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阿根廷作家)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阿根廷作家)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出生 1899年8月24日
國籍 阿根廷
別名 Jorge Luis Borges
職業 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
知名於 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
知名作品 《老虎的金黃》
《小徑分岔的花園》  

目錄

簡介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 ,1899年8月24日-1986年6月14日),阿根廷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兼翻譯家,被譽為作家中的考古學家。

生於 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一個有英國血統的律師家庭。在日內瓦上中學,在 劍橋 讀大學。掌握英、法、德等多國文字。

作品涵蓋多個文學範疇,包括:短文、隨筆小品、詩、文學評論、翻譯文學。其中以拉丁文雋永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見長。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外文 Jorges Luis Borges 民 族 猶太
出生地 阿根廷 出生日期 1899年8月24日 逝世日期 1986年6月14日
職   業 詩人、作家、翻譯家 畢業院校 劍橋大學 代表作品 《老虎的金黃》
《小徑分岔的花園》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 1899年8月24日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書香門第之家,從小沉浸在西班牙文和英文的環境中 。
  • 1901年,博爾赫斯全家從圖庫曼大街840號外祖父家遷到首都北部的巴勒莫區塞拉諾大街(現改名為博爾赫斯大街)2135/47號的一幢高大寬敞、帶有花園的兩層樓房,作家的童年和少年就是在這裡度過的,父親在這幢舒適的樓房裡專辟了一間圖書室,內藏大量的珍貴文學名著,博爾赫斯得以從祖母和英籍女教師那裡聽讀欣賞,未幾便自行埋首涉獵,樂此不疲。
  • 博爾赫斯受家庭薰陶,自幼熱愛讀書寫作,很小就顯露出強烈的創作欲望和文學才華。
  • 7歲時,他用英文縮寫了一篇 希臘 神話,
  • 8歲,根據《堂吉訶德》,用西班牙文寫了一篇叫做《致命的護眼罩》的故事,譯文,署名豪爾赫·博爾赫斯,其譯筆成熟,竟被認為出自其父的手筆。
  • 9歲的時候,他進入正式的學堂,直接讀4年級,開始系統地學習西班牙阿根廷的古典文學。[1]

成長

1914年,父親因眼疾幾乎完全失明,決定退休,所以豪爾赫·路易斯隨全家赴歐洲,遍游英、法之後,定居瑞士日內瓦。博爾赫斯正式上中學,攻讀法、德、拉丁等諸多語文。憑藉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好學的博爾赫斯如虎添翼,如饑似渴地瀏覽世界名著。

他讀都德左拉莫泊桑雨果福樓拜,讀托馬斯·卡萊爾切斯特曼斯蒂文森吉卜林托馬斯·德·昆西,讀愛倫·坡沃爾特·惠特曼,讀海涅梅林克叔本華尼采……這對他日後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並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1919年到1920年隨全家移居西班牙,在此期間同一些極端主義派的青年作家交往,發生共鳴,同辦文學期刊,積極撰稿,創作了歌頌十月革命的組詩《紅色的旋律》以及短篇小說集《賭徒的紙牌》;但博爾赫斯自謙地認為這些只是試驗之作,尚欠火候,未予發表。

1921年,回到布宜諾斯艾利斯後,博爾赫斯仿佛受命運的驅使,來到他心中的天堂——圖書館,並終身從事圖書館工作,歷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各公共圖書館的職員和館長,是一位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同時進行文學創作,辦雜誌,講學等活動。

輝煌經歷

1923年,正式出版第一本詩集《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激情》(1922年曾先行自費出版)以及後來面世的兩首詩集《面前的月亮》(1925)和《聖馬丁札記(1929)形式自由、平易、清新、澄清,而且熱情洋溢,博爾赫斯作為詩人登上文壇,嶄露頭角。

1946至1955年,庇隆執政期間,他因在反對庇隆的宣言上簽名,被革去市立圖書館館長職務,被侮辱性地勒令去當市場家禽檢查員。為維護人格和尊嚴,他不畏強權。拒絕任職並發表公開信以示抗議,得到知識界的廣泛聲援。

1950年,由於眾多作家的擁戴,博爾赫斯當選阿根廷作家協會主席。這等於是給庇隆政府一記響亮的耳光。

庇隆下台後,1955年10月17日,他被起用為阿根廷國立圖書館館長;同時,還兼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英國文學教授;六十年代,曾到美國得克薩斯大學等學校講學。 [2]

不幸的是,他當時因嚴重的眼疾雙目已近乎失明。他自嘲他說:「命運賜予我80萬冊書,由我掌管,同時卻又給了我黑暗。」但失明並沒有奪去博爾赫斯的藝術生命,在母親和友人的幫助下,他以無窮的毅力繼續創作,並修訂和整理出版了一些早期作品。與此同時,他還多次應邀前往歐美大學講學。這個時期主要作品有:《 迷宮 》(1964)、《 布羅迪報告 》(1971)、《 沙之書 》(1975),《 老虎的金黃 》(1977)。

晚年生涯

博爾赫斯帶着四重身份,離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之岸,開始其漂洋過海的短暫生涯。

博爾赫斯一生讀書寫作,堪稱得心應手,晚年雙目失明,仍以口授的方式繼續創作,成就驚人,然而,他的婚姻生活並不如意,他長期獨身,由母親照料生活,直至68(1967年)才與孀居的 埃爾薩·阿斯泰特·米連 結婚,3年後即離異。

