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韶關市2 圖片來源於搜搜網

韶關市位於廣東省北部,地處五嶺山脈南麓,北江中上游地區,內聯珠三角,外接湘贛,是廣州一小時生活圈內城市,是中國南方的交通要衝,素有廣東的北大門之稱。韶關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總面積18218.06平方千米,下轄3個市轄區、4個縣、2個縣級市、1個自治縣,2018年戶籍人口為336.6萬人。

韶關古稱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東衡州為韶州,之後歷朝沿襲。元鼎六年設曲江縣時,便以韶關為縣治。韶州得名韶關始於明清之際,在今韶關市區先後設立水陸三個稅關收稅,俗稱韶關。

韶關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金融生態市和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園林城市、林業生態市和生態發展區,是廣東省規劃建設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韶關都市區的核心城市,是全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

韶關有着兩千多年的城建歷史,被譽為「古虞名郡」,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文化遺產豐富,地方特色濃郁,歷史文化積澱深厚。而且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韶關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禪宗文化的祖庭、一代名相張九齡的故鄉,是客家文化的聚集地、廣府文化的發祥地,是廣東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之地。

韶關市

目錄

歷史沿革

韶關風采樓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設曲江縣,屬桂陽郡,治所在今韶關市區東南蓮花嶺下。

曲江縣有2100多年的城市歷史,三國吳甘露元年(265年)設始興郡,曲江縣為始興郡治所。

東晉時移治今韶關西南。

隋開皇九年(589年)改設韶州,因州北名勝韶石山得名。

唐為韶州治。五代南漢移治今韶關市。

此後元、明、清皆為韶州路、府治。

民國時期先後設廣東省南韶連綏靖區、南韶連道、嶺南道、南韶連行政區、北區、西北綏靖區、第二行政督察區等。

1943~1945年設省轄韶關市,為廣東省臨時省會。

1949年11月,廣東省設北江臨時行政委員會,在曲江城區設韶關市,轄曲江縣等17個縣市。1950年北江臨時行政區委員會更名北江專區。1952年後改設粵北行政區、韶關專區、韶關地區。

1966年曲江縣移治今址馬壩鎮。

1975年韶關市升格為地級市,轄曲江縣。

1983年撤銷韶關地區,所屬縣併入韶關市。1984年起轄3個區9個縣3個自治縣。1988年起轄3個區8個縣。

2004年5月起轄3個區7個縣(市)。

行政區劃

1984年起轄3區9縣3自治縣。1988年起轄3區8縣。2004年5月起轄3區7縣(市)。

韶關朝陽樓

韶關地區東起南雄市界址鎮界址村,西至樂昌市三溪鎮丫告嶺村,直線東西跨度長約186.3公里;北抵樂昌市白石鎮三界圩村,南達新豐縣馬頭鎮路下村,南北跨度長約173.4公里。西北和東北與湖南省郴州市、江西省贛州市交界;東南接河源市,西南連清遠市,南鄰廣州市惠州市

韶關位於廣東省北部,北界湖南,東鄰江西,東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別與廣東省河源、惠州、廣州及清遠等市接壤。介於北緯 23°53′~ 25°31′ ,東經 112°53 ′~114°45′之間 ,東起南雄市界址鎮界址村,西至樂昌市三溪鎮丫告嶺村,全境直線距離東西跨長 186.3公里;北自樂昌市白石鎮三界圩村,南至新豐縣馬頭鎮路下村,南北為 173.4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85萬平方公里,韶關市區面積3468平方公里。

摺疊地質

韶關市地處南嶺山脈南部,全境在大地構造上處於華廈活化陸台的湘粵褶皺帶。地質構造複雜,火成岩分布極廣,地層發育基本齊全,岩溶地貌廣布、種類多樣,岩類以紅色砂礫岩、砂岩、變質岩、花崗岩和石灰岩為主。

