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海
馬元海(1888-1951),字子涵,回族,甘肅省河州(今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人。1918年任寧海軍步前營幫辦駐防貴德。1933年2月,參加馬步芳與馬鴻逵合阻孫殿英西進的寧夏之戰。1939年7月,馬步芳電請馬元海以中國國民黨中央派護送專使名義,護送第十四世達賴拉木登珠從西寧入藏。1945年10月,馬元海朝覲阿拉伯聖地。1949年10月在切吉草原率殘部投誠。1951年因病逝世。[1]
馬元海 | |
---|---|
出生 |
1888年 甘肅河州 |
逝世 | 1951年1月19日 |
國籍 | 中國 |
目錄
簡介
馬元海(1888-1951.1.19),回族,字子涵,甘肅省河州(今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西鄉莫尼溝村人。是清末民初西寧鎮總兵、甘邊寧海鎮守使、首任國民黨青海省政府主席馬麒的外甥,國民黨青海省主席馬步芳的表兄。少壯時憑藉外祖父馬海晏、舅父馬麒的勢力,不但經常出入府邸,且與馬氏家族的紈絝子弟聚集一起玩賭冶遊,練武打拳,馳馬施槍,圍獵於深林曠野,練就了一付強壯的體質和過硬的槍法。當時回族人無讀書的習慣,他目不識丁,但深諳為官之道,有膽識,多心機,能言善辯,處事惡計多端,心地狠毒。1912年馬麒坐鎮西寧,遂不甘心閒居鄉閭,棄家入青謀事,在舅父的護養下,骨壯羽豐,以後成為馬氏家族中的重要骨幹之一。西北剿匪總部第2防區前敵總指揮,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參議。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銜。[2]
年事表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出生於甘肅河州莫尼溝。
1913年(民國二年)在西寧鎮守署跟隨舅父馬麒閒居。
1918年(民國七年)任寧海軍步前營幫辦駐防貴德。
1921年(民國十年)任寧海軍騎右營營長(但未離貴德)。
1929年2月5日(民國十八年臘月廿九日),馬仲英(尕司令)反抗國民軍路過貴德,他與駐貴德寧海軍統領(營長)馬朝選、縣長黃文濬向馬仲英投誠,送給馬仲英步槍130余支。
1931年至1937年,馬元海多次參與馬步芳對海西天峻、果洛、同仁、澤庫、同德、貴南等藏族牧民的殘酷鎮壓,屠殺民眾,搶劫財物,焚燒寺院,使廣大牧區人民遭受深重災難。
1933年(民國廿二年)2至5月,參加馬步芳與馬鴻逵合阻孫殿英西進的寧夏之戰,任前敵指揮。夏季與回族士紳馬成德(時任商會會長)、喇秉德等人主持並投資修建河陰清真大寺。
同年,馬步芳任命馬元海擔任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司令由馬步芳兼任)第二旅旅長,參謀長為賈延令,轄兩個團,一團團長以秉忠,二團團長貢葛環覺(河南蒙旗親王)。該團兵士主要是河南牧區的旗人,人數少,徒有團的編制。
1936年7月下旬,馬步芳以新編第二軍軍長兼一百師師長及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身份,隨帶他的騎兵一、二團到達貴德,會晤馬元海,布署青南反共防線。馬元海陪馬步芳於8月5日赴河南蒙旗視察防務。
1936年10月,為了堵截紅軍西進,馬步芳任命馬元海為指揮。11月重新配備兵力,晉升馬元海為步騎總指揮,在甘肅河西對北上紅軍進行瘋狂的堵截,紅軍西路軍在極端困難條件下,遭重大損失。
1939年7月(民國廿八年六月),馬步芳電請馬元海以國民黨中央派護送專使名義,護送第十四世達賴拉木登珠從西寧入藏,十月事畢。
1945年10月(民國卅四年九月),馬元海朝覲阿拉伯聖地。
同年12月10日,在青海參議會第一屆一次代表大會上,馬元海被選為青海參議會議長。馬步芳要他當議長,一方面是為了籠絡,表示尊重「老將」,另一方面也是利用馬元海目不識丁,便於少壯派的副議長高文遠放手行事。
1949年6月14日(民國卅八年五月),在馬步芳暗示下,省政府秘書長高文遠在青海糾合部屬400人,組成青海代表團,攜帶軍馬3500匹,由馬元海任團長,從西寧前往蘭州,祝賀馬步芳任西北軍政長官。
