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遙感技術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 :遙感技術

具體含義 :探測技術

探測波段 :紅光、綠光、紅外光

遙感技術20世紀60年代興起的一種探測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應用各種傳感儀器對遠距離目標所輻射和反射的電磁波信息,進行收集、處理,並最後成像,從而對地面各種景物進行探測和識別的一種綜合技術,通過遙感技術[1],可查詢到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資源三號等國產高分辨率[2]遙感影像。

目錄

基本概念

遙感技術是從人造衛星、飛機或其他飛行器上收集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信息,判認地球環境和資源的技術。它是60年代在航空攝影和判讀的基礎上隨航天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綜合性感測技術。任何物體都有不同的電磁波反射或輻射特徵。航空航天遙感就是利用安裝在飛行器上的遙感器感測地物目標的電磁輻射特徵,並將特徵記錄下來,供識別和判斷。把遙感器放在高空氣球、飛機等航空器上進行遙感,稱為航空遙感。把遙感器裝在航天器上進行遙感,稱為航天遙感。完成遙感任務的整套儀器設備稱為遙感系統。航空和航天遙感能從不同高度、大範圍、快速和多譜段地進行感測,獲取大量信息。航天遙感還能周期性地得到實時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遙感技術在國民經濟和軍事的很多方面獲得廣泛的應用。例如應用於氣象觀測、資源考察、地圖測繪和軍事偵察等。

定義

遙感技術是從遠距離感知目標反射或自身輻射的電磁波、可見光、紅外線,對目標進行探測和識別的技術。例如航空攝影就是一種遙感技術。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大大推動了遙感技術的發展。現代遙感技術主要包括信息的獲取、傳輸、存儲和處理等環節。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統稱為遙感系統,其核心組成部分是獲取信息的遙感器。遙感器的種類很多,主要有照相機、電視攝像機、多光譜掃描儀、成像光譜儀、微波輻射計、合成孔徑雷達等。傳輸設備用於將遙感信息從遠距離平台(如衛星)傳回地面站。信息處理設備包括彩色合成儀、圖像判讀儀和數字圖像處理機等。

基本原理

任何物體都具有光譜特性,具體地說,它們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輻射光譜的性能。在同一光譜區各種物體反映的情況不同,同一物體對不同光譜的反映也有明顯差別。即使是同一物體,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由於太陽光照射角度不同,它們反射和吸收的光譜也各不相同。

遙感技術就是根據這些原理,對物體作出判斷。遙感技術通常是使用綠光、紅光和紅外光三種光譜波段進行探測。綠光段一般用來探測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紅光段探測植物生長、變化及水污染等;紅外段探測土地、礦產及資源。此外,還有微波段,用來探測氣象雲層及海底魚群的游弋。

系統組成

遙感儀器在探測中遙感技術是由遙感器、遙感平台、信息傳輸設備、接收裝置以及圖像處理設備等組成。遙感器裝在遙感平台上,它是遙感系統的重要設備,它可以是照相機、多光譜掃描儀、微波輻射計或合成孔徑雷達等。信息傳輸設備是飛行器和地面間傳遞信息的工具。圖像處理設備(見遙感信息處理)對地面接收到的遙感圖像信息進行處理(幾何校正、濾波等)以獲取反映地物性質和狀態的信息。圖像處理設備可分為模擬圖像處理設備和數字圖像處理設備兩類,現代常用的是後一類。判讀和成圖設備是把經過處理的圖像信息提供給判釋人員直接判釋,或進一步用光學儀器或計算機進行分析,找出特徵,與典型地物特徵進行比較,以識別目標。地面目標特徵測試設備測試典型地物的波譜特徵,為判釋目標提供依據。

遙感平台

遙感平台是遙感過程中乘載遙感器的運載工具,它如同在地面攝影時安放照相機的三腳架,是在空中或空間安放遙感器的裝置。主要的遙感平台有高空氣球、飛機、火箭人造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等。遙感器是遠距離感測地物環境輻射或反射電磁波的儀器。使用的有20多種,除可見光攝影機、紅外攝影機、紫外攝影機外,還有紅外掃描儀、多光譜掃描儀、微波輻射和散射計、側視雷達、專題成像儀、成像光譜儀等,遙感器正在向多光譜、多極化、微型化和高分辨率的方向發展。

遙感器接受到的數字和圖像信息,通常採用三種記錄方式:膠片、圖像和數字磁帶。其信息通過校正、變換、分解、組合等光學處理或圖像數字處理過程,提供給用戶分析、判讀,或在地理信息系統和專家系統的支持下,製成專題地圖或統計圖表,為資源勘察、環境監測、國土測繪、軍事偵察提供信息服務。

我國已成功發射並回收了10多顆遙感衛星和氣象衛星,獲得了全色像片和紅外彩色圖像,並建立了衛星遙感地面站和衛星氣象中心,開發了圖像處理系統和計算機輔助製圖系統。從「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獲取的紅外雲圖上,我們每天都可以從電視機上觀看到氣象形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