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米埔野生動物保護區
香港米埔野生動物保護區 |
香港米埔野生動物保護區雖然只有380公頃,但作為西伯利亞候鳥飛往澳大利亞之間最後一個陸地,有着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其中脊椎動物多達400多種,后海灣冬季候鳥5.8 萬多隻。正因為如此,香港政府 1976年就宣布米埔是一個「具有特別科學價值的地區」,1978年起開始限量控制香港居民進入該區域,並且在長達20年的時間裡,開始有計劃地居民遷移。1995年米埔自然保護區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名錄,基於此,米埔自然保護區的宗旨是「國際濕地的保護和環境教育」,香港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嚴格遵循這一準則。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香港米埔野生動物保護區
地區:香港
宗旨:國際濕地的保護和環境教育
外文名:Mai Po wildlife reserve, Hong Kong
面積:380 公頃
景點簡介
香港米埔野生動物保護區是香港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區,未經許可,禁止進入。在此保護區內,飛禽走獸可自由活動,其中大部分品種都是極為罕見的。這裡設有瞭望台。若要前往觀賞,可事先向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提出申請。
米埔自然保護區與大陸深圳隔河相望,同時也是香港最大的自然保護區,於1995年正式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成為我國第七個加入國際薩姆爾公約的重要濕地。
早在1976年,香港政府就為了保護米埔濕地而劃設禁獵區,甚至從1980年代開始以一個基圍塘80萬港幣的高額回饋金買回原有的土地權,到了1990年米埔保護區土地全數收回,並交由世界野生動物香港基金會管理,政府每年還資助超過100萬的港幣來協助保護區運行,雖然一年最多只開放4萬人左右參觀。
香港自1976年始,在城市周圍因地制宜,把原始山林或濕地開闢郊野公園或自然保護區,數目已有21個之多。
它們不僅保護了4萬多公頃郊野環境,成了不少香港殘存的野生動物的自然庇護所,而且也讓這個日漸哮喘的城市,增強了腎或肺功能,米埔自然保護區與大陸深圳隔河相望,同時也是香港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世界自然基金會自1984年起就開始了和香港漁農署的合作,進行香港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具體說來,由漁農署核發「進入自然保護區准許證」,由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負責保護區的日常管理、教育培訓和項目開展,這麼算來,基金會和香港政府漁農署已經有了超過20年朝夕相處的合作。根據香港法令第170章即《野生動物保護》制定的「未經批准擅自進入自然保護區罰款5萬元」的招牌,就醒目地立在米埔自然保護區窄窄的准入通道前。
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雖然只有380公頃,但作為西伯利亞候鳥飛往澳大利亞之間最後一個陸地。
自然環境
保護區前面是一大片泥沙淤積的海灘,海灘後面,分布着300公頃的紅樹林;紅樹林後面是一片沼澤地帶,上面分布着一些蝦塘。
樹林資源
春天剛來臨,米埔紅樹林中有開滿白花的海桐樹、開着一串串紫花的老鼠和掛着發紅的兩頭尖尖果實的紅莨。紅樹林中有一種藤本植物叫作魚藤,它是一種藥用植物。根莖可以治療跌打腫痛。
動物資源綜述
