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品三
金品三(1887年-1927年),外文名:George Edwin King,英国人,医疗宣教士。
传教士(亦译宣教士)一般指西方国家的宗教组织向海外派出的,传播天主教[1]、基督教的人员。1622年,罗马教廷设立了负责向新大陆传教区的教廷传信部[2](今万民福音部)。
目录
人物简介
金品三于1887年11月20日出于中国陕西汉水一只行船上。其父金辅仁(Mr. George King)是内地会最早期的宣教士之一,于1875年7月14日抵达中国,先后在甘肃、陕西和湖北等地工作。母亲邬贵贞(Miss Harriette Black)也是内地会宣教士,于1883年10月31日到达上海,然后被分派到陕西宣教。在那里与金辅仁相识相爱,二人于1885年3月17日在上海结婚。1887年8月底,金氏夫妇乘船沿汉水抵达陕南的安康。他们原想租赁或购买房屋传道,但因当地人反对而不得不于11月乘船离开安康。金品三就诞生在此行汉水的船上。
金品三在英国完成了六年小学教育。1899年金辅仁以医疗宣教士身份重返中国,被派往山东烟台,担任内地会芝罘学校医院驻院医生,金品三也随之进入芝罘中学求学。金辅仁于1902年退休,金品三随父母回到英国。
1910年12月,金品三从内地会《亿万华民》杂志上得知中国宣教工场急需医疗宣教士,内心大受感动,遂响应神的呼召,于1911年1月以医疗宣教士身份再到中国。接受短期语言训练后,被暂时分派到河南开封福音医院协助柯维则医生(Dr. Sidney H. Carr)。他一面跟随柯医生熟习医院业务,一面加紧学习中文,有时还跟医院的学生到开封附近的农村传福音。期间他与高建成医生(Dr. Kao Gin-cheng)成为莫逆之交,后来二人在拓展西北医疗宣教工作上同工多年。
1912年3月,金品三转往山西平阳(今临汾)善胜医院工作,在那里度过二年愉快的时光。在医院里,他常常接触中国同工,与医学生一起用餐,有时和他们一起到平阳附近农村传福音。他在医疗工作上尽心尽力,在福音事工上充满爱心。故于1914年,金品三被赋予更大的责任——前往甘肃兰州负责兴建一所新医院——博德恩医院(Borden Memorial Hospital)。
1913年4月,一位富有的美国人威廉·博德恩(Mr. William Borden)预备奉献自己来华作宣教士,向中国西北的回民传福音,却不幸突患脑膜炎而遽然去世,年仅25岁。临终前,他把自己的一大笔遗产捐赠给内地会。为实现他的宣教心愿,内地会决定在兰州建立一所“博德恩医院”(Borden Memorial Hospital)来纪念他。内地会早在1885年就在兰州建立了宣教站,向汉、回、藏等民族传福音。
金品三于1914年2月到达兰州,同年底,他在黄河北岸买下一大片土地,1915年初开始动工兴建医院。金品三一面行医传道,一面监工,至1918年4月,全部建筑工程竣工。在竣工典礼上,甘肃省长亲自为医院大门正上方的“博德恩医院”金字牌匾揭幕,兰州市13个清真寺的阿訇亦皆亲临或派代表来观礼。
博德恩医院的落成,不仅成为甘肃全省第一间西式医院,也是全省唯一的医院。医院设备相当完善,有门诊室、手术室、化验室、药房、男病人床位80个、女病人床位40个。又有三所医生和护士住宅。此外还有特别病房、厨房和其它设备,专供回教徒病人使用。五年后他们开始收容痳疯病人,到1926年又增设了一所痳疯病院。
1915年2月6日,金品三和夏裕恭小姐(Miss Christina Shaw)结婚。夏裕恭是妇产科护士,来自澳洲悉尼。她于1912年10月26日到中国,被分派到陕西西乡宣教。因为博德恩医院急需护士,便于1914年4月底从陕西转到甘肃,成为金品三的得力助手,二人因此也相爱结婚。1916年,他们的女儿玛丽(Mary Fern)出生;1918年1月,他们又得一子约拿单(Jonathan)。产后金师母罹患肺炎,不幸去世。
当初金品三赴兰州时,只从山西善胜医院带了一位医学生刘萃赉 (Liu Shui-lai)作他的助手。刘萃赉年少时曾吸食鸦片,后来在西方宣教士的帮助下戒除鸦片烟而悔改归主。随后进入教会学校读书,再进入善胜医院作医学生。1915年12月,金品三的挚友、敬虔爱主的高建成医生也从河南来到博德恩医院,帮助他料理整个医院的工作,成为他不可多得的左右手。不久,来自英国伦敦25岁的巴乐德医生(Dr. R. C. Parry)也前来加入他们的团队。他们不仅驻守医院,并且常常外出巡回医疗布道。1916年10月,巴乐德医生应省长之请,南下涛州(Taochow,今合作市),遏止了当地一场类似肺炎症状的流行病。高建成医生曾西行进入青海省接近青藏高原的西宁市和贵德县。金品三医生则于1916年2月带著吴宝瑛和另一位医学生,向东南经过狄道(今临洮)和伏羌(今甘谷),直抵秦州(今天水)。所到之处,他们为人看病、手术、传福音,赢得了各地各族人民对他们的尊敬与爱戴。最后,他们到达秦州之西北的马营镇进行医疗布道,夜宿于一个小客栈中。半夜时分,遇贼偷窃,金品三捉贼时,被贼人连刺数刀,幸得众同工赶到,一起将贼制服并交官。金医生被连夜送往兰州医治,方得保全性命。