摺疊地貌

乳源大峽谷韶關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積約占20%。

在地質歷史上屬間歇上升區,流水侵蝕作用強烈,造成峽谷眾多、山地陡峻以及發育成各級夷平面,以山地丘陵地貌為主。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構成粵北地貌的基本格局:北列為蔚嶺、大庾嶺山地,長140公里;中列為大東山、瑤嶺山地,長250公里;南列為起微山、青雲山山地,長270公里。其間分布兩行河谷盆地,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樂昌盆地、韶關盆地和翁源盆地。紅色岩系構成的丘陵、台地分布較廣,特徵顯著。仁化丹霞山一帶以獨特的紅岩地貌聞名於世,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所在地和命名地,面積約280平方公里,山群呈峰林結構,有各種奇峰異石600多座。南雄、坪石等盆地屬紅岩類型,南雄盆地幅員較廣,岩層有十分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全市境內山巒起伏,高峰聳立,中低山廣布。北部地勢為全省最高,位於乳源、陽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為廣東第一高峰。南部地勢較低,市區海拔最低處35米。[1]

摺疊河流

河流主要屬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湞江為幹流,自北向南貫穿全境,大小支流密布,呈羽狀匯入北江。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錦江、翁江、凌江、南水。新豐縣部分屬東江流域。

摺疊氣候

韶關屬中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區,氣候宜人。

一年四季均受季風影響,冬季盛行東北季風,夏季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四季特點為春季陰雨連綿,秋季降水偏少,冬季寒冷,夏季偏熱。年平均氣溫18.8°C―21.6°C,最冷月份(1月)平均氣溫8°C―11°C,最熱月份(7月)平均氣溫28°C―29°C,冬季各地氣溫自北向南遞增,夏季各地氣溫較接近。雨量充沛,年均降雨1400―2400毫米,3―8月為雨季,9―2月為旱季。日平均溫度在10°C以上的太陽輻射占全年輻射總量的90%,光能、溫度、降水配合較好,雨熱基本同季,有利植物生長和農業生產。全年無霜期310天左右,年日照時間1473—1925小時,北部鄉鎮冬季每年均有降雪。

自然資源

摺疊水利由於雨量充沛,河流眾多,落差大,水量、水力資源豐富。全市有集雨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62條,其中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條。多年平均年徑流深945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總量約為176億立方米,過境水量28.5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約174.49萬千瓦,其中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有169.92萬千瓦,已開發裝機容量146.6萬千瓦。

摺疊林業韶關是全國重點林區,廣東用材林、水源林和重點毛竹基地,被譽為華南生物基因庫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態屏障;2012年末林業用地面積142.0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73.3%,活立木總蓄積量7692萬立方米。

南華禪寺

全國首批6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地區之一,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晉級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15個,其中國家級3個,自然保護區面積17.9萬公頃。有小坑、南嶺、韶關、天井山4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1個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1個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

摺疊生物

韶關區域內植物種類起源古老、成份複雜,蘊藏着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華南虎、雲豹、黃腹角雉、黑鹿和瑤山鱷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穿山甲、獼猴等52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水松、紅豆杉、廣東松等36種。林副產品有木材、毛竹、松香、松節油、茶油、桐油、木耳、冬菇、茶葉、白果、杜仲、竹筍、板栗等。

摺疊礦產

韶關是「中國有色金屬之鄉」,有「中國鋅都」稱號,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煤炭、鉛、鋅、銅等55種,保有儲量位居全省第一的有23種。[4]

2012年,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儲量中:煤13115萬噸,鐵礦石3233萬噸,錳礦石74萬噸,銅礦石8487萬噸,鉛礦石9841萬噸,鋅礦石13811萬噸,鎢礦石18688萬噸,鉬礦石11500萬噸,銻礦石247萬噸,鉍礦石12818萬噸。

摺疊土地

韶關市土地面積18218.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3萬公頃,園地2.99萬公頃,林地143萬公頃,牧草地0.028萬公頃。