米埔鳥類已經記錄的就有325種,其中翠鳥大約有90多種,人們最喜歡的是翠鳥科中的幾種魚郎。絕大部分以魚類為食,而澳大利亞的笑翠鳥則捕食昆蟲和小動物,東南亞的赤翡翠則在石上敲碎蝸牛以食其肉。生活在米埔的四種魚郎全部是捕魚的高手,體型最大的斑點魚郎,全身黑白兩色,白羽上分布着黑色的斑點。斑點魚郎被作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米埔計劃的標誌。白胸魚郎廣泛活動在蝦塘、沼澤和海岸,翠藍色的背部和雪白的胸部引人注目。黑頭翡翠在黑頭、藍背之外,白色的頸部,淡橙色的腹部是它的顯著特點。當地人稱「釣魚郎」的一種翠鳥,則是背部天藍,腹部橙色。在米埔,「釣魚郎」的數量最多,一年種的任何時候都能看到它,而且有幾對在米埔繁殖。冬季米埔保護區的翠鳥數量最多。翠鳥住在洞穴中,洞穴長0.75~1.5米,盡頭有一個橢圓形的巢室,雌鳥在巢室中產卵。每窩3~4枚。
米埔沼澤地的蝦塘水面和塘外台地樹木上,簡直是鷺的世界,大白鷺、小白鷺、池鷺、蒼鷺、夜鷺都生活在此。香港地區有5種白鷺,米埔就有3種。大白鷺、小白鷺數量最多,夏季離開米埔到香港其它地區的高大闊葉樹上去繁殖。牛背鷺喜歡乾燥的環境,夏季到米埔來繁殖,而且換上一身美麗的羽毛。池鷺、綠鷺、夜鷺體型較小。
全世界有6種琵鷺,米埔地區有2種,即白琵鷺和黑臉琵鷺,琵鷺形態與鷺相似,更像,因此,被列為科琵鷺亞科。6種琵鷺中最美的是美洲玫瑰紅琵鷺,最珍稀的是黑臉琵鷺,全世界共有黑臉琵鷺300~350隻。在米埔越冬的已達100隻。在米埔還有彩和白,白是香港常見的冬候鳥。彩的繁殖區從東歐伸展到非洲、大洋洲和梅州,是一種長途遷徙的候鳥,在米埔幾次出現。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型中等,體長為680毫米。體羽白色。頭與頸裸出,黑色。喙長而下彎,黑色;跗跖黑色。
棲息於淺水和沼澤濕地。營巢於水邊的大樹上。以蠕蟲、昆蟲、及小型水生動物為食。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長為600毫米。頭部有羽毛,僅面部裸出,眼瞼在繁殖期為白色。體羽大部分為青銅栗色。下背、翅、尾暗青銅綠色,有光澤。喙黑色,長而向下彎曲;跗跖前緣具盾狀鱗。
彩棲息於沼澤地、湖泊沿岸等處。
在米埔過冬的野鴨,每年都有10多種,包括綠翅鴨、翅頸鴨、紫榜鴨、羅紋鴨、琵嘴鴨、針尾鴨等。
米埔的鳥類中,體型最大的鳥要數鵜鶘科的斑嘴鵜鶘和白鵜鶘,它們在長江下游和福建境內繁殖,在兩廣和雲南越冬。
斑嘴鵜鶘
斑嘴鵜鶘: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長約為1560毫米,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
斑嘴鵜鶘善於游泳,飛翔能力較強,主要以魚類為食,也取食甲殼動物及小型兩棲動物。結群營巢於湖泊、濕地地面。每窩產卵3~4枚。
白鵜鶘
白鵜鶘: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體長可大2000毫米,體羽淡粉白色。翼大而闊,翼後具一束長而狹的羽毛;胸上具一束淡黃色羽毛。喙鉛藍色,跗跖肉色。白鵜鶘喜群居,棲息於沿海湖沼、河川和大型水域。以魚類為食。
除了上面介紹的豐富的鳥類資源外,米埔約有20種魚,8種蝦,8種蟹,8種螺。珍貴魚類有日本鰻鱺和真鱸,它們味道的鮮美遠在眾魚之上。蝦類中價值較高的是斑節對蝦和紅脊對蝦。
景區特點
在香港這個真正寸土寸金的地方,面積380公頃的自然保護區每年核定的由世界自然基金會交給香港特區政府的土地租金其實只有象徵性的一元錢,而一次違法進入的罰款卻高達5萬元,由此可見香港政府對保護自然生境的高度重視了。而漁農署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也牢固堅持「國際濕地的保護和環境教育」的宗旨,沒有利用該區域強大的經濟優勢發展生態旅遊,始終堅持生態與環境保護放在第一位,同時建立了極具操作性和科學性的管理體系,如及時、定量清除區內植物以保證野生動物的食物供應、築巢等,基圍和池塘水位管理則根據不同鳥類的食物的要求,控制不同的水位標準。
而米埔自然保護區最核心的紅樹林同時也是中國最大一片紅樹林在管理方面尤其嚴格,除了科學考察和環境教育外,幾乎控制了遊人的進入,為了有效地保護這片紅樹林,米埔自然保護區別出心裁地架設了一條長1500米的浮橋,這條浮橋可以隨水位漲落而變化,既避免了對紅樹林的砍伐,同時也方便科學人員及時跟蹤紅樹林的變化。