1949年8月,馬元海與馬元祥(原馬步芳八十二軍少將高參)收攏部分蘭州戰役潰退的馬步芳殘部,企圖經柴達木到新疆逃往國外。10月25日經過共和縣人民政府勸降,在切吉草原率殘部投誠。
1951年1月19日(1950年農曆臘月十二日),馬元海病逝於西寧東關的私邸「敦慶公」內,終年63歲。
生平
民主革命至大革命時期
1913年在西寧鎮守署跟隨舅父馬麒閒居。1918年任寧海軍步前營幫辦駐防貴德。1921年任寧海軍騎右營營長(但未離貴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1929年2月5日馬仲英(尕司令)反抗國民軍路過貴德,與駐貴德寧海軍統領(營長)馬朝選、縣長黃文濬向馬仲英投誠,送給馬仲英步槍130餘支。1931年(至1937年),多次參與馬步芳對海西天峻、果洛、同仁、澤庫、同德、貴南等藏族牧民的殘酷鎮壓,屠殺民眾,搶劫財物,焚燒寺院,使廣大牧區人民遭受深重災難。1932年任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騎兵2旅少將旅長。1933年2-5月,參加馬步芳與馬鴻逵合阻孫殿英西進的寧夏之戰,任前敵指揮。夏季與回族士紳馬成德(時任商會會長)、喇秉德等人主持並投資修建河陰清真大寺。同年被馬步芳任命為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部(司令由馬步芳兼任)第2旅旅長,參謀長為賈延令,轄兩個團,一團團長以秉忠,二團團長貢葛環覺(河南蒙旗親王)。該團兵士主要是河南牧區的旗人,人數少,徒有團的編制。1936年7月下旬,馬步芳以新編第2軍軍長兼100師師長及青海南部邊區警備司令身份,隨帶騎兵第1、2團到達貴德,會晤馬元海,布署青南反共防線。8月5日陪馬步芳赴河南蒙旗視察防務。10月為了堵截紅軍西進,被馬步芳任命為指揮。11月重新配備兵力,晉升為西北剿匪總部第2防區前敵總指揮,在甘肅河西對北上紅軍進行瘋狂的堵截,紅軍西路軍在極端困難條件下,遭重大損失。
抗日戰爭時期
1939年7月馬步芳電請馬元海以國民黨中央派護送專使名義,護送第14世達賴拉木登珠從西寧入藏,10月事畢。馬步芳為了維持個人的統治,對於家族親屬中充任高級職務的,也不予長期固定的權力,總要隨時調遣,使其居於僕從地位。對親姑表馬元海也是如此,平時不予實權。一旦發生戰事,再予起用,臨時調撥若干部隊,拼湊民團,調整成軍,歸其指揮。俟戰事結束,仍兵解權落,閒居貴德。
放戰爭時期
1945年10月朝覲阿拉伯聖地。12月10日在青海參議會第一屆一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青海參議會議長。馬步芳要其當議長,一方面是為了籠絡,表示尊重「老將」,另一方面也是利用其目不識丁,便於少壯派的副議長高文遠放手行事。1949年任西北軍政長官公署中將參議。6月14日在馬步芳暗示下,青海省政府秘書長高文遠糾合部屬400餘人,組成青海代表團,攜帶軍馬3500匹,由馬元海任團長,從西寧前往蘭州,祝賀馬步芳任西北軍政長官。8月下旬與馬元祥(原馬步芳第82軍少將高參)收攏部分蘭州戰役潰退的馬步芳殘部和馬英騎八旅部分官兵100多人,號稱千人,從海晏三角城牧場趕了部分牛羊作為給養,撤向都蘭地區,準備經柴達木到新疆出國。至都蘭,馬元海突然癱瘓。後因為是否前往新疆的問題與部分士兵發生爭執,差點釀成兵變。經過談判,馬元海答應了士兵,隨後將殘部撤向切吉地區。在共和一帶受到切吉、都秀部落的阻擊,已處於走頭元路的境地。
1949年10月25日經過青海省共和縣人民政府勸降,於是在切吉草原率殘部繳械投誠。根據中共黨的政策,經過審查和個別談話,新政權以投誠人員做了遣散工作,大多數下級軍官和士兵被發放路費釋放回家。少量士兵編入人民解放軍共和縣駐軍。為了保證馬元海和將校以上軍官安全返回西寧,人民解放軍還派了武裝力量護送。閒居西寧市東關「敦慶公」私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特稿:女紅軍與馬車夫的紅色生死戀(組圖) , 中紅網 2014-12-31
- ↑ 盧興生: 緬懷九軍 , 搜狐 2019-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