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连平县连平中学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连平县连平中学创办于1926年秋,地处粤北山区,坐落在连平县城西北郊的凤山下,鹤水边。学校占地面积80559平方米,建筑面积36952平方米,有55个高中教学班,在校学生3541人。校内绿树成荫,花草飘香,环境优美,是学生读书、长知、立德、修身、成才的理想胜地。

目录

办学规模

学校重视校园现代化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要求建设、高标准配套”的要求抓好校园建设。学校现有学校有教学楼四幢,学生宿舍楼十幢,校内教职工住房七幢,建设好了办公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室内体育馆、学生饭堂、生物园、地理园,高标准装备了各种教辅室和实验室、教学功能室,添置了文体、综合实践活动设备,增加了图书管藏书册数,基础设施能满足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要求。学校注重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的利用,建好了1000兆主干校园网,各处室、科组室配有台式电脑,全部教室均配置了多媒体教学[1]平台。

发展史

连平中学创办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秋,命名“连平县立中学”。校址设在原县衙前街学宫(现邮电局),始设初中班和简易师范班两个班,学生共68人,教职员工8人。连平中学的开办之初,创办人罗仲达(县长兼校长)以合并县城内各私塾、经馆为生源,以县内私人收租而账面不公布,带集体福利性的义仓、义冢会、桥会、同仁堂赈灾会、五谷亭财产、同乡会、义学、醮会基金、孤老会财产等十余种封建尝产的一部分作经费来源,逐步积累资金,形成校产,学校才正常开办。

1949年6月,连平县城解放,连平中学迎来了新的曙光。当年,县政府接管连平县立中学,简称“连平中学”。当时,教职工共18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3人,高、初中各年级均单班,学生共198人。1953年3月,学校搬迁校址,新校址位于连平县城西北郊的凤山下,鹤水旁,即现在的校址。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受极左思潮的冲击,经历了反右斗争,走过了“革命大串连”、“破旧立新”、“学工学农”、“校办农场”、“校办工厂”、“贫下中农管理学校”,教育战线满目疮痍。

学校文化

校训:文明守纪、立志成才

教风[2]:严谨、敬业、求实、创新

路子: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

校风 :勤学、多思、活泼、奋进

师资力量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师德教育和进修、培训工作常抓不懈,有点有面,有规模有力度,卓有成效。学校对教师开展了“三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两爱”(爱事业、爱学生)等师德教育活动和进行了“四过关”(教材关、书写关、多媒体教学关、班级管理关)的教学基本功训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连平中学教师有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有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红烛精神;有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

截止2011年底,学校在校教职工223人,专任教师198人,其中高级教师53人,中级教师96人,本科学历185人,高中教师资格(含职称)达标率为98%。各科教师配备均匀,师资力量雄厚。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有着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心和可贵的进取心。他们当中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人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班主任”,1人被评为“南粤教坛新秀”,2人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10人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和“班主任”。

素质教育

德育模式

学校贯彻自主德育模式,强化法制意识,常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不断丰富校训内涵,培养学生奋发向上、文明守纪的高尚情操。连平中学的学生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

教学工作

学校在抓好德育教育的同时,始终把教学工作摆在中心地位, 配备了一名副校长主管教学工作,构建了以教务处为主导,以科、级组为基础的多层次的管理体系,常规教学常抓不懈,突出抓好毕业班高考复习工作,积极开展新课改实验,措施得力效果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