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698年-739年),本名李奴奴,唐朝和親公主,唐中宗李顯養女,生父為邠王李守禮。景龍四年(710年),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蕃,嫁予吐蕃贊普赤德祖贊。金城公主在吐蕃生活近三十年,對唐蕃交往有所貢獻,鞏固了文成公主進藏後的唐蕃"舅甥之盟"。 [1]
金城公主 | |
---|---|
本名 | 李奴奴 |
出生 | 698年 |
逝世 | 739年 |
國籍 | 唐朝 |
職業 | 唐朝宗室女(加封公主) |
目錄
人物生平
長於皇宮
聖曆元年(698年),李奴奴出生於邠王李守禮府邸,後被唐中宗李顯收養。雖是宗室女出身,李奴奴卻自幼與其他公主一同成長於皇宮中。
和親背景
久視元年(700年),唐休璟率唐軍擊敗吐蕃軍。長安二年(702年),陳大慈率唐軍擊敗吐蕃軍。神龍三年(707年)三月,吐蕃攝政太后沒祿氏,派遣使者悉薰熱到唐朝進貢,並向唐中宗請求聯姻,中宗應允。該年四月,唐中宗下旨進封李奴奴為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贊普赤德祖贊。 [2]
入蕃和親
景龍三年(709年)十一月,吐蕃派遣大臣尚贊咄等1000多人前來迎娶公主。景龍四年(710年)正月,唐中宗命左驍衛大將軍楊矩護送金城公主入吐蕃。中宗親自渡過渭河到始平縣(今陝西興平)設宴百官,命隨從大臣賦詩為公主踐行。席間談及公主年幼即要遠嫁時,中宗不禁唏噓涕泣。 同年二月,中宗將始平縣改名為金城縣,將百頃泊改名為鳳池鄉愴別里,並赦免當地死刑以下囚犯,免百姓賦稅一年。
8世紀初期,景龍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尺帶珠丹(赤德祖贊)。
金城公主、文成公主雖然是宗室女,不是真公主,但她們在吐蕃地位很高。
金城公主,唐朝宗室女,雍王李守禮的女兒。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及至狗年(公元710年)……贊蒙金城公主至邏些""及至兔年(公元739年)……贊蒙金城公主薨逝""及至蛇年(公元741年)……祭祀贊普王子拉本及贊蒙金城公主二人之遺體"。
文成公主,唐朝宗室女(不是皇帝的女兒)。敦煌吐蕃歷史文書記載:"贊蒙文成公主由噶爾.東贊域松迎至吐蕃之地。""及至羊年(公元683年)…冬,祭祀贊蒙文成公主。"
《敦煌吐蕃歷史文書》的記載中,兼有贊蒙尊稱並且去世後享有祭祀是地位不低於吐蕃王后的人擁有的待遇,文成公主、金城公主都擁有這待遇,而松贊干布的女人里僅文成公主擁有這待遇。
關於泥婆羅的尺尊公主,敦煌吐蕃文獻、吐蕃金石銘刻等吐蕃史料里奇幻荒謬成分較少的部分以及漢人史料的記載里,都有松贊干布娶文成公主,卻都沒有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這事僅來源於部分吐蕃書某些奇幻荒謬小說劇情過多的章節(例如柱間史(西藏的觀世音)、西藏王統記等書的某些章節)。甚至有國外藏學家寫了《松贊干布的妻子》,說松贊干布娶泥婆羅尺尊公主是虛構的。實際上,泥婆羅尺尊公主地位比較低。
松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松贊干布退兵謝罪,吐蕃退出党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唐朝長期控制河西隴右,還逐步向西域(安西北庭)擴張,唐朝對吐蕃處於優勢,文成公主和親吐蕃、嫁松贊干布。
唐休璟陳大慈等率唐軍擊敗吐蕃軍,唐朝長期控制安西北庭河西隴右,唐朝對吐蕃處於優勢,金城公主和親吐蕃、嫁尺帶珠丹(赤德祖贊)。 [3]
文化交往
金城公主沿着七十年前文成公主的舊道入藏,吐蕃為迎娶公主鑿石開路。景龍四年(710年)底,金城公主一行抵達吐蕃邏些(今拉薩)。吐蕃贊普專門為她修建宮城居住,並尊稱其為"可敦"(贊普正妻)。 金城公主進藏時帶去幾萬匹錦緞,還有許多書籍和樂工雜伎,對唐蕃文化交流影響深遠。