那个图财害命的贼人本当重判,但金医生本著耶稣基督的爱宽恕他,当庭提出“不要治罪,请予释放”的要求。在他的坚持下,该贼人最后被当庭释放。金品三的宽广、博爱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金品三非常注重当地医护人员的培养与训练。他首期招收了12名医学生,每天上课六小时,其馀时间实习,有空时还带他们出去派发福音单张和圣经,或传福音,目的是训练他们作医生传道人(Doctor-Evangelist)。1919年圣诞节,首届共有九位医学生毕业,其中吴宝瑛医生留在医院协助发展院务,成效卓著;另一位来自陕西省汉中的邵德福(Siao Deh-fuh),回家乡建立了一所基督教医院,同时还担任教会执事,成为医生传道人的典范。1923年初,又有第二届14名医学生毕业。
为养育两个幼儿,金品三于1919年1月在上海与文济华小姐(Miss Ivy Ethel Wallis)结婚。文济华于1888年6月3日生于英国,在格拉斯哥(Glasgow)接受教师和护理训练之后,于1912年11月5日抵达中国。随后被分派到河南赊旗店(今社旗县)宣教。婚后,她先后生养5个孩子,其中两个不幸夭折。
1920年11月22日,金品三携家返英述职。离开兰州四周后,甘肃省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因震中在甘肃省东南部,故博德恩医院无大损毁。但靠近震中的静宁县灾情严重。应该县县长邀请,巴乐德医生立刻带人前往,在临时帐篷医院里夜以继日,抢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1922年11月,金品三从英国返抵兰州,继续担任博德恩医院院长之职。在院务方面,因巴医生要返英述职,金品三就把许多职责交给吴宝瑛和刘萃赉二位中国医生分担,由吴师母担任护士长从旁协助。另外他们又在兰州市中心增建一所拥有120张病床的诊疗所。
1924年秋,金品三在素有“小麦加”之称的河州(今临夏)特别为回民设立了一所新医院。该地有三万多回民,在医院开张仅两周内,就为260多病人看病,做了14个大手术,20个小手术。许多汉、回、藏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听到福音,或成为慕道友,或受洗成为基督徒。
当时在甘肃省西部有数千麻疯病患者,素来无人关心他们。1923年之后,前来求医的麻疯病人渐多。金品三看到这个需要,在麻疯会(Mission to Lepers)的支持下,于1925年在兰州兴建了第一所麻疯病院,所收治的麻疯病人中有汉人(Chinese)、回民(Moslem)、回回人(Turki) 、藏族(Tibetan)和鞑靼人(Tartar)等。鉴于医院治疗麻疯病的果效,甘肃省政府也予以支持,使得金品三他们能够在离河州20哩外的山谷兴建起一座麻疯村(Leper Colony),经过治疗后的麻疯病人可移居此村,自食其力。看到有些麻疯病人得到医治,生活有了改善,有些人同时还接受了基督福音,在黄河里受洗归主,金品三心中倍感欣慰。
1927年,因国共两党交恶,政局混乱。为安全故,欧美各国使领馆发出命令,叫各地外国侨民撤离。同年5月,金品三奉命率领全省宣教士及其眷属,离开兰州向沿海撤退。全队共有38位成人和12个儿童,分乘预先订造的八艘大型羊皮筏子(Skin Raft),预备先由水路沿黄河从兰州到内蒙古的包头,再转乘火车到沿海各地。
皮筏子在波涛汹涌的黄河里漂流,经常会遇到湍流、漩涡和浅滩,险象环生。经过内蒙古地段时又遭遇劫匪强索“买路钱”。因此他们改为夜航,但却常常搁浅。6月5日,行经曲折的河套水段时,八艘皮筏子竟全部搁浅。金品三率众下水抢救,当他倾尽全力将最后一艘皮筏子推至深水中后,终因体力不支,被卷入漩涡中而遇难,当时他还不满40岁。一路同行的米道荣牧师(Rev. R. W. Middleton)难过地说: “金医生为了帮助别人而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他是一位德高望重、气质非凡而又勇敢的人,他把自己的生命完全摆上,奉献给了中国人。他的离世对我们所有人都是极大的打击,对博德恩医院的同工打击尤甚!”
为拯救中国人的身体和灵魂,金品三医生服事中国人16年之久,生于斯,也死于斯,且葬身在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里。遗下师母和她腹中的遗腹子,并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但金师母坚定地选择留在中国,继续其夫君未竟的事业。她先在山东烟台芝罘学校工作,后来到河南省太康与其姊文扶华(Miss E. Wallis)一起传道,服务中国人将近33年之久,直到1945年10月才离开中国。
参考文献
- ↑ 如何正确区分天主教和新教?看完这个终于搞清楚了,搜狐,2019-01-05
- ↑ 浅谈传信部历史职能,新浪博客,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