人口民族

2012年末韶關常住人口286.87萬人,比上年增加1.87萬人。城鎮人口比重53.3%,比上年提高0.53個百分點。戶籍人口326.4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8.3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81萬人,人口出生率17.33‰;死亡人口2.31萬人,死亡率6.89‰;人口自然增長率10.44‰。

韶關客家圍屋-滿堂客家大圍

全市現有少數民族43個,人口約5.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7%,主要分布在乳源瑤族自治縣、始興縣南雄市、曲江區、翁源縣、仁化縣、樂昌市、武江區等8個縣(市、區)的57個鄉鎮、95個村委、306個村民小組,其中農村少數民族5.1萬人。世居的少數民族主要是瑤族和畲族,其中瑤族3.7萬人,畲族1.1萬人。全市轄有一個自治縣——乳源瑤族自治縣;一個民族鄉——始興縣深渡水瑤族鄉。居住在乳源瑤族自治縣的少數民族人口2.4萬人,占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43.6%;散居在其他縣(市、區)的少數民族3.1萬人,占全市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6.4%。

 
韶關市4

馬壩人遺址

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完成1163億元(數據均為預計數,下同),比上年增長6.5%左右,人均生產總值4萬元、增長5.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3%,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3%,三次產業結構由2014年的12.6:40.6:46.8調整為12.9:37.5:49.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10億元,下降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9億元,增長10.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5.2億元,增長4%;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和存款餘額分別達732億元、1533億元,分別增長9.1%、9.9%;外貿進出口23.9億美元,增長1.52%;實際利用外資4807萬美元,下降74.8%;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00元,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00元,增長9.2%;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目標任務。

2014年,韶關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12億元、增長9.5%,增速高廣東(7.8%)1.7個百分點、在全省地級以上市中居第10位,高全國(7.4%)2.1個百分點,在新常態下保持了經濟較快發展。其中:第一產業增長4.3%,第二產業增長10.7%,第三產業增長9.6%。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2億元,增長14.4%。其中稅收收入54.1億元,增長15.7%。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46.7億元、增長18.3%。[2]

第一產業

韶關農業優勢明顯,氣候資源優越,人均耕地面積在全省排第一。由於近幾年加強了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農業生產持續增長,2013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6.4億元,農業增加值131.3億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9584元。優質水稻、蔬菜、畜禽產品、煙葉、水產品、水果等農業六大主導產業生產基地不斷擴大,特色農產品如南雄板鴨、張溪芋頭、火山粉葛等特色農業加快發展,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逐步向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優質化、集約化的生產方式轉變。

2013年,韶關擁有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達90家,其中省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17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共2155家。家庭農場22家。全市共有14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和11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2013年全市共引進新品種125個,推廣新品種39個,應用新技術14項。全市農業科研項目榮獲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分別為6項、6項、5項。

種植業

韶關地區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旱糧比重較小。

韶關地區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油菜籽、芝麻、茶、大豆、棉花、麻、蔗、煙草、蠶桑等。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韶關地區屬中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十分有利林木生長。尤其杉木,生長迅速,一般15至20年可成材,且材質好,馳名省內外。韶關是廣東省的杉木中心產區,連南縣金坑鄉素有「杉都」之稱。韶關是廣東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庫,蘊藏着豐富的動、植物和林副產品資源。1984年森林資源二類清查,全市有林業用地220.38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71.95%;有林地125.33萬公頃,占廣東省的32.99%;森林覆蓋率達44.19%。韶關是廣東省的重點林區,所轄12個縣均是重點林業縣。

韶關山地遼闊,素稱「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區群眾,歷來靠山吃山,有悠久的耕山營林習慣。林業對於改善山區人民生活和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據林業部門調查,主要林區鄉鎮山林經濟收入占總收入的50%以上。