母親辭世後,他終於認定追隨他多年的日裔女秘書 瑪麗亞·兒玉 為終身伴侶,他們1986年4月26日在日內瓦結婚,宣布她為他財產的唯一合法繼承人,以便保管、整理和出版他的作品。同年6月14日,一代文學大師博爾赫斯終因肝癌醫治無效,在日內瓦逝世。

作品列表

詩歌

作品名稱 原文名 年份 作品名稱 原文名 年份
《紅色的旋律》 Los ritmos rojos 1918 《面前的月亮》 Luna de enfrente 1925
《聖馬丁札記》 Cuaderno San Martín 1929 《另一個,同一個》 El otro, el mismo 1964
《鐵幣》 La moneda de hierro 1976 《布宜諾斯艾利斯激情》 Fervor de Buenos Aires 1923
《夜晚的故事》 Historia de la noche 1977 《老虎的金黃》 El oro de los tigres 1972

散文集

《探討集》:《我希望的尺度》; El tamaño de mi esperanza;1926

散文

《什麼是佛教?》:¿Qué es el budismo?; 1976

傳記

《 埃瓦里斯托·卡列戈 》

論文集

《 討論集 》

小說集

《惡棍列傳》 Historia universal de la infamia 1935 《小徑分岔的花園》 El jardín de senderos que se bifurcan 1944
《布羅迪報告》 El informe de Brodie 1970 《沙之書》 El libro de arena 1975
《夢之書》 Libro de sueños 1976 《阿萊夫》 El Aleph 1949
《莎士比亞的記憶》 La memoria de Shakespeare 1983 《巴別圖書館》 La biblioteca de Babel 1944
《環形廢墟》 Las ruinas circulares 1944 《深沉的玫瑰》 Prólogos 1975

演講集

《七夕》 Siete noches 1980

詩歌散文集

《阿德羅格》 《影子的頌歌》 《博爾赫斯口述》 《序言集成》

成就榮譽

  • 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3]
  • 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 ,從此奠定了其在阿根廷文壇上的地位。
  • 1950年至1953年間任阿根廷作家協會主席。
  • 1955年任國立圖書館館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哲學文學系教授。
  • 1961年福門托獎(與愛爾蘭作家 貝克特 分享)。
  • 1962年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 1968年 意大利 共和國勳章。
  • 1970年巴西美洲文學獎。
  • 1979年法蘭西學院金質獎章、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榮譽勳章。
  • 1980年西班牙的塞萬提斯獎(與 赫拉爾多·迭戈 分享)。
  • 1982年西班牙 智利 阿方索十世大十字勳章、法國榮譽騎士勳章。

影響

世界影響

儘管是《小徑分岔的花園》使博爾赫斯名揚天下,但他寫於 1939年 的一篇名為 《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 的小說也許更值得注意,因為他在其中將模糊真實時間和虛構空間界限的本領發揮到了極致,「虛構」這一美學概念從此在他的藝術世界裡占據了最重要的位置,而20世紀的世界文學也將大受裨益。

他被公認為上個世紀中期顛覆了小說世界,或者如他可能說的那樣,顛覆了世界上的小說。但我認為他講故事的方式其實古已有之,在他之前,那些能從古代傳流至今的民間故事都有這樣語言簡潔、過目難忘的特色。

縱觀博爾赫斯的小說,其名篇——如《 博聞強記的富內斯》 、 《巴別圖書館》 、 《特隆、烏克巴爾、奧比斯·特蒂烏斯》 ——20世紀60年代初在美國首次出版時,集於 《迷宮》 (Labyrinths)一書。這些小說(包括《阿萊夫》等其他幾部)寫到了無窮大的圖書館、不會遺忘的人、集體編寫的百科全書,以及書頁中浮現的虛擬世界,和通覽整個星球的入口,它們已經成了那些處在新技術與文學交匯點之人士們的經典。

對中國的影響

博爾赫斯在中國的登陸,應該是上世紀80年代的事情。

先有王央樂、陳凱先等人的譯介,並由此散播開來,竟一發而不可收了。之後,到了90年代,隨着陳眾議等人編譯的《博爾赫斯文集》的面世以及眾多盜版產品的出現,博爾赫斯之名如狂瀾席捲中華大地。

博爾赫斯也由此完成了對中國作家的精神占有。他的晦澀、神秘連同其夢囈、圈套及至重複與矛盾,統統成了中國作家的寫作羅盤。惟一不能化來的是他的西班牙以及他的精短、他的洗鍊、他的貴族氣息。再之後,他的《全集》出版。[4]

他在 中國 的流行,則多少說明了中國作家對博爾赫斯的敬畏。

博爾赫斯對中國文學所產生的影響如此巨大,以至於誰不讀博爾赫斯,就必定是文學之盲;誰不談博爾赫斯,也仿佛等於無知淺薄。這樣一種帶有明顯強制性的文學時尚,終於使博爾赫斯在十幾億人口的泱泱大國生根開花,也使中國文學在十餘年的時間裡不斷變化、翻新,一派蓬勃。

而這首先要歸功於翻譯家。他們的功績遠勝於作家的勞動。因為後者獲取的,是翻譯家拿來的種子。而且,是翻譯家的汗珠澆灌了作家的禾苗。但是,在收穫的季節里,人們常常微笑着忘卻了引進種子、付出汗水的人們。  [5]

視頻

豪爾赫·博爾赫斯讀詩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晚年的一段演講錄音

喬治·路易斯·博爾赫斯:鏡中人片花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