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盗龙
野蛮盗龙是一种北美洲的小型食肉恐龙,它体长0.7米,虽然体型小,但它前肢有利爪,奔跑速度快,一样可以秒杀现代的绝大多数动物。就体型而言,野蛮盗龙与小力加布龙、天宇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85位,生活在距今7000万-6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在北美洲发现了169种,加拿大发现了46种,其中就包括野蛮盗龙、副栉龙、艾伯塔爪龙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考古学家们的不断挖掘和发现,小编相信会发现更多的恐龙。
恐龙是中生代时期[1](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恐龙骨架因为其体型极其巨大或小巧、构造奇妙,已成为全球各地博物馆的主要展览品,恐龙开始被世人所知[2]。
恐龙已是现代大众文化的一部分,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均对恐龙有很高的兴致。恐龙往往是热门书籍与电影、各种玩具的题材,各类媒体也常报导恐龙的科学研究进展与新发现[3]。
目录
形态习性
野蛮盗龙体长约0.7米,大小与成年斑比盗龙相当,但它与斑比盗龙及其他伶盗龙亚科有所不同,在于野蛮盗龙那同型齿、及短而深的口鼻部。另外,野蛮盗龙与恐爪龙是近亲,它们有着大量的相同的衍生特征。至于食性,野蛮盗龙主要吃些小动物,有时也会食腐。
形态特征
(brief introduction) 头颅骨很短及高。牙齿本身较直,但是于齿槽中斜向生出,形成一排耙状牙齿。一些独立的牙齿,以往被认为是蜥鸟盗龙,亦在马蹄峡谷地层被发现[2],特征是异常大的锯齿边缘。
野蛮盗龙的大小与成年斑比盗龙相当。野蛮盗龙与斑比盗龙及其他驰龙科有所不同,在于它那同齿型及短而深的口鼻部。野蛮盗龙与恐爪龙是近亲,这是因它们有着大量的相同的衍生特征。
[a]柯里(philip j. currie)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恐龙猎人,他于1996年6月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关于恐龙蛋化石的文章。作为皇家泰勒博物馆(royal tyrrell museum)的馆长,他收集了很多的化石蛋和窝,有些是在距离博物馆仅200英里处发现的。在南艾伯塔省一个丰富的窝化石采集点,柯里因发现蛋和窝被政府授以一笔奖——因为蛋里含有鸭嘴龙胚胎的纤细骨头。
物种学史
2004年,柯里又有新的猎物,他与维利切奥(david j. varricchio)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马蹄铁峡谷晚白垩世地层发现了一驰龙类新品种,研究后命名为野蛮盗龙(atrociraptor),化石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一个不很完整的21厘米长的头骨。 柯里表示,这片恐龙坟场已经发现了125年,迄今发现了多种恐龙,但新种肉食恐龙则是14年来首次在此发现。小型的野蛮盗龙的话是非常难得,因为其保存非常困难。早在1995年,我们就发现了野蛮盗龙的部分头骨碎片。研究还表明野蛮盗龙与驰龙(dromaeosaurus)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视频
野蛮盗龙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007_地球的壮年时代——中生代时期 ,豆丁网,2010-11-29
- ↑ 世界最大恐龙骨架亮相自然博物馆,人民网,2014-12-03
- ↑ 云阳恐龙发掘最神秘的区域有了新发现!很可能填补恐龙演化序列空白 ,搜狐,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