畜牧業

韶關市畜牧業方面主要飼養豬、牛、三鳥等。

第二產業

韶關歷史上以農為主,工業基礎比較薄弱,但起源頗早,且有過鼎盛時期。西周晚期到春秋時代已有制陶業;唐宋時期手工業與礦冶業已有相當發展,《宋史》載:「慶曆(1046—1048年)末韶州天興銅大發,歲釆25萬斤,詔即其州置永通監。」韶州南雄曾是當年織布絲綢中心;明代陽山為當時全國十三個鐵冶所之一,年產鐵78萬斤;清代土紙、毛筆生產興盛一時。民國以後,開始出現一些官僚資本家經營的工礦企業,釆煤業、以木炭、柴油為燃料的小火電業萌芽。

韶關是廣東的重工業城市,工業基礎雄厚。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國家先後把韶關作為華南重工業基地和廣東戰略後方來建設,建立起韶關鋼鐵廠、韶關冶煉廠、韶關挖掘機廠、凡口鉛鋅礦、大寶山礦等一大批骨幹工業企業,奠定了韶關工業在當地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七十年代,韶關已成為廣東重要的工業基地。八十年代以來,韶關的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韶關工業緊緊圍繞「建設粵北經濟強市」的目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依託資源優勢,積極發展優勢產業。基本形成了資源型產業突出、加工工業雄厚、部分輕工業份量較重的綜合類工業城市。 2014年,韶關市完成工業增加值37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348億元。鋼鐵、有色金屬、電力、機械、煙草、製藥、玩具七大支柱產業完成增加值211.4億元。

七大支柱工業:機械工業,製藥工業,鋼鐵工業,煙草工業,電力工業,玩具工業,有色金屬工業。

高技術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

先進制造業:裝備製造業;鋼鐵冶煉及加工工業;石油及化學行業。

優勢傳統工業:食品飲料業,建築材料業,金屬製品業,紡織服裝業,家具製造業。

防洪工程:樂昌峽水利樞紐

第三產業

韶關據五嶺之口,商品流通承南啟北,唐宋時期為嶺南商業重鎮。內地貨物多經庾嶺進入韶州運往廣州和南海各地,嶺南特產、沿海食鹽和國外香料、工藝品等貨物也經韶州復道庾嶺運往虔州或轉運至京師、中原各地。韶州成為聯繫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南北貨物轉運集散之地。尤其宋代,隨着全國政治經濟重心的南移,韶州商業經濟更為活躍。韶州銅礦的開採和冶煉(今曲江大寶山一帶),產量居全國之首,成為北宋最大的銅冶煉中心,加上韶州永通監(鑄錢局)的開辦,促進了韶州商業發展,南北貿易往來頻繁,在韶州轉運集散的北貨有絲綢、棉花、茶葉、煙絲、瓷器等,南貨有廣鹽、銅、鐵、錫製品、香藥、百貨、嶺南特產等。至明清時期,韶州的牙行業、行棧業、旅棧業、銀樓業、中藥行業、煙草行業、布匹行業、典當業、米行業、鹽行業、京果行業、飲食行業、土紙行業、運輸業等頗為興旺,這一時期在韶州城內和城郊先後建了九大貿易市場(墟市),即清平墟、南皋墟、皇中墟、長坪墟、大墨墟、上韶墟、文化墟、布賢墟、大風墟。各地商人來韶經商頻繁,「舟車輻輳,踵接肩摩」。尤其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清政府實行海禁後,廣州成為唯一的通商口岸,南北貨物和國外進口商品,大都運來韶州轉運集散。湘贛、江浙、閩南和廣州各地客商,紛紛來韶經商,先後在韶州設立一批商業會館,其中主要的有廣州會館、四邑會館、豫章會館、福建會館、楚南會館、贛州會館、興寧會館等。南北貨物的雲集,韶州關稅銀也隨之日增,至道光年間,韶州太平關年稅銀收入達21萬兩,轉解戶部14萬兩,比粵海關各口岸年稅銀之總和11萬兩還多,成為國庫和地方財政的一大財源。

國內貿易:2013年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銷售額783.8億元,其中:批發零售業銷售額718.3億元,住宿餐飲業營業額65.5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71.1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11.3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8億元。有水果、蔬菜、糧食、小商品、布匹、水產品等一批專業批發市場和建築材料、裝飾材料、日用百貨、農副產品、摩托車、野味山貨、舊貨交易、機電產品等商品專業街。國內外著名零售企業在韶發展勢頭良好。


