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下書網 的圖片

《集外集拾遺》是200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魯迅文集。書名由作者自己擬定,未編完而因病終止。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時,由許廣平編定印入。1957年在此基礎上擴大重編。共收文一百二十六篇,為1903年到1936年間所作,包括當時搜集到的所有未曾編入各文集中各種體裁的作品。

目錄

內容簡介

《集外集拾遺》書名系由作者擬定,部分文章由作者收集抄錄,有的加寫「補記」或「備考」。但未編完即因病中止,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是由許廣平編定印入。這次抽去譯文《高尚生活》、《無禮與非禮》、《察拉圖斯忒拉的序言》三篇和《 附記》(已錄入《華蓋集?忽然想到》注文);《咬嚼之餘》、《咬嚼未始「乏味」》、《「田園思想」》三篇的「備考」和《編完寫起》一則已移置《集外集》的有關文章之後;《 序言》已移入《譯文序跋集》;《教授雜詠》的第四首系這次補入;若干詩文則按寫作時間的先後,在順序上作了調整,若干詩題據作者書錄的題款重新核定。 另有附錄兩部分,一為作者早年(1898至於1902年)詩文十七篇,均從周作人日記中錄出;一為1919至於1936年間所擬啟事、廣告、說明等短文二十三篇。本集為魯迅其他文集的補遺,是研究魯迅的重要資料。魯迅佚文,近來屢有發現。

圖書目錄

一九一二年 懷舊 一九一九年 對於《新潮》一部分的意見 一九二四年 又是「古已有之」 通訊(致鄭孝觀) 一九二五年 詩歌之敵 關於《苦悶的象徵》 【備考】:給迅魯先生的一封信(王鑄) 聊答「……」 【備考】:偏見的經驗(柯柏森) 報《奇哉所謂……》 【備考】:奇哉!所謂魯迅先生的話(熊以謙) 《陶元慶氏西洋繪畫展覽會目錄》序 這是這麼一個意思 【備考】:青年必讀書(趙雪陽) 《蘇俄的文藝論哉》前記 通訊(復高歌) 通訊(復呂蘊儒) 通訊(致向培良) 通訊(致孫伏園) 【備考】:並非《晨報》造謠《素昧》 一個「罪犯」的自述 啟事 【備考】:那幾個女學生真該死(蔭棠) 謠言的魔力(趙蔭棠) 鐵塔強姦案的來信(S.M.) 鐵塔強姦案中之最可恨者(唯亭) 我才知道 女校長的男女的夢 一九二六年 中山先生逝世後一周年 《何典》題記 《十二個》後記 《爭自由的波浪》小引 一九二七年 老調子已經唱完 《遊仙窟》序言 一九二九年 《近代木刻選集》(1)小引 《近代木刻選集》(1)附記 《路谷虹兒畫選》小引 哈謨生的幾句話 《近代木刻選集》(2)小引 《近代木刻選集》(2)附記 《比亞茲萊畫選》小引 一九三0年 《新俄畫選》小引 文藝的大眾化 《浮士德與城》後記 《靜靜的頓河》後記 《梅斐爾德木刻士敏土之圖》序言 一九三一年 《鐵流》編校後記 好東西歌 公民科歌 南京民謠 一九三二年 「言詞爭執」歌 幫忙文學與幫閒文學 今春的兩種感想 一九三三年 英譯本《短篇小說選集》自序 《不走正路的安得倫》小引 譯本高爾基《一月九日》小引 《解放了的堂·吉訶德》後記 《北平箋譜》序 上海所感 一九三四年 《引玉集》後記 一九三六年 《城與年》插圖小引 詩 一九0三年 自題小像 一九一二年 哀范君三章 一九三一年 贈鄔其山 無題二首(大江日夜向東流雨花台邊埋斷戟) 送增田涉君歸國 一九三二年 無題(血沃中原肥勁草) 偶成 贈蓬子 一·二八戰後作 教授雜詠 所聞 無題二首(故鄉黯黯鎖玄雲皓齒吳娃唱柳枝) 答客誚 一九三三年 贈畫師 題《吶喊》 悼楊銓 無題(禹域多飛將) 無題(一枝清采妥湘靈) 酉年秋偶成 一九三四年 聞謠戲作 戌年初夏偶作 秋夜偶成 一九三五年 亥年殘秋偶作 附錄 一九二六年 《未名叢刊》與《烏合叢書》廣告 一九二八年 《奔流》凡例五則 一九二九年 《藝苑朝華》廣告 一九三三年 《文藝連叢》 一九三五年 《譯文》終刊號前記 一九三六年 紹介《海上述林》上卷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辛亥革命後,曾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的主將。 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從1927年到1936年,創作了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雜文,收輯在《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准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編》、《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遺》等專集中。魯迅的一生,對中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領導、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學團體;主編了《國民新報副刊》(乙種)、《莽原》、《語絲》、《奔流》、《萌芽》、《譯文》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青年作者;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內外著名的繪畫、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學,編著《中國小說史略》、《漢文學史綱要》,整理《嵇康集》,輯錄《會稽郡故書雜錄》、《古小說鈎沈》、《唐宋傳奇錄》、《小說舊聞鈔》等等。 1938年出版《魯迅全集》(二十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魯迅著譯已分別編為《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二卷),《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南京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魯迅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魯迅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被譯成英語、日語、俄語、西班牙語、法語、德語、阿拉伯語、世界語等50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