性气候影响,农村室内一般比较干燥,如果剪纸线条不刚劲挺拔,就直接影响它的装饰效果和保存时间。此外,剪纸作品用在窗户上的较多,剪的窗花受窗户形状的制约。潍河东岸农村过去的窗户大多是“册”字型或花棂式的,窗棂密如栅栏,占去整个透光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多,为尽量少影响透光,只有采用细线条和竖长条状构图。

三是民房建筑风格影响

村村有异,家家不同。高密西南乡的大窗角花可跨三根窗棂,中间贴“连年有余”、“四季来财”等剪纸字样。东南乡的小窗角花,在卷窗一沿,横贴一排三四个方形连续的长窗花,名曰“窗唇”。北乡则习惯贴《八仙》、《二十四孝》和成套的戏曲人物等条花,还要配上“角花”等装饰花,后窗则四角贴角花,中间贴对狮、对虎、斗鸡图。现今,民房建筑进一步现代化,改为大型玻璃窗,剪纸构图也随之向大而完整发展,并出现了各种各样、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

四是民间习俗的渗透

春节,在劳动人民心目中,是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贴剪纸,从影壁墙上的“福”字灯,到天棚顶上的顶棚花,窗户棱上的窗花、角花,窗户顶上的“斗鸡”(“斗吉”谐音),馒头上的馒头花,鞋垫上的鞋花,门顶上的“过门笺”等,无处不有。还有青年男女定亲、结婚,孩子过满月过“百岁”等,剪纸都派上了大用场。这样,这个村的剪纸就传到了另一个村,又发展了另一个村的剪纸风格。高密剪纸就是这样在互相学习、互相流传、互相借鉴、互相提高中不断发展起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创作成就

1984年,高密民间剪纸进京展出,进一步确立了在中国民间剪纸界的地位。1993年,高密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剪纸之乡”称号。之后,有数名高密剪纸女应邀出国表演,被誉为“中国魔剪”,不少艺术院校的学生专程到高密学习高密剪纸。一些国内外专家、友人也慕名到高密研究高密剪纸,高密剪纸已饮誉海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高密剪纸已走向世界,不少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高密有众多剪纸艺人先后到香港、日本、瑞士、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作剪纸表演,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其中,剪纸艺人范祚信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工艺美术师”称号;被誉为民间剪纸艺术“女状元”的高密农家女齐秀花,曾在1996年剪出“金牛奋蹄”图,并被选为当年中国生肖邮票的图案。1997年,她为了迎接香港回归,精心构思并剪出了1997个不同形态的牛,为香港回归这个特殊的日子,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高密剪纸代表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收藏,先后出版了《乡土瑰宝》、《民俗瑰宝》、《高密民间艺术精品选》、《中国民间十二生肖剪纸》、《齐秀花剪纸集》等多部专集。

剪纸内容

作为一种民俗艺术,高密剪纸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它的流传同高密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

在高密农村,过年时,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纸,上面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新年的气氛就出来了。喜花是结婚时张贴在新房室内家具和器物上的。寿花和丧花是在过生日和办丧事时张贴的。墙花和顶棚花是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花样是衣服、鞋、帽、兜肚、枕、床帐、门帘等绣制图样时所依据的范样。剪纸艺人们每剪成一个图形,就把它用线粗粗地缝在另一张纸上,拿到灯烛上用烟熏烤,烤黑,然后把剪纸图形取下,然后就留下一个以烟黑为底的空白图形,原来的剪纸图样则可以拿去作为服饰刺绣之用了。这样,图样就一代代传承珍存下来了。

高密剪纸的内容也是很有讲究的。吉祥图案寓意吉祥辟邪,娃娃、葫芦、莲花等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瓜果鱼虫是农民熟悉的对象,也是他们表现的主要内容。

高密剪纸表现的题材范围非常宽泛,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花鸟草虫无所不包,并广泛服务于当地风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被誉为“高密三绝”之一,并在全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

剪纸人物

1994年高密被评为“全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之后,其剪纸已被日本、美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及国内诸多民间艺术爱好者所收藏。10多年来高密共有8位姑娘出国表演剪纸绝艺。范祚信和齐秀花是高密剪纸的杰出代表。

范祚信

范祚信是高密市井沟镇河南村人,出身农家,一家八口,老少三代都能剪纸。七岁时,范祚信就跟母亲学习剪纸,到四年级下学后更是剪不离手。1984年,只有小学文化的范祚信到北京,在中外艺术专家、学者面前进行了精彩的剪纸表演。有专家评论范祚信的作品:“有金石味,如篆刻,方圆相宜,线条精细有致,布局大方合理,有难得的拙朴、抽象之美”。作品《福禄寿喜》曾获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世纪回顾展一等奖。目前,范祚信已经出版了一部专集《中国民间十二生肖剪纸》,内载各类图形1400件。

齐秀花

剪纸女状元齐秀花,高密注沟镇前曹戈庄人,1963年生于高密市井沟镇林家庙子村,现居住于高密市密水区西三里,是潍坊市政协委员、省农民书画研究会理事、潍坊市剪纸协会副主席。

“东方魔剪”齐秀花从小心灵手巧,从姥姥那里学得一手好剪纸,远近闻名。之后,师从县文化馆焦岩峰老师,使其对剪纸更是在理论高度上有了长足进步。她的剪纸超越了纯民间剪纸的平面化,增添了立体感。所剪动物粗犷中含清秀、稚拙中藏精巧、玲珑剔透、纯朴可爱,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从事剪纸艺术的几十年里,她创作了《千牛图》、《十二生肖》、《金牛奋蹄》、《童子牧牛》、《梁山一百单八将》、《八仙过海》、《十二金钗》、《西游记》、《三国英雄谱》、《花鸟虫鱼集》、《观音图》、《仕女图》等一大批受人们喜爱的优秀作品。

最能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是她的剪下牛。牛踏实耐劳的品性吸引了齐秀花,她每天都认真地观察牛的习性和形态,长期的观察和积累,使她练就一样本事:无论什么样的牛,只消看上几眼,立马就能剪出来。在创作《金牛奋蹄》时,齐秀花突出牛的生动力,使小金牛极富动态,牛气十足。这幅作品后来被选为1997年的邮票图案。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腾。齐秀花决定剪1997头千姿百态的牛表表心迹。为此,她调动平生阅历,度过了200多个吃不好睡不好的日子。每天,魂牵梦绕的尽是牛:牦牛、水牛、黄牛、卧牛、睡牛、斗牛等等。为进一步提高技艺,齐秀花还进一步借鉴敦煌壁画、木版年画等姊妹艺术的创作技巧,从而使剪下的“千牛巨龙长卷”各具形态、妙趣横生,为香港回归这个特殊的日子,留下了永久的记忆。2004年创作的“双鸡报春”图,被国家邮政局正式选定为2005年贺年明信片山东省部分的背面图案。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高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获得“高密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1]

参考文献

  1. 高密剪纸豆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