對外經濟:2013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1.89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23.17億美元,其中出口9.2億美元,進口13.97億美元。外經貿發展形勢良好。在2013粵港經濟技術貿易合作交流會上,韶關新簽訂項目6個,總投資金額2.2億美元。韶關2條通行港澳船舶已於2013年10月獲省交通廳批准;粵北國際物流中心項目整體規劃工作進展順利,已於2013年12月底通過了專家評審。全力保障鐵海聯運班列順暢運行,致力將韶關至深圳鹽田港的「鐵海聯運」項目打造成華南乃至全國的「鐵水聯運」示範項目。2013年,全市通關貨物總量665萬噸,交通工具12.9 萬輛;進出口集裝箱1.36萬個,其中鐵海聯運集裝箱進出口箱達8201個。韶關已成為國內外客商的熱點投資地區。

旅遊業:2013年接待旅遊者人數243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187.2億元。

金融業:2014年,韶關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394億元,其中儲蓄存款餘額86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671億元。

莞韶園:2014年6月19日,「粵北硅谷高科技園區」規劃建設方案專家論證會在韶關召開。據了解,「粵北硅谷」項目以建設現代信息服務產業園區,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和工業強市,推進科技創新和企業創業為建設重點。初步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園區中大規模IT企業500家,從業人員達10萬人,年產值達100億元;用10年時間,打造產值超300億元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展望未來,「粵北硅谷」將打造成為粵北、湘南及贛南最大的信息產業聚集區。

新一輪對口幫扶開展以來,莞韶交流合作進一步深化,莞韶園、七組團共引進落實項目103個,總投資250多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47個,工業、農業、旅遊、金融、文化等「十大」領域的合作也紮實推進。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莞韶園已經定下戰略目標,即以高新技術企業為基礎,抓住裝備製造、生物製藥和醫療器械兩個重點主導產業,突出整機裝備、成套設備和智能裝備,擴大裝備製造業產業集群,打造廣東裝備製造業總部基地,到202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00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

韶關是廣東第一架飛機誕生地。「十一五」期間,全市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3家,產值達289.6億元;省民營科技企業89家,產值達40.55億元。2010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的比例為20%。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從2005年末的60億增長到2010年的150億,增長150%;高新技術產品數量從2005年末的75件增長到2010年的135件,增長80%。

2013年末,韶關市擁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12家,其中省級重點研發中心2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2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81家,省級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3個。全年取得科技成果88項,其中3項獲省科技進步獎。全年實施國家「火炬計劃」1項,國家 「星火計劃」1項。全年專利申請量2266項,專利授權1438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16項、發明專利授權61項。我市通過2011-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考核,並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曲江區列入2013年「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是全國99個縣(區)、廣東省7個試點縣(區)之一。

教育

韶關學院

2012年末擁有普通中學155所,技工學校10所,中等職業學校22所,小學187所,幼兒園41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升學率100%,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99.59%,初中畢業升學率97.32%。韶關學院授予44個專業學士學位,3889名學生獲得學士學位。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學生18134人,畢業生6035人,比上年分別增長34.8%,67.2%。全年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6982人,14127科次。

文化

乳源必背瑤寨

到2010年底止,乳源縣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現全覆蓋,仁化縣完成省的試點任務,其餘縣、市、區建立了縣級支中心;全市農家書屋工程已建成696個;全市完成農村電影放映1.38萬場。按照國家和廣東省的部署,完成了20戶以上已通電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78個,完成了143個20戶以下已通電自然村「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建設情況調查摸底工作;全市有線電視傳輸光纖總長7471.5公里,有線電視用戶達45.7萬戶,入戶率達61.5%,廣播綜合覆蓋率達97%,電視綜合覆蓋率96.9%。

