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陸軍部清朝於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將原有六部之一的兵部與練兵處、太僕寺合併改制而成的新部門,掌管全國的陸軍,首長為尚書,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與兩廳十司。宣統二年(1910年),首長與副首長改為大臣與副大臣,底下的部門也有所更替。

目錄

沿革

陸軍部設立於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其前身為兵部、練兵處與太僕寺[1]。首長為尚書,副首長為左右侍郎(各一人),其下有承政廳、參議廳,設有左右丞、左右參議各一人,以及無定額的咨議官、檢察官、正副從事官。此外又有軍衡司、軍乘司、軍計司、軍實司、軍制司、軍需司、軍學司、軍醫司、軍法司、軍牧司等十司,司置司長一人,下有科長、科員、承發官、譯員、藝師、錄事等職員。

宣統二年(1910年)進行改制,首長副首長改為大臣與副大臣,各一人,左右丞、參議、咨議官、承發等官被撤掉,兩廳十司並為八司(原有十司撤掉軍乘、軍計、軍學三司,增加承政司),另設軍學處與審計處。隔年(1911年)軍實司併入軍制司,軍牧司與軍學處改為暫設,大臣副大臣之下設有參事、檢察官、部副官、錄事、司長、處長、科長、科員等職。

編制職掌

  • 陸軍大臣,一人,部門首長,管理全國陸軍行政,統轄軍人軍屬。
  • 副大臣,一人,部門副首長,協助陸軍大臣。
  • 檢察官,掌查軍隊學校局廠。
  • 部副官,掌傳宣命令。
    • 承政司:掌文牘收發、軍費出入、旌別員司功過[2]
    • 軍制司:掌編制徵調及軍械製造、交通建設。
    • 軍衡司:掌班秩階品,封贈襲蔭。
    • 軍需司:掌糧餉及軍需人員教育。
    • 軍醫司:掌衛生治療、軍醫教育和升調。
    • 軍法司:掌審判、監獄、勾檢軍事條約。
    • 軍牧司:掌馬政,如太僕寺原有職掌。
    • 審計處:掌預算決算,審覆支銷。
    • 軍學處:掌軍隊訓練與學校教育。

該部底下又轄有捷報處與馬館。

視頻

陸軍部 相關視頻

世界上十大最強的陸軍部隊
中部戰區陸軍】難忘新兵連

參考文獻

  1. 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新浪博客,2012-03-06
  2. 陸軍部承政司,詞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