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路 (武漢)
地理位置
历史介紹
现在的香港路是由球场街一段、西马路一段和唐家墩路合并而成
1997年前这条路狭窄破旧,只有4米宽,两边有不少低矮的棚户。
在清代末年,香港路一带还是湖塘密布。后来,英国人开办蛋品加工厂,往湖里倾倒鸭蛋壳渐渐把湖填平,人们就将此处取名为“鸭蛋壳”。现在的香港路亚单角,其实就是“鸭蛋壳”的谐音。
1997年,香港回归,拉近了香港与内地的距离,内地众多城市纷纷将某一条道路命名为“香港路”来纪念。不过,连接解放大道与新华下路两条主干道的汉口香港路却有着自己的特色,因为它与此前已经命名的台北路、高雄路,以及后来命名的澳门路都在这一带“团聚”。如今宽敞整洁,楼宇林立,商铺兴旺,宛如“小香港”一般。
武汉市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心城市[1]之一,湖北省省会、副省级市。
中国中部暨长江中游地区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枢纽[2],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中国三大“内河航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客运量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航空、公路枢纽之一。“黄金水道”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块区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统称之为“武汉三镇”。
清朝中后期至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汉口经济发达,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国际大都市,繁荣程度位居亚洲前列,故在当时被美国称为“东方芝加哥”[3],而武漢也繼承這一美稱。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发生在这里,中華民國诞生于此[4]。1927年,北伐中的国民政府决定将武汉三镇合并为京兆区(首都),并将其设为中国的第一个直辖市。同年二月,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迁到武汉,中國共產黨中央也随之来汉,使其短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初期,国民政府在内迁伊始曾将武汉定为临时陪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焦点城市。1949年以后,武汉转型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參考文獻
- ↑ 国务院中部崛起规划:这俩城市将成国家中心城市. 中国网. 2016年12月27日 [2017年1月1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2月30日).
- ↑ 武汉获批全国首个交通枢纽研究试点城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09年6月25日 [2017年1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12月24日).
- ↑ Foreign News: On To Chicago. Time. 1938-06-13 [2011-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05).
- ↑ 辛亥,北伐与抗战. [2012-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