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通濟渠
圖片來自ehanlin

通济渠,是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凿的一条水渠,连接了黄河与淮河,贯通了洛阳扬州。通济渠共分为东、中、西三段,三段总长度约为2000里。西段的起点是洛阳,水源为洛水和洛水的支流谷水;中段的起点是今荥阳市西部的板渚,水源是黄河,引水向东流向开封市,至江苏盱眙入淮河。通济渠经过的地方,以现今的区划计有三省十八县(市),分别为为:河南省荥阳郑州中牟、汴州(开封市)、开封县杞县睢县宁陵、宋州(商丘)、虞城夏邑永城安徽省濉溪宿州灵璧、夏丘(泗县);江苏省泗洪盱眙

目录

介紹

通济渠的完工,成为沟通黄河、淮河和长江的干道,对南粮北运有重大意义[1]。通济渠历经隋、唐、五代、宋、金五个时期,通航了600多年。

南宋时期,随着政治中心南移,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再加上每年缺少清淤治理,运河河床逐渐淤塞断流。元、明、清时期,朝廷再修大运河的时候,将河道直接取直,由北京直通苏杭,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參考文獻

  1. 通济渠.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