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提尼克島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馬提尼克島

官方語言: 法語

地理位置: 北美洲加勒比地區

行政區類別: 法國海外大區、海外省

馬提尼克島法國的海外大區,位於安地列斯群島的向風群島最北部,島上自然風光優美,有火山海灘,盛產甘蔗棕櫚樹香蕉菠蘿植物,曾被哥倫布喻為"世界上最美的國家"。馬提尼克居民克里奧爾人還保留着傳統的民俗習慣,催長身高的傳說更使得該島充滿了神秘色彩。

網上流傳此島有使人增高的黑晶石,都是假的,不科學的,切勿相信。[1]

目錄

人口

386,486人(2013年)。大部分居民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備受歧視;純法國血統居民為數不多,但他們掌握着經濟政治權力;還有少量印第安人華人。部分印度人保留着自己的傳統習俗與宗教信仰。

地理

自然地理

馬提尼克島,位於安的列斯群島中的向風群島的最北部。是向風群島中最大的、多火山的和風景如畫的島嶼。比格林尼治時間晚4小時,比北京時間晚12小時。它的原名叫"馬地尼那Madinina"含義是"花的島"。

地形地貌

島上地勢起伏,除中部和沿海有平原外,多為火山區。此外,該島與背風群島比較,顯著的多岩石。它的海灘(由黑或白或椒鹽色的砂子組成)由甘蔗、棕櫚樹、香蕉和菠蘿等植物圍繞着。哥倫布稱其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國家"。

最高峰培雷火山海拔1 397米,是西印度群島中活動頻繁的著名火山。1902年,培雷火山爆發,幾分鐘內造成約26,000至36,000人的喪生,僅2人生還,同時毀滅了當時馬提尼克島的最大城市聖皮埃爾。

氣候條件

馬提尼克屬熱帶雨林氣候,只有兩個季節:從1月到6月是乾季,氣候適宜;從7月到12月是雨季,一年四分之三的雨水都隨之降落在這個島上,填充着河水和小溪。這裡各月氣溫介於24-27℃之間,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水錶溫度終年都在26-28℃。

歷史

起源

馬提尼克島最早的居民是西沃內印第安人。大約公元300年,一個叫阿拉瓦克(Arawaks)族的人們在此定居下來。他們身材高大威猛,體格強壯,捕魚,狩獵,這片土地上生活着。14世紀末期,這份平靜卻被一個殘忍好戰的加勒比(Caribs)族給破壞了。他們奴役了阿拉瓦克族女人,令其為他們延續後代,同時又閹割了阿拉瓦克族男人,將其養肥,在祭祀典禮上吃掉那些養肥的阿拉瓦克男人。隨後加勒比人又成功的征服了安地列斯(Antilles)族人,並且用他們的名字命名了這片大海---CaribbeanSea加勒比海。

發現

1492年8月3日,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第一次向着印度出發了,可是他卻並沒有到達目的地,而是反方向着陸在了美洲。1502年,在他第三次航行中,哥倫布來到了馬提尼克,發現了這個島嶼,於是將其宣稱為西班牙王室所有。

殖民

1635年法國殖民總督PierreBelaind'Esnambus來到馬提尼克島。同年,他和他的部下在Saint-Pierre建立一個小海港抵禦加勒比族的攻擊,並在1658年滅亡了加勒比族。1674年,法國宣布該島為法領地。

從1642年到1693年,隨着可可和甘蔗農作物的發展,勞工的需求也愈來愈大,路易十三簽署了奴役貿易。在此期間,以補充種植園的勞動力。有超過10000的非洲黑奴被賣到了各個殖民者。1783年,黑奴增至到60000人。

1830年4月7日晚上,馬提尼克一艘販運奴隸船隻,撞岩石在此海中沉沒,不少黑奴被淹死。馬提尼克雕塑家洛朗,在當年父輩出事地點的海邊山坡立了十幾個石人,這些石人低着頭,駝着背,跪立在地上,面向大海。

1848年廢除奴隸制,印度勞工和中國勞工首次來到了馬提尼克。當地居民成為法國公民。

現狀

1902年5月8日,Pelee火山迸發,摧毀了Saint-Pierre,有30000多人因此喪生。一年後,Fort-de-France成為了馬提尼克的經濟中心。

1946年,馬提尼克成為法國海外省。1977年,馬提尼克成為法國的一個大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