唐朝安西都護張玄表侵掠吐蕃北境, 楊矩接受吐蕃的賄賂,建議唐睿宗以"公主沐浴地"為名義將唐朝邊境九曲之地贈予吐蕃以結盟好。不料留下禍患,此後數年間唐蕃在九曲之地征戰不斷。 為防吐蕃,景雲二年(711)唐睿宗設置河西藩鎮(今甘肅省武威市),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又設置隴右藩鎮(今青海省樂都縣)。開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派遣左驍衛郎將尉遲瑰出使吐蕃看望金城公主,並親筆書信褒揚公主德行高尚、深明大義。
和親前後
久視元年(700年),唐休璟率唐軍擊敗吐蕃軍。長安二年(702年),陳大慈率唐軍擊敗吐蕃軍。
長安三年(703年),吐蕃遣使獻馬千匹、金二千兩以求婚。神龍三年(707年),唐朝以雍王守禮女金城公主妻吐蕃贊普。景龍四年(710年),金城公主至吐蕃,吐蕃贊普為其築城以居之。
安西都護張玄表侵掠吐蕃北境,吐蕃雖怨而未絕和親。吐蕃通過賄賂唐朝鄯州都督楊矩,取得了九曲之地(今青海省東南部)。
開元二年(714年),坌達延將吐蕃兵十萬屯大來谷,唐將王晙選勇士七百,衣胡服夜襲之,吐蕃軍驚懼混亂,自相殺傷,死者萬計,薛訥率唐軍夾擊,斬首一萬七千,獲馬羊超過二十萬,追擊吐蕃軍,戰於長城堡,又敗之,吐蕃軍相枕藉而死,洮水為之不流。唐軍前後殺獲數萬人。
之後,吐蕃向唐請和,並要求用與唐朝平等的禮節,玄宗不許。
開元三年(715年),吐蕃與阿拉伯共立阿了達為王,發兵攻拔汗那,拔汗那王兵敗,奔安西求救。孝嵩率軍出龜茲西數千里,下數百城,長驅而進。是月,攻阿了達於連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斬千餘級,阿了達與數騎逃入山谷。孝嵩傳檄諸國,威振西域。
開元四年(716年),吐蕃進攻松州。松州都督孫仁獻襲擊吐蕃於城下,大破之。 吐蕃再次請和。
開元五年(717年),隴右節度使郭知運大破吐蕃於九曲。開元六年(718年),戊辰,吐蕃奉表請和,乞舅甥親署誓文;彼此宰相皆著名於其上。
開元十年(722年),吐蕃入侵其西部的小勃律,小勃律當時是唐朝屬國。北庭節度使張孝嵩遣疏勒副使張思禮將兵四千救之。大破吐蕃軍,斬獲數萬。
開元十五年(727年),唐軍破吐蕃軍於青海之西,俘獲人員輜重牛羊而還。同年,吐蕃軍劫掠瓜州。
開元十六年(728年),吐蕃大將悉末朗寇瓜州,都督張守珪擊走之。乙巳,河西節度使蕭嵩、隴右節度使張忠亮大破吐蕃於渴波谷(今青海湖南);忠亮追之,拔其大莫門城(今青海省龍羊峽),擒獲甚眾。辛卯,左金吾將軍杜賓客破吐蕃於祁連城下。時吐蕃復入寇,蕭嵩遣賓客將強弩四千擊之。戰自辰至暮,吐蕃大潰,獲其大將一人(斬副將一,上級五千首)。吐蕃敗兵散亂逃入山中,哭聲四合。
開元十七年(729年),瓜州都督張守珪、沙州刺史賈師順擊吐蕃大同軍,大破之。信安王李禕率唐軍攻占石堡城,分兵據守要害,令敵不得前進。自是唐朝河、隴諸軍得以游弈自如,拓地千餘里。玄宗聞之大悅,更名石堡城曰"振武軍"。
開元十八年(730年),五月吐蕃遣使致書於境上求和。贊普上表稱"甥世尚公主,義同一家。中間張玄表等先興兵寇鈔,遂使二境交惡。甥深識尊卑,安敢失禮!正惟邊將交抅,致獲罪於舅。屢遣使者入朝,皆為邊將所遏。今蒙遠降使臣來視公主,甥不勝喜荷。倘使復修舊好,死無所恨!"自是吐蕃復款附。……
唐與吐蕃時和時戰200多年,唐取得的大勝比大敗多。松州之戰唐軍擊敗吐蕃軍,吐蕃退出其擊敗的党項、白蘭羌、青海吐谷渾等,唐朝長期控制河西隴右,還逐步擴張到西域(安西北庭);高宗武則天到睿宗時期唐朝內鬥,吐蕃欽陵贏了幾戰占了青海西部,但是爭奪安西失敗,欽陵要求唐撤出安西,被拒絕也無可奈何;唐長期控制河西隴右安西北庭,王晙、李禕、張思禮、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等多次大勝吐蕃軍,或者殺敵數萬,或者開拓疆土,在東邊將戰線推到青海湖以西,在西北將吐蕃趕出大小勃律,從東到西北壓制吐蕃;後來安史之亂朱泚之亂藩鎮之禍牛李黨爭甘露之變等等,唐多次內鬥嚴重削弱自己,吐蕃趁機贏了一些,但是唐朝李晟、韋皋、史敬奉等多次重創吐蕃軍,後來,吐蕃王國內外交困先滅亡了。
《舊唐書 》記載,唐玄宗時期,吐蕃贊普曾上表:"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外甥以先代文成公主、今金城公主之故,深識尊卑,豈敢失禮!又緣年小,枉被邊將讒抅斗亂 ,令舅致怪 。伏乞垂察追留,死將萬足。……伏望皇帝舅遠察赤心,許依舊好,長令百姓快樂。如蒙聖恩,千年萬歲,外甥終不敢先違盟誓。謹奉金胡瓶一、金盤一、金碗一、馬腦杯一、零羊衫段一,謹充微國之禮。" [4]
