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

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原圖鏈接來自 懷恩網 的圖片

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韃靼語:Мәргуб Исхаков,俄語:Маргуб Тимергалиевич Исхаков,1923年3月13日-1992年),塔塔爾族,新疆伊寧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

目錄

生平

1944年11月,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發生「三區革命」[1],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參與了其中的伊犁人民武裝起義。1945年7月,在伊寧以暴動隊伍組成的游擊隊指揮部為基礎,成立了民族軍。

1949年11月,民族軍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民族第五軍。1951年1月,該軍在伊寧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軍。1949年12月至1953年,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任第五軍副軍長兼參謀長(1950年1月至1952年11月兼伊犁軍區副司令員),1953年至1954年10月任第五軍軍長。經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書記王震、副書記徐立清及各位委員分別介紹,1949年12月30日,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等15位新疆各民族幹部在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所在地迪化市新疆分局辦公大樓集體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無候補期),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新疆發展的首批少數民族黨員之一。

1954年10月至1960年8月,出任伊犁軍區司令員。1960年8月至1961年1月,任新疆軍區副參謀長。1955年獲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軍銜,並且獲得一級解放勳章

1961年,經中央軍委同意後,與祖農·太也夫少將離開中國去蘇聯。1992年,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在阿拉木圖逝世。

參加革命

1944年9月2日,新疆北部尼勒克縣烏拉斯台地區人民為反抗國民黨統治,舉行武裝暴動。不久,這場暴動發展到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亦稱「三區革命」。

1945年7月,在伊寧以暴動隊伍組成的游擊隊指揮部為基礎,成立新疆民族軍,剛剛出獄的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投身革命,參加了民族軍。

1951年1月,民族軍在伊寧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軍,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在第5軍任職,後任新疆軍區副參謀長,1955年授銜被授予少將軍銜,時年32歲,成為我軍第一次授銜時最年輕的開國將軍。

煽動暴亂

1962年4月,新疆軍區副參謀長祖農·太也夫少將和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少將以深入牧區為名,走村串戶做了大量的煽動工作,加之一大批「克格勃」分子又以探親訪友,貿易談判為由滲入中國境內,大肆活動,釀成了「伊塔事件」。

伊寧、塔城、阿勒泰、博爾塔拉伊犁的政府和軍營都遭到了衝擊和包圍,從阿爾泰、塔城、博爾塔拉到伊犁四個地區,二十幾個縣,在三千多公里的中蘇邊境上,幾個重要的邊境口岸,滾滾的人流如潮水般涌動了三天三夜。

白天蘇聯當局用巨大的廣播聲指示方向,夜間則打開探照燈,一道道光柱射入中國境內幾公里遠,在此後的幾個月里,中國共有邊民六萬七千餘人逃到了蘇聯,有兩個縣跑得還剩幾百人。

事件發生之後,祖農·太也夫和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寫了報告,要求到蘇聯去。毛澤東主席知道後說:「人家把手都伸到我們軍隊中來了,我看願意走的不要硬留,我就不相信那邊就是天堂,我也不相信他們這樣做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周恩來總理說:「還有一些人也要走,我看是不是讓賽福鼎·艾則孜同志去做一下工作?」「我看不必了,這件事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的,究竟誰是誰非,現在講不清楚,過20年,也許30年,大家會明白的。」毛澤東答道,「願意走,可以歡送嘛![2]

和祖農·太也夫、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一塊要求去蘇聯的還有40多名校、尉級軍官(批准回國是在1961年,新疆軍事志中二人的任職也到1961年)。

伊里旦·伊斯哈科夫同志(艾斯海提同志的長子)編寫的《來自伏爾加河畔》一書對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後來的結局有過敘述。

蘇聯解體後,有3萬餘人聚集在了霍爾果斯口岸以西的潘非洛夫,打着標語,喊着他們是中國人,結果被武警戰士全部擋在了國門之外。過去的中國人以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回族居多,漢族也有,但是相當少。他們主要是居住在阿拉木圖、比什凱克而且多數是農民。

視頻

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 相關視頻

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走過莫斯科紅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