2010年,文藝精品創作喜獲豐收。採茶小戲《劉七斤賣豬》赴京參加由文化部、中國文聯聯合舉辦的「大地情深」——全國城鄉基層群眾小戲小品展演,受到觀眾的好評。合唱《盤王歌》獲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瑤族舞蹈《鼓聲響起幸福來》獲廣東省首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銀獎。《月姐歌》獲首屆海峽客家歌曲創作演唱大賽金曲獎。現代粵北採茶戲《孟管當砸缸》獲第四屆全國小戲小品大賽三等獎。參加第二屆八省優秀客家山歌邀請賽,取得一金一銀一銅和優秀組織獎的好成績。少兒舞蹈《茶兒小小飄香香》獲廣東省第八屆少兒藝術花會銀獎。

韶關客家艾糍傳統文化節

至2011年韶關市建有市級文化館1個,縣(市、區)文化館10個。全市鄉鎮綜合文化站106個,從業人員165人,鄉鎮綜合文化站大多開設有圖書室、閱覽室、文娛活動室、小廣場等基礎文化設施,有的還開設了綜合培訓室、電腦室,組建業餘採茶劇社、鼓樂隊、舞獅隊、舞龍隊等,舉辦培訓班564次,培訓3.4萬人次。全市農村文化室566個,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藏書量9.65萬冊,宣傳欄1.11萬平方米,農村小廣場5.63萬平方米。全市有公共圖書館9個。其中,市級1個,縣(市、區)8個,藏書量約60萬冊,流動圖書服務送書51.7萬冊。全市專業藝術表演團體10個。其中,市級2個,縣(市、區)8個,從業人員280人,流動舞台車12輛。2010年,全市專業和業餘文化藝術團體開展送戲下鄉演出總共776場次,觀眾達23.28萬人次。全市公共博物館市級1個,縣(市、區)9個,民營博物館2個。全市文化廣場54 個,其中,有固定舞台、規模在350平方米至35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28個。

衛生

2012年韶關市有醫療衛生機構733家。醫療機構床位數13510張,衛生人員總數19577人,衛生技術人員16183人。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2.12人,註冊護士2.24人。

體育

新豐雲髻山

2010年9月廣東省第四屆民族運動會在韶關市舉行,韶關市代表團取得了團體總分全省第一、金牌第二的優異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市體育局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突出貢獻單位」。

2010年成功承辦了第16屆「廣東文化基金流動杯」老年人門球賽。來自省各地級以上市及香港、澳門、台灣共78個代表隊800多人參賽。

2010年10月舉行第16屆亞運會火炬傳遞(韶關站)活動,來自省內外80名火炬手手手相傳亞運聖火。

2011年9月韶關市運動員代表廣東省參加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女子龍舟、押加和2個表演項目比賽,奪得3個一等獎、6個二等獎、4個三等獎的好成績。10月20-28日在江門市舉辦的省第二屆農民運動會,韶關市參加田徑、跳繩、籃球(女子)、健身秧歌、武術、乒乓球六大項目比賽,以團體總分294分在全省21個參賽單位中排名第七(二等獎)。

成功承辦了2012年全國百城和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統活動(廣東省)啟動儀式暨廣東省第二屆健身氣功站點聯賽總決賽、2012年廣東省「中國體育彩票」國民體質監測萬里行暨全民健身志願服務活動啟動儀式。

成功舉辦了2012年韶關市「匯展華城杯」元旦環城跑、「周六福杯」龍舟賽、「百獅鬧元宵」活動、廣東省首屆百縣區足球賽「白馬建業杯」韶關賽區預選賽、青少年體育舞蹈大賽、8月8日「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動暨健身秧歌比賽、「南粵幸福活動周」體育系列活動、第五屆幹部職工體育運動會、第二屆「體彩杯」野外露營、第五屆徒步穿越丹霞山、首屆「體彩杯」丹霞綠道快樂騎行活動等,韶關市城市體育人口達48%以上。