旅遊提示
香港米埔野生動物保護區是香港最重要的自然保護區,未經許可。
這裡設有瞭望台。若要前往觀賞,可事先向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提出申請。
米埔自然保護區根據環境容量,實施嚴格的准入制度,該保護區核定全年的遊客數量是3萬人,一個星期中,周一、周二、周四、周五是學生接待日,周末是香港公眾接待日,星期三是保護區內部事務處理的日子。
相關事件
變荒地為新城
深港攜手加快河套禁區開發:變荒地為新城河套面積雖不大,卻是深港兩地政府共同開發的一個命題。香港規劃署助理署長黃偉民(右)介紹河套開發情況。
香港與深圳陸地接壤的香港一側,有一片總面積為28平方公里的狹長禁區。河套就位于禁區內靠近皇崗口岸一帶,它就像深圳一塊嵌進了香港的U字形土地,雖然面積僅78萬平方米,只是一片淤泥堆成的荒地,但它卻是深港合作的重要命題。
為了這片U字形土地,兩地政府、民間團體、專家學者,已經討論了十多年。
站在河套禁區,望着雜草叢生的荒地、波光粼粼的魚塘,記者也曾有許多疑惑:對於深港兩地而言,一塊面積僅78萬平方米的河套,其實並不會對兩地的經濟總量產生明顯的拉動作用。為什麼它會如此受關注,它的開發價值究竟在哪裡,多少年後這裡將矗立起一座怎樣的新城,這座新城是否會以破壞原生態作為代價。
令人欣喜的是,2008年4月14日,深圳市長許宗衡在中外記者招待會上鄭重指出,加快開發河套地區,深港兩地政府的認識是高度一致的,也是深港兩地社會各界的共同願望。他寄望深港合作開發河套地區,在其2010年任期內動工甚至完成開發,並希望通過開發河套地區帶動整個深港邊境地區的開發。
河套周邊濕地系統鶯飛草長生機勃勃——
河套開發
河套開發環評是第一步
河套面積並不大,走進河套,舉目所見,是一片荒草地及灌木叢。由於河套土地的地表基本上已沒有積水,乾燥的地表為旱生的雜草所覆蓋,沒有濕地特有的植物群落。周圍是一些低矮的山坡及林木、鄉村、基圍和農田。
河套北面,是深圳市福田商業中心區,高樓大廈林立,附近是皇崗地鐵站與落馬洲支線的邊境管制站。與河套相鄰的東面,是面積約3平方公里的蚝殼圍。
站在河套區內,記者可以看到,屬於后海灣濕地系統的蚝殼圍里,有大片養殖魚塘及沼澤地,一些叫不出名的濕地候鳥,在沼澤地里無憂無慮覓食,還有許多蜻蜓、蝴蝶、飛蛾,在悠悠飛舞,一派原生態的蓬勃景象。這是一個候鳥棲息地,經常有大批鳥類在該處棲息後,再飛到后海灣覓食。由於蚝殼圍極具生態價值,被列為香港12個優先加強保育的地點之一。
距河套西南面約5.4公里的地區,是香港最具生態價值的米埔自然護理區(即拉姆薩爾濕地),面積達15平方公里。這一帶的地貌多為積水塘,發育着紅樹林、蘆葦等自然生態系統,為鳥類提供棲息場所。隨便走進其中,你都可以看到各種鳥兒和蝴蝶在翩翩飛舞。
據介紹,米埔棲息的野生動物包括超過300種雀鳥、400種昆蟲、90種海洋無脊椎動物及50種蝴蝶,其中鳥類生態一直備受矚目。在春秋季節,超過200種、多達6萬隻的候鳥會在西伯利亞地區與澳大利亞等地之間遷移,途中在這裡稍作停留。這裡的泥灘地和紅樹林也為46種涉禽、2萬多隻的留鳥提供常年的棲息場所,候鳥中有13個品種為瀕危鳥類。
早在1976年,香港政府就宣布把米埔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的地點」,並於1984年將這片濕地交由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代為管理。1995年,米埔后海灣濕地保護區作為國際重要濕地被列入「濕地公約」,受到香港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由於河套鄰近的周圍,都是極具生態價值的濕地系統,一旦開發難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而且也受到諸多限制。首先,該地土壤污染十分嚴重,任何發展將可能對海灣水質帶來不良影響,其中對拉姆薩爾地區濕地的影響尤為值得關注;其次,河套地區缺乏基建及道路連接設施;此外,落馬洲地區毗鄰地區的自然及文物資源豐富,包括山丘地帶、自然景觀和鄉村等。因此,在制定河套地區的發展規劃中,這些因素都必須充分考慮,必須進行環境評估。
重要濕地
首批被列入的7塊國際重要濕地:1、扎龍自然保護區
