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逍遙詠·得一便須休

逍遙詠·得一便須休》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趙光義的作品之一。

趙光義即位後,繼續進行統一事業,鼓勵墾荒,發展農業生產,擴大科舉取士規模,編纂大型類書,設考課院、審官院,加強對官員的考察與選拔,進一步限制節度使權力[1],力圖改變武人當政的局面,確立文官政治。這些措施順應了歷史潮流,為宋朝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逍遙詠·得一便須休

目錄

作者簡介

趙光義即宋太宗(939年~997年),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趙匡義,後因避其兄太祖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陋習。 趙光義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2]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軍事措施

宋太宗朝與北方遼國契丹政權、西北夏州党項政權間的戰爭頻發。為了更好地控制與駕馭出征將帥,宋太宗開始實行「將從中御」的政策,授予出征將帥應對謀略、攻守計劃,或授以陣圖以指揮前線將帥作戰。但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的限制,宋太宗朝「將從中御」政策施行效果並不盡理想。

趙光義對遼高粱河之戰、雍熙北伐均以失敗告終。兩次北伐中,軍糧需求量大、百姓不堪重負;幽州及其周邊遭遇兵燹,軍糧供給受限;軍糧徵調地域較廣、轉輸難度大。軍糧供應的困境限制了宋軍的軍事行動,相當程度上決定了趙光義兩次北伐的失敗。

幾次邊陲防線的失利、後方起義的爆發遏制了北宋進一步開闢疆土,太宗的施政也不得不轉為重內虛外。

北宋雍熙北伐失敗以後,宋遼接着又進行了幾次戰爭。趙光義及群臣從戰爭的現實中逐步改變了對遼策略,從戰略進攻完全轉為戰略防禦,並採取了若干較為有效的防禦措施。同時,又積極主動去謀求對遼和平。

視頻

逍遙詠·得一便須休 相關視頻

老梁:宋太宗趙光義趁遼國皇帝更換,三路出兵伐遼
王立群讀《宋史》-宋太宗 1 重構的早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