歷史文化

白毛茶韶關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舜帝南巡曾經過此地登韶石山而奏韶樂,動聽的樂曲使周圍的山石也為之動容。歷史上的韶州被譽為「嶺南名郡」,孕育了以陳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張九齡、唐代詩人邵碣、宋代名臣余靖、明代抗倭名將太子太保陳磷、清代文學家廖燕、抗日戰神薛岳、鐵軍創始人張發奎、為傑出代表的大批歷史名人。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華寺因此成為禪宗的「南宗祖庭」。

韶關民間文化藝術種類豐富,包括客家山歌、採茶戲、花鼓戲、花燈戲、山歌劇、說書、快板、粵曲、舞龍、舞獅等民間歌舞以及木雕、編織、刺繡、剪紙等民間工藝。

習俗風俗

烏石紅瓜子各地習俗風俗有濃郁的嶺南客家漢族色彩,瑤、畲兩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漢族地區在農業生產方面,依照二十四節令的規律安排生產,成為習慣。從事農活早出晚歸、請親朋幫工成為傳統,山區還有春種田基豆、冬放野牛、打橫塘、檢油茶等等各種習俗。經商貿易講究擇吉開張、注重招牌,有趕墟日(定期集市)、賒銷等習俗。在居住方面,農村多以姓族聚居,講究風水擇地而居,有姓族大屋(檐街屋)、圍龍屋、「四點金」住宅、騎樓式住宅、圍樓、「小康房」等住宅類型。飲食方面,注重節日飲食,講究吃「團年飯」、「團圓飯」,有炒米餅、米糕、油糍、灰水糍、艾糍等十數種有特色的年節食品,民間普遍重視傳統節日,除春節、元霄、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外,還有嘗新節、冬至節等。婚俗方面,農村仍有哭嫁、送嫁、迎親、拜堂、鬧洞房等古俗遺風。民間重視傳宗接代和靠子女養老送終,還有修族譜家譜、春節清明祭祖以及訂立族規、獎勵讀書等傳統。瑤、畲兩族有各自獨特的風情習俗,在姓名稱呼、起居飲食、衣冠服飾、喜慶禁忌、社會風尚等各方面富有當地民族特色。

宗教文化

韶關宗教歷史久遠,宗教文化源遠流長,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佛教、道教信徒較多。一些宗教廟會如南華誕等影響至今,信徒在飲食、服裝等方面有一些宗教色彩。

地區方言

韶關方言以客家方言為主,廣大城鄉普遍使用,並成為瑤族與當地漢族進行語言交流的工具。韶關市區、樂昌市區和仁化縣城則普遍使用粵方言(廣州話),普通話在市區、縣城及工礦區也普遍使用。此外,還有少量農村地區使用湘方言、閩南方言、北江船話和粵北土話。韶關瑤族群眾使用瑤語,畲族群眾則已放棄本民族語言轉用漢語。

特產

韶關特產有北江香菇、冬筍、筍乾、白毛茶、北鄉馬蹄、南華李、三華李、甘木通、龍腦、巴戟天、大鯢(通俗稱「娃娃魚」)、棘胸蛙、馬壩油粘米、烏石紅瓜子、獼猴桃、冷水豬肚、爆炒山坑螺等。

風景名勝

韶關有陳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張九齡、宋代名臣余靖等傑出人物的遺蹟,韓愈蘇東坡、楊萬里等都曾留下歌頌韶關山水的名詩佳作。孫中山先生曾兩度率國民革命軍在韶關誓師北伐。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曾在韶關留下足跡。毛澤東朱德鄧小平彭德懷陳毅等革命家都在韶關戰鬥過。全市有99個鎮(街道)4796個自然村屬革命老區。韶關是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匯之地,客家民系的聚居地之一,保存有客家圍樓300多座。境內文物眾多,擁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276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4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74處。

