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智瀑布
那智瀑布 |
---|
|
那智瀑布(那智滝)是位於日本和歌山縣東牟婁郡那智勝浦町那智川的瀑布。瀑高133m,寬13m。與華嚴瀑布、袋田瀑布並稱為日本三名瀑。[1]
那智山中有多達60餘條的大小溪流,本來,那智瀑布是那智山中所有瀑布的總稱,特別是用於籠瀑修行的48處瀑布(那智四十八瀑)。一般通稱的那智瀑布,則專指一之瀑,別名那智大瀑。又因為水落處為岩盤分成三道水流,所以也叫三條之瀑。
古來即為佛教、神道的修行地,同時也是自然信仰的對象,係飛瀧神社之神體。
2004年7月1日,那智瀑布作為紀伊山地的靈場與參詣道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目录
形成原因
那智瀑布的形成,特别是那智大峡谷河床瀑布的形成,应该是内外营力相互作用下导致地形差异所表现出河流水作用的一种阶段性河床地貌的表现。其形成因子的作用应该是综合性的、复杂的。当然在分析其形成因子中,会有主要的或次要的分别,也可说是在一系列特定条件的综合因子作用下,在某一时间阶段上的一种必然表现。
大峡谷河床瀑布,就是在这样短距离、高坡降、大水量的情况下,流水水动力作用选择一定的地质构造部位能量释放的一种必然表现形式,也是河流发育溯源侵蚀在现阶段时段内、在日本特定的地形部位一种必然表现形式。 总之,那智瀑布的形成首先是在内外营力作用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具体瀑布作具体分析,在这样世界最大峡谷中这样巨大的水力作用和强烈构造运动作用地区,瀑布的变化性也就决定了大峡谷瀑布必然的青年性、群体性和复杂性征。
那智四十八瀑
那智山原始林的瀑布中,有48處以數字順序與神道、佛教、道教名詞等一一命名。相傳從青岸渡寺的開祖裸形上人起,即為各宗教信仰者的修行場所;花山法皇也曾在二之瀑旁的斷崖築庵長居,號稱千日瀑籠行。
但是明治初年實施神佛分離令與修驗道禁止令後,維持入瀑修行基礎的神佛習合信仰隨之衰微,至明治中期,四十八瀑的名稱與所在即已失傳不考。
直到1991年,當地有心人士與新聞社、僧侶等根據少許殘存的古文書入山調查,成功再確認四十八瀑的位置。並於1992年由青岸渡寺發起,恢復那智四十八瀑回峰行。
地理位置
那智瀑布位于和歌山县东牟娄郡那智胜浦町的那智川。与栃木县的华严泷、茨城县的袋田泷并称为日本三大名瀑。 那智山中溪流颇多,瀑布就达到60多处之众。所谓“那智泷”,原指其中的48泷(那智四十八泷)的总称。 不过,现在一般指的是青岸渡寺旁侧的瀑布。这一个瀑布落差为133米,瀑幅为13米。
那智泷一带,是“自然信仰”的圣地,2004年7月1日,作为纪伊山地的灵地和参拜道的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影片
參考文獻
- ↑ 【那智勝浦】那智瀑布、熊野那智大社&大門坂半日遊指南|日本和歌山南紀自助旅行,leo-travel,201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