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療
目錄
基本信息
足療[1]在中醫文化中,足浴療法源遠流長,它源於我國遠古時代,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總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傳統。古人曾經有過許多對足浴的經典記載和描述:"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蘇東坡曰:"熱浴足法,其效初不甚覺,但積累百餘日,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藥,其效百倍。"又在詩中寫道:"主人勸我洗足眠,倒床不復聞鐘鼓。"陸游道:"洗腳上床真一快,稚孫漸長解澆湯。"清朝外治法祖師在《理論駢文》道:"臨臥濯足,三陰皆起於足,指寒又從足心入,濯之所以溫陰,而卻寒也。
歷史由來
我國是足部療法起源最早的國家。幾千年前的中國就有關於足部按摩的記載。據考證,當年足療與針灸在我國為"同根生"之療法。
古代黃帝內經"足心篇"之"觀趾法"(一種診療方法);隋朝高僧所撰《摩河止觀》之"意守足"(常擦足心,能治多種疾病);漢代神醫華佗著於《華佗秘笈》之"足心道"(意即足底的學問),司馬遷《史記》之"俞跗用足治病"("俞"通"愈",跗指足背)。 宋代文豪蘇東坡先生對養生頗有研究,對堅持摩擦足底湧泉穴對身體的益處就大加讚賞,稱"其效不甚覺,但積累至百餘日,功用不可量 ……若信而行之,必有大益。"說明中國人很早就對足部按摩有益於健康有很深的了解。中醫療法(包括足部按摩)在唐代即傳人日本、朝鮮。元朝以後又傳人歐洲。(元朝伯仁之《十四經》) 明朝時期,足部按摩得到進一步發展。後因封建禮教、女子裹腳等輕視足部健康的"政策"、民風,大大影響了該療法的健康發展。特別是到了清末年間,這一中國歷史文化遺產更是遭到了外國列強的殘酷掠奪,一度在國內"銷聲匿跡",幾乎失傳。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印古哈姆《足的故事》專門介紹了"足部按摩療法"。一九七五年,瑞士瑪魯卡多《足反射療法》,從學術上總結了人類關於足部反射區的自然療法。一九八五年,英國現代醫學協會正式將足部按摩方法定為"現代醫學健康法",明確了更高的醫學地位。一九八九年,美國加州召開了"足反射療法大會"。
人有四根即鼻根、乳根、耳根、足根。"鼻為苗竅之根,乳為宗氣之根,耳為神機之根,腳為精氣之根。"可見鼻、耳、乳僅是精氣的凝聚點,而腳才是精氣總的集合點。觀足療之臨床,頭腦清靈,步履輕健均為健康的特徵;而頭重腳輕,腳腫履艱,為病體之軀。因此,古今中外的養生健身方法,都極為重視足部的鍛煉。
人有腳,猶如樹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腳對人體起着重要的養生保健作用。
專家認為,足部按摩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四方面:一是血液循環理論。腳在人體最底部,血液中的尿酸晶等有害物質沉積在腳底,不利健康。通過足底按摩,分解沉積在腳底的有害物質,可使其通過汗液、尿液排出體外。二是反射原理。"腳是人的第二心臟",人的臟腑器官與足底穴位是一一對應的。足部按摩通過反射區促使大腦傳導信號,改善人體內分泌和血液循環,調節生理環境。三是全息論原理。中醫以局部觀全體,把腳看作是人體的全息胚,上面充滿了五臟六腑的信息,對腳的按摩就是對全身的按摩。四是中醫經絡學原理,亦即中醫三陰、三陽學說。足部按摩通過對腳的按摩能刺激調理臟腑,疏通經絡,增強新陳代謝,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除病邪的目的。
從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中醫經絡學說的角度,更能說明雙腳與全身的密切關係。經絡學說認為:雙足通過經絡系統與全身各臟腑之間密切相連,構成了足與全身的統一性。人體十二正經中,有六條經脈即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分布到足部。足部為足三陰經之始,足三陽經之終。這六條經脈又與手之三陽經、三陰經相連屬,循行全身。奇經八脈的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也都起於足部,沖脈有分支到足部,從而加強了足部與全身組織、器官的聯繫。因此, 臟腑功能的變化都能反映到足部上來。
足療原理
實際上,我們知道,中醫歷來就非常重視足部的保健與治療。
人體的五臟六腑在腳上都有相應的投影,連接人體臟腑的12條經脈,其中有6條起於足部,腳是足三陰之始,足三陽之終,雙腳分布有60多個穴位與內外環境相通。如果能堅持睡前用熱水洗腳,能刺激這些穴位,促進氣血運行、調節內臟功能、舒通全身經絡,從而達到祛病驅邪、益氣化瘀、滋補元氣的目的。現代醫學認為,腳是人體的"第二心臟",腳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因此,經常用熱水洗腳,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具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功效。
