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法语:Louis Pierre Althusser,1918年10月16日-1990年10月23日)另译阿图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路易·阿尔都塞 | |
---|---|
原图链结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 |
时代 | 20世纪哲学 |
地区 | 西方哲学 |
学派 | 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 |
主要领域 | 政治学、经济学、意识形态 |
著名思想 | The 'Epistemological Break' |
受影响于
| |
影响于
|
目录
生平
出生于阿尔及利亚,1937年进入里昂知名中学Lycée du Parc读书,课业表现十分优异,并于毕业后被最高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录取。然而随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阿尔都塞成为德国的战俘。在战俘营中,他广泛而深入地认识了共产主义。1945年重返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在哲学家巴歇拉尔指导下研究哲学。194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留校从教,并于同年加入法国共产党。1962年升为教授,1975年通过答辩,又被庇卡底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1980年患精神病,退休疗养。
思想
阿尔都塞长期在大学执教,但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积极参与现实斗争。50年代中后期,围绕马克思主义同人道主义和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问题,他同新左派展开了激烈论战。发表的主要著作有《孟德斯鸠、卢棱、马克思:政治和历史》、《保卫马克思》、《阅读〈资本论〉》、《列宁与哲学》、《自我批评》等。在批判把马克思主义人道化、黑格尔化的思潮中,他以“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威胁的正统捍卫者”姿态出现,在党内外赢得了颇高声誉。在他看来,马克思从黑格尔那里吸取的不是辩证法和异化概念,而是“无主体过程”的哲学范畴。马克思主义是在在费尔巴哈抽象的“人”、“人道主义”决裂中产生的,严格地说,它是“理论反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 读报 图片来源france culture |
作为科学的历史理论是社会科学中发现的“新大陆”,而作为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却以“实践状态”仍包含在《资本论》等著作中,还有待于从理论上系统阐述。他按照“对应阅读法(symptomatic reading)”,把《资本论》作为认识物件,进行了深入研究,企图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中抽取出来。所以,他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定义为“理论实践的理论”。实际上,他是运用“多元决定”、“结构因果性”等概念所体现的结构主义原则,对社会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作了新的解释。认为社会是由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因素按一定结构方式构成的复杂统一体,历史发展不是按“人的本质的异化”和“扬弃异化”的人道主义方式进行,而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的“无主体过程”。
相关影片
外部链接
- Althusser's concept of interpellation
- The Louis Althusser Internet Archive at Marxists.org
- Marxist Media Theory - Althusser
- A critical review of Louis Althusser's For Marx
- Texts from Althusser & texts about him - in French on Multitudes website.
- Althusser's texts on Multitudes
- Texts from the October 1995 symposium "Lire Althusser aujourd'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