力促盟約
開元二年(714年)後邊境屢有戰事,唐蕃雙方各有勝敗。開元四年(716年)八月,吐蕃戰敗想要求和,金城公主以謝恩的名義向唐玄宗上《謝恩賜錦帛器物表》,表中稱:"現在時值仲夏炎熱,希望皇帝兄長注意起居飲食。我曾見兩國當年的舅甥盟約,希望現在還能像以前那樣和好如初,若真能如此我便如同獲得再生、欣喜雀躍。皇帝兄長賞賜的金帛物品我都收下了,謹以金盞、羚羊衫和段青長毛氈回贈。"
開元五年(717年),金城公主再次上表請和,稱:"我很平安,請皇帝兄長不必憂心。吐蕃的宰相對我說贊普想要請和,希望雙方親立誓文。以往皇帝不答應立誓,我嫁到吐蕃後雙方和好。但如今邊境戰事不斷,恐怕難以繼續安寧。若只憐憫我遠嫁他國而讓皇帝兄長盟誓是不合理之事,但念在能使兩國長治久安,懇 請謹慎思量。" 唐玄宗准許了求和的奏請。
開元十年(722年)至開元十七年(729年),戰事再起,唐軍屢次大破吐蕃軍。玄宗派遣皇甫惟明和張元方前往吐蕃向贊普和金城公主宣旨,贊普答應請和,並稱:"外甥迎娶公主,情義如同一家。之前是張玄表等人率先發起進攻,才使得邊境戰事緊張。外甥深知尊卑禮儀,怎敢失禮冒犯,實在是邊境情況所迫得罪了舅舅。如今承蒙遠差使節前來看望公主,外甥不勝喜悅。若能兩邊修好,我死而無憾!"吐蕃因此再度依附唐朝。
開元十八年(730年)十月,吐蕃派遣使者來到長安,奉金城公主命向玄宗進獻金盞器物,並求得《毛詩》、《禮記》、《左傳》、《昭明文選》等書籍帶回吐蕃。 開元二十年(732年),金城公主向玄宗上《請置府表》,稱:"聽聞皇帝萬福,我非常歡喜。如今兩國舅甥和好,以後也不變更,天下百姓得以安樂生活。"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派遣詔工部尚書李皓出使吐蕃,賜物萬段。開元二十二年(733年),唐、蕃在赤嶺(今青海日月山)定界刻碑,約以互不侵擾,並於甘松嶺互市。
病逝吐蕃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一月,金城公主在吐蕃薨逝。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春,吐蕃使者抵達長安報喪,幾個月後唐玄宗為金城公主舉哀,輟朝三日。 [5]
人物評價
金城公主入蕃三十年,力促唐蕃和盟,為兩地文化交流貢獻良多。此間唐、蕃雖曾有過多次戰爭,但雙方使臣往來頻繁,仍以和好為主。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3年),唐、蕃在赤嶺定界刻碑,立下盟約互不侵擾,並於甘松嶺互市,平息了邊界持續數十年的戰亂,造福邊疆百姓,也助唐朝繼續鞏固繁榮景象。應當說唐蕃會盟的促成,金城公主功不可沒。
嗣子爭議
依據《舊唐書》和《新唐書》的史料記載,金城公主可能是吐蕃第37任贊普赤松德贊的生母。藏文史料《巴協》和《賢者喜宴》也記載了類似的故事:金城公主生下赤松德贊後,妃子那囊氏詭稱懷孕搶走孩子,並用藥敷在乳房上使乳汁流出,令贊普和群臣無法辨識。赤松德贊滿歲時,父王令他在眾臣面前找出親生母親,最終赤松德贊認出了生母是金城公主。
然而依據敦煌遺書中的藏文文獻《大事記年》記載,金城公主於739年去世,而赤松德贊是在742年出生於札瑪,存在時間矛盾。《贊普世系表》則記載赤松德贊是那囊氏所生的兒子。 目前藏學界對赤松德贊的生母身份各執一詞,具體是誰仍是個謎。 [6]
家族成員
祖輩
曾祖父:唐高宗李治
祖父:章懷太子李賢
父輩
養父:唐中宗李顯(本是金城公主的叔祖父)
生父:邠王李守禮
堂叔:唐玄宗李隆基(若視金城公主為唐中宗之女,則唐玄宗是其堂兄)
丈夫
赤德祖贊:吐蕃第36任贊普
參考資料
- ↑ 金城公主,一個被遺忘的大唐公主鐵血網
- ↑ 金城公主的死因是什麼趣歷史
- ↑ 金城公主互動百科
- ↑ 天林說娛樂天林說娛樂
- ↑ 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金城公主為何不嫁兒子嫁父親?個人圖書館
- ↑ 金城公主的故事17K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