作用
促進循環
血液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血液循環系統流動,輸送營養,排出廢物。促進血液循環對機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健康人都有一雙腳,但您有沒有想過腳承受着多大的壓力? 每走一步,一個68千克重的人其足部將承受260千克的壓力。平均每一天,您的雙足要承受260萬千克的壓力。這一數字大約相當於4 萬個人在你鞋上踩一下所產生的壓力。
腳在人體中距心臟最遠,如果腳部末梢循環產生障礙,很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導致新陳代謝不暢、全身組織器官功能下降。進行足部按摩,可使足部的血液循環順暢,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加速機體新陳代謝、補充營養,使您的機體健康、正常地運轉。
調節神經
神經系統是機體內起主導作用的調節機構,神經組織遍布人體各個部位,在控制和調節機體活動方面發揮着極其重要的作用。神經組織重要而複雜的生理功能都是通過反射活動來完成的,完成這種活動的基礎就是神經元。 神經元通過反射活動,保證了機體內部的統一,使各器官的功能活動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足部分布着非常豐富的神經組織,通過有效刺激足底反射區,可使相應組織器官的功能得到調節,使正常的更強壯,不正常的得以改善和恢復。
疏經活血
經絡具有聯繫臟腑和肢體的作用。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筋骨皮肉等組織器官主要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使機體協調統一。
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在人體十二經脈中有六條經脈到達足部即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通過足部刮痧按摩治療,可以疏通經絡,解除病痛,調節和恢復人體臟腑功能,使失調、病變的臟腑功能得以重新修復和調整,進而達到康復。
應用廣泛
足部反射區按摩療法適用於多種疾病,也可單獨用於日常保健。
1 .內科疾病
(1)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2)循環系統疾病:如高/ 低血壓、冠心病、心臟病、貧血、心絞痛、下肢靜脈曲張等。
(3)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痔瘡等。
(4)泌尿系統疾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泌尿繫結石等。
(5) 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6) 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動脈硬化症、腦血管意外後遺症、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神經衰弱、癲癇、焦慮症等。
2 .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 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病、盆腔炎、更年期綜合症、不孕症、性冷淡症等。
3 .皮膚科疾病:如痤瘡、黃褐斑、脂溢性脫髮、白髮、濕疹、神經性皮炎、牛皮癬、斑禿、帶狀皰疹等。
4 .傷科疾病:如肩周炎、頸椎病、慢性腰肌勞損、退行性脊柱/ 膝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等。
5 .眼科疾病:如老年性白內障、開角型青光眼、近視眼、迎風落淚、老花眼等。
6 .耳鼻咽喉口腔疾病:如慢性鼻炎、鼻竇炎、慢性咽炎、口瘡、耳鳴、中耳炎、牙痛等。
7 .腫瘤科疾病:如乳腺癌、腫瘤放療與化療反應等。
8 .男性疾病:遺精、陽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睾丸炎、附睾炎、男子不孕症等。
9 .兒科疾病:小兒厭食症、小兒遺尿、小兒驚風、小兒營養不良等。
10. 老年疾病:冠狀動脈硬化、帕金森症、中風後遺症、半身不遂等。
現代社會隨着工作壓力不斷增大,人們的身體健康面臨着嚴峻的挑戰,人們對健康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期來得都要迫切。同時,人們要求獲得健康要以不影響工作及生活為前提。然而,一般的醫療方法要麼花費大量金錢,要麼耗費大量時間,且病人要遭受一定的痛苦,這是惜時如金的現代人所不能接受的。
在繼承傳統中醫理論的基礎上,根據人體經絡學說、全息理論和現代反射區體系,結合世人的生理、心理特徵,揚長避短,厚古薄今,經過長期而系統的探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