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雨
《賀雨》白居易作品 元和三年冬到元和四年春暮,天大旱無雨,唐憲宗因此欲降德間,白居易於是上書皇帝,乞求豁免江淮兩地賦稅,而且要求"多出宮女",以期獲得上天寬恕降雨。皇帝都照辦了,結果真的下了一場大雨。白居易就作了此詩。 詩中描述了整個事件的始終,並對皇帝即位以來的政績進行了歌頌;最後提出:希望皇帝能夠有始有終,堅持愛國愛民的政策。 本詩反映了白居易憂國憂民的思想境界。[1]
《賀雨》 | |
---|---|
白居易作品 |
目錄
詩歌原文
賀雨
皇帝嗣寶曆,元和三年冬。自冬及春暮,不雨旱爞爞。
上心念下民,懼歲成災凶。遂下罪己詔,殷勤告萬邦。
帝曰予一人,繼天承祖宗。憂勤不遑寧,夙夜心忡忡。
元年誅劉辟,一舉靖巴邛。二年戮李錡,不戰安江東。
顧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或者天降沴,無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時邕。莫如率其身,慈和與儉恭。
乃命罷進獻,乃命賑饑窮。宥死降五刑,已責寬三農。
宮女出宣徽,廄馬減飛龍。庶政靡不舉,皆出自宸衷。
奔騰道路人,傴僂田野翁。歡呼相告報,感泣涕沾胸。
順人人心悅,先天天意從。詔下才七日,和氣生沖融。
凝為悠悠雲,散作習習風。晝夜三日雨,淒淒復蒙蒙。
萬心春熙熙,百穀青芃芃。人變愁為喜,歲易儉為豐。
乃知王者心,憂樂與眾同。皇天與后土,所感無不通。
冠佩何鏘鏘,將相及王公。蹈舞呼萬歲,列賀明庭中。
小臣誠愚陋,職忝金鑾宮。稽首再三拜,一言獻天聰:
君以明為聖,臣以直為忠;敢賀有其始,亦願有其終。
作品賞析
本詩作於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當時白居易在長安任左拾遺、翰林學士。
這是一首諷喻詩。
元和三年冬到元和四年春暮,天大旱無雨,唐憲宗因此欲降德間,白居易於是上書皇帝,乞求豁免江淮兩地賦稅,而且要求"多出宮女",以期獲得上天寬恕降雨。皇帝都照辦了,結果真的下了一場大雨。白居易就作了此詩。
詩中描述了整個事件的始終,並對皇帝即位以來的政績進行了歌頌;最後提出:希望皇帝能夠有始有終,堅持愛國愛民的政策。
本詩反映了白居易憂國憂民的思想境界。
主要作品
《長恨歌》《琵琶行》《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 《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
白居易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確實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三別"同為著名的詩史。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了許多好詩,為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云: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後遷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後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3]
白居易,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3075篇詩文
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曆初年任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含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和元稹並稱「元白」,和劉禹錫並稱「劉白」,與李白、杜甫一起被後人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有《白氏長慶集》。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享年75歲,贈尚書右僕射,諡號「文」,葬於洛陽香山。白居易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4]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