丹霞山

韶關擁有國家級風景區丹霞山(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弘揚南宗禪法的發祥地南華寺,著名的「馬壩人」出土處馬壩人遺址、「石峽文化」遺址獅子岩,有「地下宮殿」之稱的古佛岩,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驛道梅嶺古道(梅關古道),嶺南第一圍的滿堂客家大圍,客家八卦圍、湖心壩客家群樓,珠江三角洲居民的發祥地珠磯巷,南方第一家天然狩獵場乳源南水狩獵場,乳源的必背瑤寨、乳源大峽谷(廣東大峽谷)、南嶺國家森林公園(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韶關百丈崖風景旅遊區、雲門寺、珠璣巷、乳源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等景區景點。

最佳季節:3月-5月和10月-12月皆宜。此時氣候溫和,景色怡人,非常適宜旅遊觀光。

建議遊玩:4天

韶關市(20勝景)風景

丹霞山 200元 5A 仁化縣

珠璣古巷 40元 4A 南雄市

坪田千年古銀杏群 20元 / 南雄市

帽子峰林場 20元 3A 南雄市

梅關古道⑴ 40元 4A 南雄市

雲門寺(寺廟內) 3元 5A 乳源縣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60元 4A 乳源縣

南華寺 30元 4A 曲江區

小坑國家森林公園 / 4A 曲江區

金雞嶺 20元 / 樂昌市

東湖坪民俗文化村 20元 / 始興縣

東華山 / / 翁源縣

雲髻山 40元 4A 新豐縣

馬壩人遺址 20元 3A 曲江區

古佛洞天 50元 4A 樂昌市

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45元 4A 始興縣

櫻花峪 30元 / 新豐縣

廣東大峽谷 65元 4A 乳源縣

龍王潭 40元 3A 樂昌市

鐘鼓岩 5元 3A 南雄市

城市榮譽

嶺南名郡 全國雙擁模範城 全國重點林區 廣東省的生態屏障

中國鋅都 全國衛生先進市 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 廣東省林業生態市和生態發展區

有色金屬之鄉 全國衛生城市 廢舊塑料進口基地 廣東用材林、水源林和重點毛竹基地

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廣東省文明城市 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地區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金融生態市 華南生物基因庫

旅遊攻略

韶關古稱韶州,是「馬壩人」的故鄉,石峽文化的發祥地,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歷史。歷史上的韶州被譽為「嶺南名郡」,孕育了以陳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張九齡、宋代名臣余靖、清代文學家廖燕為傑出代表的大批歷史名人。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韶關南華寺因此成為禪宗的「南宗祖庭」。

這裡是粵北地區的經濟中心,歷史上也曾盛極一時;這裡曾是嶺南重鎮,歷經千載。在韶關,你可以在珠璣巷裡追尋時光流逝下斑駁的歷史,在丹霞山上讚嘆大自熱的神奇,在南華寺里感受六祖慧能的佛宗禪意,在梅關古道上看紅梅傲雪,遙想當年虎踞龍盤,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雄渾氣勢......

消費水平

韶關的消費水平不是很高,一般用餐人均在20元左右,經濟型住宿價格在150元上下,打車起步價7元。

最佳旅行時間

充沛的雨量使韶關大地四季常青,全年都很適宜旅遊。另外,丹霞山四季景色不同,最佳旅行季節是春天3-5月,秋天10-12月兩季。

穿衣指南

韶關一般10月份左右就開始降溫,12月份溫度在8-18度之間。4月份左右開始回暖,出行時建議穿中等厚度毛衣,外面套厚外套,最好帶上圍巾,另外提示,爬山要選擇舒適運動鞋。3、4月份,是韶關的梅雨季節,氣溫潮濕寒冷,出門最好帶雨具,穿厚外套。7-8月天氣較熱,可穿薄紗、短褲,注意防曬。

餐飲

韶關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因而這裡的菜餚也風味各異。用料龐雜,選料精細,技藝精良, 善於變化,風味講究,清而不淡, 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擅長小炒,南雄和翁源的菜是非常有名的。

購物

韶關物產豐富,是廣東省最大的再生能源基地和天然生物基因庫,森林資源及野生動、植物資源也極其豐富,當地土特產也很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