位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面積約210000公頃。區內濕地主要有湖泊、沼澤、濕草甸3種類型,蘆葦沼澤面積最大。保護區內有高等植物67科468種、魚類9科46種、鳥類48科260多種,而鶴類是本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由以丹頂鶴、白枕鶴為主。
2、向海自然保護區
位于吉林省西部的通榆縣境內,面積約105,467公頃,區內有有3條河流、22個湖泊以及數以百計的泡沼和大面積的沼澤。保護區內現已發現鳥類253種;獸類30多種;兩棲爬行動物8種;魚類30多種;野生植物600餘種。本區內有6種鶴,其中3種在此繁殖;東方白鸛在區內營巢繁殖。該保護區以鶴類、白鸛和蒙古黃榆等為主要保護對象。
3、東寨港自然保護區
位于海南省瓊山縣,面積3337.6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以紅樹林為主的北熱帶邊緣河口港灣和海岸灘涂生態系統及越冬鳥類棲息地。東寨港有紅樹林植物26種,半紅樹林和紅樹林伴生植物40種,占中國紅樹林植物種類的90%;該地棲息的鳥類有159種,其中列為中澳保護候鳥協定的鳥類有35種(名錄共有81種),列入中日保護候鳥協定的有75種。東寨港是許多國際性遷徙水禽的重要停歇地和連接不同生物區界鳥類的重要環節。
4、青海鳥島自然保護區
位於青海省的青海湖,海拔3200米,面積695200公頃。青海湖及環湖地區的鳥類有162種,其中以水禽為主,主要的4種大型水鳥魚鷗約9000多隻,鸕鶿近5000隻,斑頭雁12100餘只、棕頭鷗21300多隻。此外,遷徙途徑此區停歇的水禽有近20種,數量達7萬多隻。該區是黑頸鶴的棲息、繁殖區,春季約有20多只在此棲居,少數參加繁殖。冬季有大天鵝在此越冬,數量最多時達1540多隻。此外,該區還有大量鷸類和一些猛禽的繁殖種群。5、湖南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湖南省東北部,總面積19萬公頃。本區有維管束植物159科1186種、魚類23科114種、鳥類41科158種,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32種。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是候鳥重要的越冬地,每年約有1000萬隻候鳥在此越冬。
6、鄱陽湖自然保護區
位於江西省北部,面積22,400公頃。該湖區受修河水系和贛江水系影響,枯水期保護區水落灘出,形成草洲河灘與9個獨立的湖泊;豐水期9個湖泊融為一體,形成鄱陽湖水一片汪洋。該地是遷徙水禽及其重要的越冬地,保護區共有鳥類近250種,其中水禽108種,主要水禽有白鶴、白鸛、天鵝和多種雁鴨類。湖泊中有122種魚類,其中不乏商用魚類。據1998年冬觀測,有越冬候鳥近10萬隻,其中白鶴1500多隻、白枕鶴1000多隻、小天鵝2000多隻、白琵鷺2000多隻、雁鴨類各3萬多隻。
7、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
位於香港西北部,總面積1,500公頃。濕地區內主要有魚/蝦池塘、潮間帶灘涂(包括鹹水灘涂)、紅樹林潮間帶灘涂等3種濕地類型。濕地區內高等植物約190種、魚類約40種、鳥類約280種。主要保護對象為鳥類及其棲息地。
鄰近景點
香港公園,九龍清真寺,蘭桂坊,西貢,香港文化中心,太平山頂,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海防博物館,終審法院,香港仔,跑馬地賽馬場,荷李活道,皇后廣場,深水灣,杜莎夫人蠟像館,電影資料館,茶具博物館,香港動植物公園,石階街,石澳,大潭郊野公園,香港醫學博物館,文武廟,孫中山紀念館,半山自動扶梯,舊灣仔郵政局,西港城,香港仔郊野公園,淺水灣,香港大學,赤柱,香港仔避風塘,外國記者會及藝穗會,懲教博物館,金紫荊廣場,警隊博物館,海洋公園,聖約翰大教堂,香港禮賓府,美利樓。[1]
參考文獻
- ↑ 香港米埔野生動物保護區欣欣旅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